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吃货苏东坡
文 / 杨雷2014-1-10 13:25 参与:2935 评论:0 小 中 大 繁体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这是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的评价,其实还有一点,林语堂没有提到的,苏东坡还是一个好吃又会吃的吃货兼厨子。
吃货者,好吃、会吃,而且懂得吃的人才配称得上吃货。古往今来,历史上好吃的人很多,会吃的人也不少,但是好吃又会吃,而且还会自己做了吃的人却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个。
孔夫子也爱吃,也会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嘛,但是孟子又说“君子远庖厨”,意思是美食家都要去吃别人做的,自己做,不成。会吃但是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那不是标准的吃货。苏东坡不同,他热爱美食,也热爱厨房,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文章”新三好男人。
苏东坡好吃肉,无肉不欢,属于食肉动物。牛羊鱼肉,来者不拒,尤喜猪肉。“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名为《猪肉颂》的打油诗现在看起来有点雷人,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
虽然文采和《赤壁赋》相差甚远,但是完全也可以在菜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古往今来,爱吃猪肉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但就算诗仙李白,也只写过“玉盘珍羞直万钱”,有谁肯低下身段为猪肉写一首诗?没有。从这点来说,《猪肉颂》应该青史留名。
说到苏东坡,不得不提东坡肉,传说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疏浚西湖,老百姓为了答谢他,送来许多猪肉美酒。他让厨师将猪肉烧好后,连酒一起送给百姓,厨师把“连酒一起适”错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烧成了带有酒味的红烧肉,却出奇地更加香酥味美。从此“东坡肉”遂广为流传,成为杭州名菜。东坡肉色泽鲜亮,且带有酒香,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深受吃货们的喜爱。
苏东坡不仅爱吃猪肉还爱吃别的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欲上,自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而是要大快朵颐。可以想见,河豚肉是没少吃的。苏东坡贬谪海南时,“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除了吃猪肉鸡肉,“荐以熏鼠烧蝙蝠”,反正有什么吃什么。田鼠、蝙蝠,现代的吃货们有几个敢下口的?东坡先生确实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吃货。
谪居海南时,当地盛产蚝蛎,苏东坡就开始吃起了海鲜。“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食蚝》)”。吃过之后,还对友人开玩笑说:“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别以为苏东坡只是个肉食动物,人家偶尔也吃素,《菜羹赋》、《豆粥》等即为明证。在海南时,苏东坡喜欢上了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来荔枝不仅是美人爱吃,帅哥也爱吃。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又怎么少得了美酒相伴?苏东坡不仅爱酒,还是一个造酒实验师。在海南,他用南方的稻米作原料,用北方的小麦面粉作酒曲,经过一段时间鼓捣,竟然酿出一大坛子美酒。苏东坡尝后大喜,特地作文《黍麦说》以记之。东坡认为这酿酒啊,也跟人一样,原料和酒曲需要阴阳调和。水稻出穗下垂,属阴,小麦出穗上挺,属阳。南方的小麦阳气不足,北方的水稻阴气不足。南方少佳酿,是因取材在南方,故阴气盛而阳气弱。而他的酒兼取两地材料所长,阴阳调和,所以才这么好喝。这个,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经历坎坷,但是始终豁达自如,究其原因除了如林语堂说的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以外,热爱美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爱吃,所以爱生命,爱生活,正如他自己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将别人的仅仅为了果腹的一日三餐吃出了横生趣味,吃出了流变沧桑,这就是一种境界。吃货们,你们达到了吗?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