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麻雀

麻雀

时间:2015-1-24 13:26|查看:28234|评论:0|字体: 繁体

麻雀

 

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砉鹑;屋角鸟、屋檐鸟、壮阳鸟。无危(IUCN 3.1)

 

麻雀

 

本种在欧亚非大陆上的分布及居留类型:

  夏候鸟(繁殖地)
  留鸟(常住繁殖地)
  冬候鸟(非繁殖地)

 

分布地域

 

麻雀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东、东南亚、东亚均可见到本物种,中国全境有本物种分布。

 

麻雀

 

特征

 

麻雀体形较小,体长仅为14厘米左右,体形短圆,具有典型的食谷鸟特征。麻雀雄雌同形同色,头顶和后颈为栗色,面部白色,双颊中央各自有一块黑色色块,这块黑色的小脸蛋是鉴别麻雀的关键特征,同属的山麻雀与本物种形态非常接近,区分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一特征;面部的白色延伸至后颈,在麻雀颈部形成一条白色围脖;颌部和喉部黑色,有研究指出,在群体中地位越高的个体喉部的黑色区域也相应越大,黑色也越饱满;上体褐色,具黑色斑点,所有飞羽、小覆羽、初级覆羽均为黑褐色;具两道污白色翅斑;尾羽褐色;下体污白色;虹膜为深褐色;喙呈圆锥形,比较粗壮,呈黑色;足为粉褐色。

 

麻雀

 

树上的麻雀

 

人们常将这个物种与体型稍大的家麻雀混淆。但这种麻雀的褐色较深、头部呈铜色、白色面颊上有黑的色块。

 

食物

 

麻雀是杂食性鸟类,根据一年中节令的不同会取食不同的食物,春夏季节昆虫活动频繁,植物较少结出果实,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昆虫,而秋冬季节,各种植物包括人工种植的作物结实,昆虫活动逐渐减弱,麻雀的主要食物则为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尤以各种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早已充分适应城市生活,学会寻找人类丢弃的残羹冷炙,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后上述的季节差异就逐渐淡化了。

 

麻雀

 

麻雀的蛋

 

繁殖与保护

 

麻雀的繁殖开始于每年的3-4月间,它们的巢多用草茎、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选择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时甚至将巢住在空调室外机中、烟囱中、热水器排气管中,这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本物种每巢产卵5-6枚,卵壳呈白色并有斑点,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雏期的亲鸟会捕捉大量昆虫。

 

本物种繁殖能力很强,种群数量巨大,因而未列入濒危名单。但必须关注的是近年来本物种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麻雀甚至已经完全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尚不得而知。今天在中国麻雀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经济、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

 

麻雀

 

分类

 

麻雀的分布范围大,各地的族群在外观上出现少许变化,八个现存亚种之间的差别是轻微的。至少其他15个亚种曾被提议建立,但是它们被认为是列出的亚种的中间体。

 

P. m. montanus,指名亚种, 分布除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希腊南部和前南斯拉夫外的欧洲。它也在亚洲东部到勒拿河至土耳其、高加索、哈萨克斯坦、蒙古和韩国的北部地区繁殖

 

P. m. transcaucasicus,在1906年由查尔斯·华莱士·里士满(Sergei Aleksandrovich Buturlin)描述,从高加索南部向东到北伊朗繁殖。它比指名亚种体色暗淡和灰色

 

P. m. dilutus,在1856年由查尔斯·华莱士·里士满描述,发现于伊朗、北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的极东北部。 它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至中国。 与P.m. montanus比较,它是苍白和含沙棕色上身

 

P. m. tibetanus,体型最大的亚种,是在1925年由Edward Charles Stuart Baker描述的。 在北喜马拉雅山被发现,分布范围从尼泊尔东部通过西藏直至向中国西北部。 它类似P.m. dilutus,但体色更加暗淡

 

P. m. saturatus,在1885年由Leonhard ・ Hess Stejneger描述,在萨哈林岛、千岛、日本、台湾和南韩繁殖。 它比指名亚种有更加深的褐色并且有更加大的鸟嘴

 

P. m. malaccensis,在1885年由Alphonse Dubois描述,从喜马拉雅山南部东至海南和印度尼西亚被找到。 它是体色暗褐的种族,像P.m. saturatus,但体型较小和有深刻斑纹在它的上身

 

P. m. hepaticus,在1948年由Sidney ・ Dillon Ripley描述,从阿萨姆东北部到缅甸西北部。 它类似P.m. saturatus,但它的头和上身较红

 

麻雀

 

生态环境

 

麻雀是典型的亲人种,活动于人类活动较多的环境,它们的栖息所和觅食地常就在城镇村落中,但本物种仅见于平原,山区难见它们的身影。因为麻雀非常近人,仅在有人类活动的环境出现,因此有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会飞的老鼠”。

 

在欧洲这种麻雀居住在乡间;在部份亚洲地区,这种麻雀则是城市常见的鸟类(例:香港)。在东南亚则在都会,乡村,和野外都可发现它的踪影,它们常成群栖息在电线上,特别是在清晨时。在澳洲它们分布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区,在都市中则没有发现。

 

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它们的巢比较不工整,筑巢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草,干草,羊毛,羽毛等。有时它们的巢会位于岩石中,灌木丛的根部,或是建筑物如谷仓的屋檐下。它们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

 

与人类关系

 

正面

 

麻雀在繁殖期以昆虫育雏,能消灭大量害虫,而且只要气候温暖,食物丰富,麻雀每年多数月份都能产卵育雏,一年可以繁殖3-5窝。所以,从总体上讲,麻雀经常是在消灭害虫;在菜园、果园、花园及房屋附近,麻雀捕食甲虫、象鼻虫、蚂蚁、臭虫、苍蝇及蝴蝶,是有益处的;在秋、冬两季,麻雀吃杂草种子,对除莠有好处;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其他鸟类非常少,麻雀在消灭人行道、街心花园、公园中的害虫,保护城市的绿化中起作用。

 

负面

 

历史上曾经就麻雀的食性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毛泽东根据主观经验认为麻雀以谷物为食,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因而将麻雀定为四害之中的第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麻雀运动,一时间包括麻雀在内的很多雀形目小型鸟类遭到了灭顶之灾,很快这种人工干预生态环境行为的不良后果开始显露,由于大量麻雀和其他小型鸟类因为消灭麻雀运动而丧命,农田虫害严重,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不久包括郑作新在内的很多鸟类学者通过野外研究,证实了在麻雀的食谱中,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的比重,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不久毛泽东将四害中的麻雀除名代之以臭虫。

 

麻雀与非法鸟类贸易

 

在中国很多城市中,麻雀是非法鸟类市场上常见的鸟类,但与大山雀等鸟类不同的是,本物种并非以宠物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而是被作为野味出售,在很多城市“炸家雀”是常见的小吃。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