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世界:世界各国国鸟(中)

鸟瞰世界:世界各国国鸟(中)

2016-7-25 12:11点阅:1615 繁体

ico

国鸟(National bird):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国鸟与国花、国旗、国歌的意义类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因此,那些被选定为国鸟的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稀有的特产鸟类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鸟。

ico

国鸟(National bird):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国鸟与国花、国旗、国歌的意义类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因此,那些被选定为国鸟的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稀有的特产鸟类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鸟。国鸟评选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不少鸟类数量日趋减少,有的甚至绝灭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1960年,第12届国际鸟类保护会议的与会代表,呼吁世界各国都选出本国的国鸟,以在国民中普及保护鸟类的思想。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定了国鸟。

综观世界各国国鸟,大致可将其评选标准分为三类。

一是依照民族精神象征的需要确定国鸟。

当年美国国会经过多番争论,最后选定了白头海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它所蕴含的威猛、强悍的精神。同样,不少国家就选择了鹰、雕、隼、鹫等猛禽作为国鸟,如菲律宾的食猿雕、阿尔巴尼亚的山鹰、厄瓜多尔的大兀鹫、比利时的红隼、冰岛的矛隼、智利的康多兀鹫等,而雄鹰则被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印尼、波兰、等数十国相中作为国鸟。

二是选择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常见鸟类,以体现人们的爱鸟护鸟之意。

如法国和肯尼亚的雄鸡、丹麦的云雀、奥地利的家燕、荷兰的白琵鹭、委内瑞拉的金莺、爱尔兰的砺鹬、多米尼加的金刚鹦鹉等。

三是把本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定为国鸟,如危地马拉的凤尾绿咬鹃、日本的绿雉、新西兰的几维鸟、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极乐鸟、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蜂鸟等,从而让全国民众都来关注、爱护这些珍禽。

北美洲

美国:白头海雕(隼形目 鹰科)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

在黄石国家公园中一个秃头鹰的录音

白头海雕(英语:Bald eagle,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被称作白头鹰、秃头鹰、秃头雕、美洲雕、美洲鹰、美国鹰、美国国鹰,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是北美洲的一种猛禽。这种海雕有两个亚种,与白尾海雕是隐存种。它们分布于加拿大大部分的版图、整个美国大陆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它们的活动区域通常在开放水域,因为有着很丰富的食物资源。它们一般会在老树上筑巢。无危(IUCN 3.1)

白头海雕是一种大型的鸟类,身长达71到96公分,翼展168到244公分,重3至6.3公斤,雌性体积比雄性大25%左右。成年的白头海雕的身躯呈棕色,尾部和头部均呈白色,其虹膜呈鲜黄色,脚呈爪状,嘴部呈钩状。

白头海雕的食物主要是鱼,但它们亦会因应不同的环境而捕猎不同的猎物,因此有时它们亦会进食腐肉、小型的哺乳动物和其他鸟类。它们要捕猎鱼类时,会突然从高空往下俯冲,然后用爪抓住鱼,把鱼从水中拉出。它们是飞行的能手,在抓着猎物飞行时时速为30英里,滑翔时的飞行速度则可达时速35到44英里。白头海雕在4到5岁时就踏入性成熟的阶段,会常常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进行繁殖。白头海雕的巢是北美地区所有鸟类中最大的,深度可达4米,直径可达2.5米,重达1吨。

在20世纪,白头海雕几乎在美国本土区域性灭绝(那时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却刚好相反),但现时它们的数量已相当多,并正式被从美国联邦政府的濒危物种列表中移除。1995年7月12日,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把白头海雕的状况从“濒危”改为“受威胁”。

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也是代表美国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数量下跌与复原

白头海雕

只有一岁的白头海雕

很多人认为,白头海雕曾在20世纪中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数量急遽下跌,这都归因于人类对杀虫剂(即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的使用。即使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不会致命,但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会干预到白头海雕的新陈代谢,令它们生下不正常的蛋:白头海雕会经过食物吸收到这种化学物质,当它们生蛋时,蛋会因太脆弱,不能负荷成鸟的重量而碎裂。1972年,美国正式全面禁止使用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989年,加拿大亦全面禁止使用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但在这以前的1970年代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早已受到限制。

