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天文名词 > 宇宙学年表

宇宙学年表

2015-2-15 12:01|查看:937|评论:0|字体: 繁体

物理宇宙论

物理宇宙

宇宙学年表人类在过去两年多千年来对于宇宙认识的发展记录。现代宇宙学的思想遵循科学学科物理宇宙学的发展。

历程
约公元前16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宇宙学认为地球是平坦的圆形土地,周围是宇宙海洋
约公元前12世纪-梨俱吠陀纪录一些宇宙赞美诗,特别是《Nasadiya Sukta》描述的宇宙起源,起源于伊拉尼亚伽巴一元论或“金蛋”。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世界地图显示地球被宇宙海洋与七座个岛屿包围。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其中地球是静止的,宇宙的范围有限,时间为无限。
公元前3世纪-萨莫斯阿里斯塔克斯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在他的《沙计算手册》(The Sand Reckoner)中估计宇宙的直径。
公元前2世纪-塞琉西亚的塞琉古进一步阐述阿里斯塔克斯日心宇宙观,并使用潮汐现象来解释日心说。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地心宇宙观,认为太阳、月球行星都围绕地球旋转。
5至11世纪-几位天文学家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包括阿耶波多、Abu Ma'shar al-Balkhi与Abu Sa'id Ahmed ibn Mohammed ibn Abd Jalil Sijzi等人。
6世纪-约翰·斐罗庞努士(John Philoponus)提出宇宙为有限的时间,并反对古希腊无限宇宙概念。
约8世纪-印度教宇宙观认为宇宙经历创造、毁灭与重生反复循环,每个循环持续43亿2千万年。
9至12世纪-肯迪、萨迪亚翁(萨蒂娅本·约瑟夫)与安萨里认为宇宙有一个有限的过去,并发展逻辑论来反对无限过去的概念。
964-波斯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Azophi)首度观测仙女座星系与大麦哲伦云,是人类首个从地球观察的星系
12世纪-法赫鲁丁·拉齐(Fakhr al-Din al-Razi)讨论伊斯兰宇宙学,拒绝亚里士多德的地心思想。
13世纪-纳西尔丁·图西提出地球自转轴心的实证研究。
13世纪-纳奇曼奈(Nahmanides)认为宇宙正在扩张,并拥有十个维度。
15世纪-Ali Qushji提出地球自转证据,反对亚里士多德及托勒密的地球静止理论。
15至16世纪-Nilakantha Somayaji和第谷·布拉赫提出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围绕地球公转理论。
1543年-哥白尼于《天体运行论》中发表日心宇宙观。
1576年-托马斯·迪格斯修改哥白尼体系通过删除其外缘和更换的边缘与明星充满无限空间
1584年-焦尔达诺·布鲁诺提出一种非等级的宇宙论,认为哥白尼的太阳系不是宇宙中心,而是无限恒星系统中相对较小的一个。
1610年-开普勒借由黑暗夜空争论来描述有限宇宙观。
1687年-艾萨克·牛顿爵士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描述宇宙天体运动。
1720年-埃德蒙·哈雷提出早期奥伯斯佯谬问题。
1744年-让-菲利普·夏西亚科斯(Jean-Philippe de Cheseaux)提出早期奥伯斯佯谬问题。
1755年-伊曼努尔·康德断言星云与星系不同,认为星系位于银河系以外,他称为宇宙岛。
1791年-伊拉斯谟斯·达尔文在他的诗中提出宇宙周期性扩张与收缩。
1826年-海因里希·奥伯斯提出奥伯斯佯谬。
1848年-爱伦坡首先于《尤里卡:散文诗》中提出奥伯斯佯谬的解答,提出宇宙膨胀及崩溃假说。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并主张空间和时间是无法分开的连续体。
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显示能量密度扭曲时空。
1917年-威廉·德西特导出各向同性的静态宇宙学,并无物质与正宇宙常数,认为是空宇宙大幅扩张,称为德西特宇宙。
1920年-哈罗·沙普利与希伯·柯蒂斯在史密森尼学会争辩螺旋星系距离。
1921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沙普利-柯蒂斯之争文章。
1922年-维斯托·斯莱弗针对螺旋星系的系统性红位移提出总结。
1922年-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找到一个爱因斯坦场方程解,显示宇宙正在膨胀。
1923年-埃德温·哈勃测量数个邻近螺旋星系的距离,包含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与NGC 6822。因为这些星系距离远超出银河系,暗示宇宙由成千上万的星系组成。
1927年-乔治·勒梅特讨论由爱因斯坦场方程创造膨胀宇宙理论。他从的爱因斯坦方程解决方案中预测距离与红位移关系。
1928年-霍华德·珀西·罗伯逊简略的提到维斯托·斯莱弗的红位移测量,并结合星系的亮度测量显示红位移-距离关系
