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中国盛产游客 但要先学会怎么玩

媒体称中国盛产游客 但要先学会怎么玩

2012-7-31 18:27点阅:2921来源:新周刊 繁体

ico

旅游的欲望矗立在民富和国强之间,逐年高涨,成为现实。“中国人来啦!”——世界各地的城市、政府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怀着喜悦和忐忑的心情,顺应中国游客的到来进入相应的迎宾模式、语言模式、营业模式、特色文化展示模式和货币兑换模式。

ico

  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

 

  游客帝国

 

  你想“环游全世界”吗?

 

  2005年,《新周刊》与新浪网借助网络投票的形式,排列出“中国欲望榜”。排在前三位的是:更多的钱(72.68%)、环游全世界(65.12%)、中国世界第一(54.09%)。之后是开名车、住别墅、博览群书、朋友遍天下、做老板、中大奖和桃花运。

 

  旅游的欲望矗立在民富和国强之间,逐年高涨,成为现实。“中国人来啦!”——世界各地的城市、政府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怀着喜悦和忐忑的心情,顺应中国游客的到来进入相应的迎宾模式、语言模式、营业模式、特色文化展示模式和货币兑换模式。

 

  在大旅游时代,旅游业兴旺发达、游客纵横四海的中国正在构筑隐形的“游客帝国”。

 

  现在是全球人与这个“游客帝国”接触的初期,中国游客的境外表现参差不齐,一周跨数国的高效之旅也与西方主流不同。但很快,以中国人的适应能力、模仿能力和不输于人的自尊心,“中国老外”在世界各地的形象必会有更好的质变,中国人将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人之一。

 

  2020年将是“游客帝国”全盛时期的开始。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相信到那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已经从纸面进入到中国旅人的血液里了。

 

  热眼向洋看世界,不把自己当外人。全民旅游和全球旅游正在催生外向型城市、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国民。中国,这个形成中的“游客帝国”,正在通过游客缔国——缔造“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文明之国。

 

  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

 

  中国盛产游客,他们足迹所及之广阔、出行人口之众多、沿途花费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来世界之频繁,甚至让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堪称“游客帝国”。

 

  文/文尔达

 

  他们装备昂贵的莱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7天游遍欧洲12国,每天都发条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他们是中国游客,是欧债危机的救星,是Mandala Research调查得出的全球最讨人嫌游客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美国。值得琢磨的是,在全球GDP排行榜上,也是中国排第二,美国排第一。

 

  中国盛产游客,他们足迹所及之广阔、出行人口之众多、沿途花费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来世界之频繁,甚至让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小小的改变——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大旅游时代,大陆游客纵横四海,让中国堪称“游客帝国”。

 

  路引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让中国几乎变成一个宅男帝国。但在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等时代拐点之后,世界终于在21世纪见证了一个游客帝国的崛起。

 

  中国最早的旅行家叫做周穆王,他也是中国自驾游爱好者的祖先——他有一辆由八匹骏马拉的“悍马”,性能好到日行三万里,带着他从西安出发,一路走到中亚。后世的一位无名粉丝带着对这位旅行家的仰慕之情,误打误撞制作了中国第一本路书:《穆天子传》。

 

  夏商周时期,游客仍然多是王侯,公款旅游屡屡载入史册;春秋时,教育家孔子的旅行最有时代意义;秦汉时,低级公务员亦有了出差机会,游客发现了“当地特产”才是旅行永恒的主题——例如徐福不惜扬帆出海,以为跑到济州岛就可以找到长生不老药;汉朝时,商人踏上了丝绸之路,而游人队伍里也加入了司马迁这样搞田野调查的史圣。

 

  到魏晋南北朝,知名游客基本上都是骚客,各种诗歌游记不遗余力地做着地方营销;隋唐时,著名游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搞江南巡游,为科举长途跋涉的考生也成为了飘一代;宋元时,游客中混入了老外马可·波罗,而名气不大的汪大渊也很争气,往东去到菲律宾,往西去到伊拉克,往南去到坦桑尼亚,朱彧则证明了宋朝时广州已经有人在用指南针。

 

  到明朝,出百里外必需路引,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封建思想,让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宅男帝国”,没有功名的庶民是寸步难行。但明朝偏偏除了盛产名太监,还出产知名旅行家——鉴于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最有名的旅行家和太监果然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郑和。

 

  尽管如此,郑和绝对不是明朝唯一成名的旅行家。随便举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个人,19岁父亲就去世了,但偏偏又得到了非主流母亲“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的批准,成为了一个没有政府资助的民间地理学家兼旅行达人,游遍中国十六个省,写出至今依然人气极高的旅游畅销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好的旅游广告,徐霞客到此一游的地方全部拥有了开发成旅游景点的理由。一旦这些地方的门票涨价,就有人思念徐霞客,网文《徐霞客在今天成为旅行家要多少钱》便是其中一个证据。

 

  遗憾的是,仁宗因“经济空虚”颁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内移一百华里”的敕令,让本来朝气蓬勃的中国旅行家就此在未知的世界航路上缺席。恰逢其时,在大洋的彼岸,“游客”渐渐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忙于寻找地理上的空间坐标,西班牙、葡萄牙人洋溢着地理大发现的热情;18世纪的启蒙运动之后,欧洲人又开始寻找文化上的时间坐标——他们进入希腊,进入地中海,只为进入想象中的古代文明,进入想象中的东方;18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女人也加入了探索世界的旅程,蒸汽机车的窗户让妇女也可以眺望远方;而整个20世纪,暴发户美国人则开始到欧洲寻根,也开始“征服”世界之旅。当然,不能忽略的是,战后好学的日本游客也开始在全世界游走。

 

  到了21世纪,中国终于作为一个“游客帝国”崛起。对他国而言,中国游客从见识浅薄者、学习者、猎奇者,变成了GDP的增长点,变成了衰败经济的拯救者,变成了外交事件中不得不考虑的筹码,也变成了一种随处可见、人数众多却非本国国籍的社会“新成员”。

 

  在20世纪,游记曾经是中国的社论,中国人到欧洲并不是为了买LV,而是为了寻求救国之道。今天的中国游客,是取经人还是小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使人感觉到世界大倒退的,莫过于限制人的行动自由和减少人的自由权利。1914年以前,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每个人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没有什么同意不同意,没有什么允许不允许。”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郁闷地说。

 

  但对中国游客来说,20世纪却是一个看世界的奇妙开始——康有为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作为中国人,他的视角和老外是如此的不同——在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是欧洲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旅行者试图寻觅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文化遗产,勃拉姆斯去了8次意大利,歌德也曾抛下魏玛公国枢密顾问的工作,远行意大利写作(有人吐槽说主要原因是躲避债主)。但等到康有为过来看的时候,就觉得意大利不过是个穷地方,而且这个国家CEO的手段也不怎么样:“民贫而赋重,则以治海陆军之故也。”

 

  1903年,梁启超到美洲走了一圈,从此有了谈城市、谈政治、谈社会的《新大陆游记》;同一年,晚清奇女子单士厘跟着丈夫离开日本,踏上她遍及俄、德、法、英、意、比、埃、希的漫长旅途,终于发现了裹脚不是女人的义务,因而写成最早的中国女人出国游记:《癸卯旅行记》。

 

  在20世纪,游记曾是中国的社论——上述人士的一个共同点,是游记阐发了他们政治改革的思想,想在西洋找到中国将来发展的镜像。中国的救国游客努力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大片《建党大业》里就提及毛泽东到北京,亦是为了与同伴募款到法国去,寻找救国之道。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