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认为白头海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栖息地不断在减少,但1978年的报告Endangered Species Tech Bulletin中指出,它们更有可能是因为被非法猎杀而导致部分成年和非成年白头海雕死亡。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基金会指出,部分白头海雕亦很可能会死于被猎杀、触到电线、在空中碰撞和进食有毒的鸭子。在很多其他科学有关的文献中亦有举出更多可能令白头海雕数量下跌的原因,包括汽油、铅、水银、噪音和疾病等。虽然它们的数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曾严重下跌,但现时它们的数量已回升,并得以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east Concern)物种列表。

白头海雕首次受到美国和加拿大于191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候鸟协定法案》(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的保护,并在后来延伸至整个北美洲,1940年,美国的《保护白头海雕法案》(The 1940 Bald Eagle Protection Act)保护了白头海雕和金鹰,禁止了所有对之进行的商业行动,亦全面禁止再杀害白头海雕和金鹰。1967年,美国公布把白头海雕列为濒危物种,并改变1940年设立的保护白头海雕法案的做法,加强了对商业行动的限制,增加了对违法者的罚款。

1995年7月12日,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正式把白头海雕从濒临物种列表中移除,并把白头海雕的状况从“濒危”改为“受威胁”。1999年7月6日的一份方案中提出“To Remove the Bald Eagle in the Lower 48 States From the List of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Wildlife”。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区找到白头海雕的踪影,就仅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就有现存七万只白头海雕中的一半。

美国的国鸟

美国总统纹章

美国总统纹章

美国国徽正面图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白头海雕(常被误为是秃鹰),白头海雕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白头海雕的双翅展开(纹章学里称为“展现”)。左右雕爪分别抓着象征和平和武力的橄榄枝和箭(参见橄榄枝请愿书)。雕头目视右方,象征着期望和平。雕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雕头上方的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国家“光环”的蓝色背景里镶着象征美国最初13个州的13颗五角星。

雕胸前有一个没有支撑物的盾,使人混淆的是此盾有两个主要与美国国旗的不同之处:其一是上方的蓝色部分内没有星(虽然其他的一些纹章上有;代表美国参议院的纹章上就有13颗星,9·11委员会使用的纹章蓝色部分则有50个有孔的星),其二是不像国旗那样,下方的红白条纹最外面的是白色条纹,而非红色条纹。整个纹章经常被描述为“以蓝色为底色,等分为13个条,白红相间”这个描述技术上是不准确的,因为盾型是不可被垂直等分奇数份;其他类似错误的描述有:“用红色在白色底上等分六条...”。但所有这些描述都指出那条纹代表的是美洲最初的十三个原始被殖民地。

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它是美国其中一个象征,很多徽章上都有它的肖像,美国总统纹章(Seal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就是一个好例子。

1782年6月20日,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获许可采用部分为美国设计的国徽,包括:一只白头海雕正在抓住箭和用它的爪抓住橄榄树枝的国徽。

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巴黎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女儿。在此信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极力反对用白头海雕作为美国国徽,认为它的品德及性格很坏,并把它形容为一种“很懒惰且胆小”的动物,更推荐火鸡成为美国国徽。尽管本杰明·富兰克林反对用白头海雕作为美国国徽,但白头海雕仍然在美国国徽列表中。现在,我们还可以在美国国徽和几种美国硬币的背面(包括25美分硬币)找到白头海雕的肖像。在1916年到1945年之间,美国总统旗(Presidential Flag)中的白头海雕是朝着左方即箭枝方向的。有一种说法是,在世界和平时美国国徽中的白头海雕会被改成脸向着橄榄树枝,有战事时美国国徽中的白头海雕则会被改成面向箭枝,这种说法事实上并不正确:在杜鲁门执政期间,海雕被改为一致朝向橄榄枝方向。

