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江豚

江豚

时间:2013-10-7 19:09|查看:5779|评论:0|字体: 繁体

江豚

 

江豚

 
江豚(学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又称江猪、乌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该物种与其他海豚的最大区别的特征是它没有背鳍。在汉语中,“豚”、“豕”皆指“猪”,“江豚”意即“江猪”之意。江豚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江豚跟人类在身型上作出的比较

 
江豚跟人类在身型上作出的比较
 
外形特征

江豚体型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无背鳍,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海面。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现已不足1000头。体长约125~190cm,体重100~220kg,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cm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它们的体色在死亡后才会变黑。

生活习性

跟其他的小鲸一样,它们的习性比海豚内向,不太容易见到。

江豚不同地区的江豚性格也会有点不同(例如在香港生活的就比较害怕人类),有些地方的江豚会主动跟着船只一起游泳,但是大部分的江豚害怕船只,而不会靠近。

江豚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m。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
 
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会做出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cm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m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时只能前进3m左右。

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江豚分布地(蓝色部分)

 
江豚分布地(蓝色部分)

活动范围

江豚分布范围较广,如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在长江甚至能上溯江豚的交配从雄兽和雌兽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兽在追逐雌兽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兽和雌兽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兽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的生殖器插入雌兽阴道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兽和雌兽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

分娩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兽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像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阴部进一步张开,阴道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阴道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兽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兽突然持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兽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出生

江豚的妊娠期是11个月,它们多会在晚春至早夏繁殖。当小江豚生下来后,它们会黏着江豚妈妈的背部,跟随着母亲畅泳,而小江豚会在六至十五个月内断奶。江豚的雌兽每年4~5月份为产仔期,初生仔豚长约70厘米,每胎1仔。

养育

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兽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兽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兽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兽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10m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兽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兽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分钟。有时雄兽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兽与雌兽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兽,“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兽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兽往往不忍丢弃。

现今认为江豚可分为三个亚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分布印度洋沿岸及香港普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分布长江、湘江、赣江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sunameri,分布韩国及日本

种群现状

数量下降

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2006年,中国联合7个国家调查长江干流江豚,为1200多头,种群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宜昌到上海水域,野生江豚数量每年下降6.4%,如果不加以保护,估计多年后,野生江豚将灭绝。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加之,滥捕对亲豚和幼豚杀伤力极大,导致长江、洞庭湖江豚资源锐减。因此,加强江豚资源保护刻不容缓。中国虽已将江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尚无其他配套保护措施。因此设江豚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驯化繁育研究,采取放流幼豚增殖资源,确保江豚世代繁衍,意义非常重大。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资料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科学考察组经一个多月调查发现,江豚数量已不足1800头;2011年,它们的数量可能仅为1000余头,洞庭湖仅剩85头江豚。长江江豚的数量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

截止2012年,由于长江流域水体污染加剧、人类肆意采挖江砂、非法使用渔具等原因,长江江豚的生存和繁育受到严重影响。长江江豚的数量只剩下1200头,并且每年以月6.4%的速度在减少,如不抓紧保护,长江江豚将会在10~15年出现功能性灭绝

面临灭绝

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长江流域的江豚约有1800头左右,近几年来,这一数量进一步减少。

这次长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干流总共发现长江江豚380头次;加上2005年在鄱阳湖和洞庭湖科考中发现江豚540头次,当时全流域约有920头。

2012年,长江流域多个江段出现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鄱阳湖、干流鄂州江段、安庆江段、南京段等总计发现30多头江豚死亡。

2001年,中外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从此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如果种群数量锐减得不到改善,未来15到20年江豚可能灭绝。

国际淡水豚类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食物链中间环节的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崩塌,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物种,如果江豚也消失,则标志着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发生严重改变,水生物种消亡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王丁说:“从生物学意义看,白鳍豚、白鲟、鲥鱼等相近物种,几乎同步走向灭绝,这意味着长江生态在一段时期里发生了严重突变。”
 

江豚保护


保护情况

级别

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2006年,中、美、英等6国科学家组成“长江淡水豚科考调查组”在长江1700公里的江段寻找白鳍豚,最后得出结论: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数量锐减,仅剩1800头左右,数量少于大熊猫。并警告说,长江豚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头,达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标准。
 
实行禁渔令

2008年《科学》杂志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并发表题为《保护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文章,对长江豚类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说,江豚数量以每年5%的幅度下降。而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江豚灭绝危机的重要原因。江豚很可能会在15年左右灭绝。相关专家正在呼吁长江流域内实行10年的禁渔令。[6]许多迹象也表明,如今的长江越来越不适合江豚的生存,与其说她是养育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生命河”“母亲河”,不如说她更像一条人工运河。王丁表示,她的自然属性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渠道化”和经济属性。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长江沦为一条只供轮船航运和废污排放的人工运河,那么发源于斯延续几千年的文明何以为继?如果长江江豚这个标志性物种灭绝,那么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何以生存?”王丁说。

