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两栖,鱼类及其它 > 矛尾鱼

矛尾鱼

时间:2015-3-14 09:26|查看:4512|评论:0|字体: 繁体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矛尾鱼,又名拉蒂迈鱼,是矛尾鱼属(Latimeria)的鱼类。原以为腔棘鱼已经全面灭绝,但于1938年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迈(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在巡视渔民捕鱼时竟发现了活生生的矛尾鱼L. chalumnae,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获,故被称为“活化石”。

特征

矛尾鱼尾鳍有三叶,中间叶突出,呈矛状,偶鳍有肉叶,鳞片大而圆,鳍上也有鳞片覆盖,下颌下部有两个大骨板,体粗大,长约1.5米。南非的L. chalumnae外表呈深蓝色,可能是海洋中的伪装;印尼发现的L. menadoensis则是呈褐色的。根据其内耳石年轮估计,它们可以活到80-100岁。

矛尾鱼一般栖息在90-200米的深海,最深更可达至700米。在南非苏达瓦那湾的矛尾鱼在日间会栖息在水深90-150米的洞穴中,夜间则会上升到55米水深的地方觅食。水深及阴暗并不影响它们的生存,最为重要的是水温要在14-22℃间。它们会上升或下沉至此水温的环境,以确保氧的吸入量。

矛尾鱼的眼睛有反光膜及很多视杆细胞,就算在深水中视觉也很锐利。它们未曾在日间被捕捉到,所有标本都是在夜间捕捉的。

矛尾鱼是机会主义者,主要猎食乌贼、鱿鱼、线鳗、细小的鲨鱼及其他深海底的鱼类。它们可以头向下游泳,甚至向后或腹部向上游泳来寻找猎物,完全发挥喙腺的功能。科学家怀疑它们可以随意减低代谢率,以接近冬眠的状态下沉到较难生存的深海处。

矛尾鱼是卵胎生的,雌鱼每次会生5-25条幼鱼。幼鱼出生后就已经能够独立。它们的繁殖行为不详,但相信它们要到20岁才达至性成熟。妊娠期估计为13-15个月。

发现历史

于1938年,在南非东伦敦的渔民捕获了一条奇特的鱼。船长指最初发现时此鱼是蓝色的,但后来渐变成深灰色,并交予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迈(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但此鱼却未能存活,拉蒂迈就将此鱼继而交予詹姆斯·里奥纳多·布莱尔利·史密斯(James Leonard Brierley Smith),史密斯发现此鱼乃腔棘鱼,并将之命名为矛尾鱼。当时对腔棘鱼的认识只有从化石获得,故矛尾鱼被指是活化石。

14年后于1952年在科摩罗发现了另一矛尾鱼的标本,并被命名为另一物种。但后来发现该标本在捕获时受伤,失去了第一背鳍,故其实也是矛尾鱼。于1988年,在大科摩罗岛西岸对开的180米水深处发现了矛尾鱼的天然栖息处。

于1997年,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鱼,外表像科摩罗的矛尾鱼,但却不是蓝色的。DNA测试发现这个标本在基因上与矛尾鱼有所不同。后来于1999年亦被正式描述,是为矛尾鱼的另一个种。分子分析估计两个种的分支时间大约是在4000-3000万年前。

分布

西印度洋腔棘鱼分布在南非及东非海域;而印尼腔棘鱼则分布在印尼苏拉维西岛附近海域。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