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人与自然的和谐

文 / 爱默生2013-12-28 07:08 参与:1265 评论:0 繁体

一个人如果要想成为真正的隐士,那么他就要从社会中彻底地隐退

 

  一个人如果要想成为真正的隐士,那么他就要从社会中彻底地隐退。因为在他读书、写作的时候,他仍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不能够算是彻底的隐退。他应该凝神静气,在仰望宇宙时得到启示,这样才能够使他一人独居,与世隔绝。

 

  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大气之所以是透明的,那正是为了让人们能够看见神秘的太空。在城市的夜晚可以看见满天的星星,这是多么令人惬意和激动的夜景!如果繁星点点的夜空要一千年才能够出现一次,那么我们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崇敬之情呢?但是,星星作为美的使者,它们每天晚上都会来到我们的头顶,发出它那耀眼的光芒,人们又怎么会去珍惜呢?

 

  天空中的星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因此而产生了敬畏的感觉。自然的心胸是宽广的,当人对它敞开胸怀的时候,它也会以同样的真诚来回报我们。但是聪明的人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之美的尽头的,也不可能对大自然永远都保持着好奇心。

 

  对于智慧的人来说,大自然是探索不完的,就像那盛开的花朵、奔跑的动物、巍峨的群山,可以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探索,这样的活动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

 

  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感知自然,那么就会在心中产生出一种诗意的情绪,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动人。这是各种反应的综合,但是不同的人又会有不同的感觉,就像诗人眼中的森林和伐木工人眼中的森林是肯定不一样的。

 

  庄园主虽然拥有大地和农场,但是他却不会拥有这片风景,因为他完全觉察不到自然的美和风景的美。这个时候,也只有那些能够透过外表看到内在本质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情绪,才能够有这样的精神享受,这样的人只能是诗人。

 

  严格地说,大多数的人是看不见自然之美的,他们甚至从来没有真正欣赏过太阳。虽然他们的眼睛看见了,但也不过只是视而不见,没有真正用心灵去感悟,也没有用头脑去思考。对于大人来说,太阳只是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而在孩子的眼睛里,太阳却可以直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如果谁能够真正热爱大自然,那么他的内心就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样的人即使是到了老年,他还仍然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的心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与自然倾心交谈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愉悦的感觉。

 

  虽然生活中会产生出一些麻烦和悲伤,但是他只要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时时感觉到快乐。这样的人与自然是共存的,心灵的波动与自然也是对应的。

 

  大自然有时也会变得激动和消极,这就像戏剧中有喜剧也有悲剧一样。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壮,那么大自然就会使他精神振奋,即使是在天气阴沉的时候,情绪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是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一种幸运和快乐。

 

一个人在野外,在森林里,这时他就可以变得无拘无束,就像孩童一般快乐

 

  一个人在野外,在森林里,这时他就可以变得无拘无束,就像孩童一般快乐。这个时候,森林里就好像存在着永葆青春的良药。如此看来,森林里像是在举行一个盛大的活动,每一个参加者都会乐此不疲,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在这里,没有丑恶,也没有倾轧,有的只是人们的理性和诚恳。

 

  站在这旷野中,我的精神沐浴着自然的灵光,思想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所有拙劣的念头都消失了。我好像成了一个透明的物体,可以看见一切,自己的一切也能够被别人看见。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合二为一的,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陌生,只有自然才是永恒,我也就成了一个至美的热爱者。在这里,人们变得更加亲热,更加理性,可以看到隐藏在本性最深处的美,这些东西原本是在生活中难以发现的。

 

  当人置身于空旷的田野或森林深处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那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么的神秘。在那里,人并不感到孤独,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在与人交谈,都在向人致意。

 

  自然界里的所有物体对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生疏,既亲热又遥远的。这时候,可以肯定,令人快乐的力量并不在于自然的魔力,也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需要这样的快乐,但是大自然却并不总是能够让人表现出愉悦之情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昨天还是鸟语花香,今天却是一片沉闷。对于一个人来说,历经艰难和忧伤,却仍然能够埋头苦干,辛勤劳作,那么他的生命就会体现出一种悲壮的色彩。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