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
每年的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从事淡水豚研究长达20多年的安庆师范学院教授于道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在长江沿岸设立若干公益生态湖泊,减缓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现状,从而为江豚提供食物供给,减少“饿死”的江豚数量。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仅剩1000多头,不到10年前的一半。
于道平工作以来解剖过200多头死亡江豚尸体。从掌握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因饥饿和疾病而死的江豚比例越来越高,“很多江豚身上伤痕累累,胃里却一点食物也没有。”于道平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让江豚缺乏食物。
受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资助,于道平的科研团队在皖河口进行江豚集群时空研究发现,枯水季节江豚食物短缺时期,江豚整天都在河流入口活动,“由此可知,通江湖泊在冬季对江豚食物供给多么重要。”
在于道平看来,长江豚类走到今天的窘境,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是关键原因之一。“长江的鱼类资源已经由于各类经济活动越来越少。”于道平说,“同时,通江湖泊多被作为养殖基地。比比皆是的基地阻止了湖泊鱼类去长江越冬和产卵,长此以往,长江中鱼的产量自然下降。”
因此于道平认为,应效仿生态林来设立生态湖泊,政府或公益社会团体出资“解放”若干通江湖泊不再作为养殖之用,来弥补长江中渔业损失,以维持长江河流食物链重要环节和生态链。
“建立生态湖泊可以解决冬季江豚食物问题,是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和生境质量改善的有效办法之一,生态湖泊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于道平表示,地方政府也可以借此发展一些诸如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旅游项目,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记者 詹婷婷)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