如何保护江豚?如何保护长江生态?如何防止文明断裂?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拷问。

穆宏强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今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不予立项,一些落后的产能必须被淘汰,使经济增长与长江生态承受力趋于平衡。”

对于江豚而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均需进一步加强,要提升对江豚人工繁育的科研投入。王克雄说,与大部分江段数量减少不同,部分经济活动少的就地保护区江豚保护较好。

专家呼吁,对长江实行全面禁渔制度。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捕捞量一年10万吨左右,不到市场需求的三十分之一。水产养殖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果能有5到10年的休养生息,长江渔业资源乃至整个长江生态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曹文宣说。

设立保护区

“江豚跃浪亮晶晶,远古游来淡水鲸;物种濒危须保护,它和人类是良朋。”中国对“活化石”江豚的科学研究,起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在中外有关学者专家的呼吁推动下,中国第一个长江江豚保护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安徽铜陵建成并投入研究工作。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围绕着对江豚的活捕、饲养、繁殖和栖息地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不过,由于江豚原有的野外数量尚多,所以当中国对白鳍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表现了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有关诗句

早在2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它们的近亲就在长江中生存繁衍。东汉许慎(公元58~148年)在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鱼(即江豚)出九江,有两乳”的记载。

作为哺乳动物,江豚用肺呼吸,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因江面起雾气压变低,它们需要频繁地露出水面“透透气”。以前的渔民将江豚视为“河神”,只要江豚出来朝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俗称“拜风”,就意味着有大风暴要到来,这几天渔民是不宜出门捕鱼的。因而古今诗人对其作出一些有名的诗句。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岳阳楼别窦司直(句)

韩愈

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江豚诗

孔武仲

黑者江豚,白者白鬐。 状异名殊,同宅大水。 渊有群鱼,掠以肥已。

是谓小害,顾有可喜。 大川夷平,缟素不起。 两两出没,矜其颊嘴。

若俯若仰,若跃若跪。 舟人相语,惊澜将作。 亟人湾浦,踣墙布筰。

俄顷风至,簸山摇岳。 浪如车轮,氛雾相薄。 舟人燕安,如在城郭。

先事而告,昭哉尔功。 鳄啖牛马,头象鼍龙。 暴殄天物,安得尔同。

于人无害,所欲易充。 暴露形体,告人以忠。 又多膏油,以助汝工。

江湖下贫,机杼以农。 鸟鹊知风,商羊识雨。 大厦之下,风雨何苦。

岂知舟航,方在积险。 以尔占天,蓍蔡之验。 古之报祭,不遗微虫。

孰扬尔烈,登荐蜡宫。 世不尔好,复惟尔恶。 我作此歌,为昭其故。

相关新闻

江豚惊现群死事件

从2012年3月3日到4月17日的43天之内,洞庭湖区域却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中科院水生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12头的数量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将预示着洞庭湖江豚有可能成为长江流域最早灭绝的种群。 整个长江流域这一物种也仅仅只剩下约1200头左右,其种群数量甚至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江西鄱阳湖是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约300~500头,占整个长江流域江豚数量的三分之一。

南京江豚惨死

2012年5月21日,南京下关区金陵船厂附近江面,发现一头已经死亡的幼年江豚,这是南京2012年发现的第二头死亡原因不明的江豚。

2012年10月10日,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发现一头死亡江豚,距离上次12头江豚集体死亡约半年时间。据了解,整个洞庭湖50余头江豚。

“感谢爱豚基金”正式成立

来自武大绿舟环保协会的志愿者向张靓颖展示了在“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活动过程中制作的视频。会长宋金晶向靓颖介绍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及心得时宋金晶同学谈到,团队通过前面的调研活动发现,生活在长江周边的居民对江豚都比较了解,但十分缺少对于江豚减少的原因与自己的联系的认识,希望通过WWF保护江豚的活动能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宋金晶同学代表武大绿舟,将两只分别名叫“珞珞”、“珈珈”的白鱀豚玩偶以及团队制作的海报赠送给了张靓颖,表示希望江豚今后不要重蹈白鱀豚的覆辙。

2013年6月25日,张靓颖在北京举办记者会,宣布与白鳍豚保护基金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感谢爱豚基金”正式成立,并发行《感谢》公益单曲碟(EP)。作为WWF长江江豚保护大使,张靓颖现场将首笔专项款80万元的捐赠支票郑重交付给武汉白鳍豚基金会,宣布“感谢爱豚基金”正式启动。

设立国际淡水豚纪念日

2009年10月19~24日,亚洲淡水鲸类保护论坛在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召开。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这七个国家的豚类保护专家共聚一堂,商讨亚洲淡水豚类的保护大计。在会上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政府官员H.Awang Faroek Ishak建议亚洲国家将10月24日做为国际淡水豚纪念日。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