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生态名词 >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

2015-2-18 09:21|查看:4902|评论:0|字体: 繁体

埃迪卡拉纪时期地层基底位于国际标准模式层面及地点

埃迪卡拉纪时期地层基底位于国际标准模式层面及地点 (GSSP)的'金钉'或 '断面型态'(图片下侧的铜盘)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英语:End-Ediacaran extinction)又称震旦纪末期灭绝事件,是一次可能发生在约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大灭绝。该次事件包括疑源类生物的大型集体灭绝、埃迪卡拉生物群突然消失以及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一段地球生命空白期。

前埃迪卡拉纪生物

狄更逊水母为埃迪卡拉动物群中较著名的种类

狄更逊水母为埃迪卡拉动物群中较著名的种类

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埃迪卡拉动物查恩盘虫

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埃迪卡拉动物查恩盘虫 Charniodiscus arboreus

在埃迪卡拉纪(又被称作震旦纪)的地层,有两种主要的化石种类:一种是称作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软件生物,其化石被微生物残骸所形成的软垫保存了下来;另一种则是钙化生物(英语:calcifying organisms),例如具有碳酸钙骨架的Cloudina以及Namacalathus。由于这两种生物群同时突然在埃迪卡拉纪末期(约5.42亿年前)消失,他们的灭绝无法简单以原先所猜测的埃迪卡拉型保存层的关闭来解释。

后埃迪卡拉纪生物

在早寒武纪(埃迪卡拉纪刚结束)的化石纪录中,出现了生物钻洞的活动量与型态多样性同时突然的增加的现象(寒武纪基板革命)。然而,寒武纪大爆发所导致的化石增加并没有随即发生。这表示寒武纪大爆发并不是取代原先的生物群而使其灭绝。反之,与现有资料比较相符的解释是因为生态区位的空出,使后来辐射演化出的各种生物能顺利地填入相符的区位。

如果在后埃迪卡拉纪时期发现任何埃迪卡拉生物,就表示它们并非都在寒武纪开始时就绝灭了。有些属于下寒武纪的生物,如奇翼虫,一度被认为属于埃迪卡拉生物群,但这个假说如今已不再盛行。另一个可能的埃迪卡拉幸存者是Ediacaria booleyi,因为在上寒武纪地层中有发现疑似是其固著器的结构,但科学界尚未有共识。如果这真的是埃迪卡拉生物所留下的遗迹,表示其并未在本次大灭绝中完全消失。然而,反对此说者认为,这些化石实际上并不具有生物性的起源,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应该是一个有机体(或至少是起源于生物,例如微生物菌落),只是与埃迪卡拉生物群无关。

幸存的生物种类

显然,有部分生物存活过了这次大灭绝,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存续至今。然而,只有极少部分的生物种类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交界带两侧被同时发现。其中一种是凝集的有孔虫门生物Platysolenites。其他明显的幸存者,例如奇翼虫,被重新解释为与埃迪卡拉生物群无关。

地质化学证据

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地层中,出现了一个负的δ13C偏差讯号。这是一个时常伴随着大灭绝发生而出现的地质化学讯号。

沉积证据

这段时期的地质纪录中,有黑色页岩沉积的增加,表示著全球性的缺氧。这可能是全球性海洋环流的变化所造成的。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扫描二维码加入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