1929年-埃德温·哈勃证明红位移与天体距离之间的关系,显示宇宙正在膨胀。
1933年-爱德华·亚瑟·米尔恩发展宇宙学原理。
1933年-弗里茨·兹威基提出后发座星系团含有大量暗物质。该结果与现代测量结果类似,但是1970年代前都遭到主流学界忽略。
1934年-乔治·勒梅特认为宇宙常数为真空能量来自不寻常的理想流体状态。
1938年-保罗·狄拉克提出引力常数可能很小的假设,因为它随时间缓慢下降。
1948年-拉尔夫·阿尔菲、汉斯·贝特及乔治·伽莫夫研究宇宙元素合成。
1948年-赫尔曼·邦迪、汤马士·戈尔德和弗雷德·霍伊尔提出稳态理论。
1948年-乔治·伽莫夫预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
1950年-弗雷德·霍伊尔首次使用“大爆炸”这个名词,目的是突显稳态模型与其之间的区别。
1961年-罗伯特·迪克认为以碳为基础的生命只能在引力很小时诞生,因为这时恒星才能存在于宇宙中。弱人择原理第一次被提出。
1965年-汉内斯·阿尔文提出等离子体宇宙学来解释重子不对称性,并支持无限宇宙理论。
1965年-马丁·里斯和丹尼斯·西阿玛分析类星体源数据,发现类星体密度随着红位移增加。
1965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贝尔实验室发现2.7K微波背景辐射,并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奖。罗伯特·迪克、詹姆斯·皮布尔斯、彼得·罗尔和大卫·托德·威尔金森解释为宇宙大爆炸遗迹。
1966年-斯蒂芬·霍金和乔治·埃利斯表示广义相对论认为大爆炸发生以前,字宙的初始状态为是重力奇异点。
1966年-詹姆斯·皮布尔斯预言正确大爆炸的氦丰度。
1967年-安德烈·萨哈罗夫提出重子生成问题,认为反重子与重子具有不对称性。
1967年-约翰·巴考、沃尔玛·萨金特和马腾·施密特测量3C 191分裂谱线精细结构,从而显示精细结构常数随时间变化情形不明显。
1967年-罗伯特·瓦格纳、威廉·福勒和霍伊尔预言大爆炸正确的氘和锂丰度。
1968年-布兰登·卡特推测大自然的基本常数必须位于一个受限制的范围内,才能允许生命出现。强人择原理第一次被提出
1969年-Charles W. Misner正式提出视界问题。
1969年-罗伯特·迪克正式提出平坦宇宙问题。
1970年-维拉·鲁宾及肯特·福特测量螺旋星系旋转曲线半径较原先估计更大,证明大量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中。
1973年-爱德华·特赖恩提出宇宙可能是大规模量子力学量子涨落,正质能与负的重力势能达成平衡。
1976年-Alex Shlyakhter借由奥克洛史前天然核裂变反应堆提出自然界存在持续20亿年的天然核裂变。
1977年-加里·斯泰格曼、大卫·施拉姆和詹姆斯·冈恩检查原始氦丰度和中微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1980年-阿兰·古斯与斯塔罗宾斯基(Alexei Starobinsky)各自独立提出宇宙暴涨理论。
1981年-Viacheslav Mukhanov与G·Chibisov提出量子波动可能导致宇宙大尺度结构出现。
1982年-第一个CfA星系红位移巡天完成。
1982年-詹姆斯·皮布尔斯、理查德·邦德与乔治·布卢门撒尔等人提出宇宙由冷暗物质所主宰。
1983年至1987年-戴维斯、Efstathiou、弗伦克与怀特首次使用电脑模拟宇宙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冷暗物质与观测结果相吻合。
1988年-CFA2红位移巡天发现CfA2长城。
1988年-银河系大规模测量提出巨引源存在证据。
1990年-宇宙背景探测者确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黑体光谱。
1992年-宇宙背景探测者进一步发现非常小的各向异性宇宙微波背景,提供宇宙诞生38万年后的照片。
1998年-超新星宇宙学计划及高红移超新星搜索队经由Ia型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提出宇宙常数并非为零的直接证据。
1999年-宇宙背景探测者测量与毫米波段气球观天计划提供各向异性宇宙微波证据,表明宇宙的几何形状接近平坦。
2001年-澳大利亚/英国团队在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观测显示物质密度接近临界密度25%,提出宇宙学数或类似暗能量证据。
2003年-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得到全天空详细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片,显示宇宙为137亿岁(误差百分之一),与ΛCDM模型、宇宙膨胀密度波动预测一致。
2003年-史隆数位巡天发现史隆长城。
2004年-度角尺度干涉仪(DASI)首先获得宇宙微波背景辐射E模式偏振光谱。
2005年-斯隆数字巡天(SDSS)和2DF红移测量检测到的星系分布重子声学振荡。
2006年-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结果公布,进一步确认标准的平坦模型-宇宙常数-冷暗物质模型。
2014年-BICEP2科学家团队宣布在B模功率谱探测到宇宙暴胀产生的重力波。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