白头海雕的巢

白头海雕的巢

白头海雕与美洲原住民文化

在一些北美洲人的文化中,白头海雕是一种神圣的鸟,它们的羽毛像金鹰一样,在美洲土著的很多宗教和习俗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些美洲土著认为白头海雕是神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使者。在美洲原住民的印第安歌舞庆典(Pow wow)中舞者都是用白头海雕的爪子作为他们标志的一部分。通常在传统庆典中,人们都会用白头海雕的羽毛来作王位的标志、扇子、腰垫和头饰。拉科塔族的印第安人会把白头海雕的羽毛赐给完成任务的人作为奖赏。现在,白头海雕的羽毛可用于其他大场面中,就像是大学毕业典礼那般,就很可能会用得上白头海雕的羽毛。此外,拉科塔还会在Sun Dance上用白头海雕骨头制成的笛子奏乐。对波尼族印第安人来说,白头海雕象征着繁殖力,因为它们的鸟窝建在高处,且它们在受到攻击时会奋不顾身的保护它们的幼鸟。另外,瓜基乌图族印地安人会用白头海雕来欢迎重要的客人。

在海雕羽毛律法(eagle feather law)中列明,只有个别获得许可的美洲原住民才可以取得海雕或金鹰的羽毛,且仅可用于宗教用途上。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蜂鸟(雨燕目 蜂鸟科) 

蜂鸟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图版99:Trochilidae(1904年)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中央图案为盾徽,呈山形分割。上部黑地,绘有两只金色蜂鸟。下部红地,绘有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使用的三艘帆船。上下部加上中间的白边是国旗的颜色。盾上方绘有头盔、舵轮和棕树。盾徽由美洲红鹮和棕臀雉冠雉守护。下方的山峦代表了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绶带书有国家格言“我们一起追求,一起成就”。

蜂鸟(学名:Trochilidae)是属于雨燕目的蜂鸟科,体型小,能够以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鸟的大小)的方式而悬停在空中,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的鸟。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也被人们称为“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

蜂鸟的体型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因此其演化史至今仍未解。现今的蜂鸟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发现100万年前的蜂鸟化石,因此动物学家认为蜂鸟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国南部,动物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如此可知蜂鸟的祖先远在渐新世的时候便出现。

蜂鸟在阿兹特克神话中被称作维齐洛波奇特利(纳瓦特尔语:Huitzilopochtli,又译作“威齐洛波契特里”、“惠齐洛波契特利”、“呼兹洛波奇特里”),为太阳神之意,同时也代表着战争之神。

旧金山土著民族欧隆族(Ohlone)讲述关于蜂鸟如何把火种带到人间的故事。

由于蜂鸟的羽毛十分华丽,在19世纪时,欧美妇女常用蜂鸟的羽毛做为帽饰,还有商人收购蜂鸟皮,对于蜂鸟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森林的砍伐、耕作的发展,蜂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被破坏,有的蜂鸟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美洲红鹮

美洲红鹮(Eudocimus ruber)是栖息在南美洲热带及特立尼达岛的一种朱鹭。它们是特立尼达岛的国鸟,与棕臀雉冠雉一同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上出现。无危(IUCN 3.1)

美洲红鹮长56-61厘米,重650克。它们整只都是红色的,在翼端上有一点黑色。它们会在树上筑巢,每胎会产2-4只蛋。它们总是成群的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壹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因此十分显眼。它们主要吃甲壳类及细小的水中动物。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沼泽内吃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羽毛。

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

美洲红鹮与美洲白鹮是非常近亲,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美洲红鹮的蛋曾于1962年被放置在美洲白鹮的巢内,后来出现了它们粉红色的混种。

多米尼加: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是大型彩色的美洲鹦鹉,分类入鹦鹉科当中的6个属:金刚鹦鹉属琉璃金刚鹦鹉属、蓝金刚鹦鹉属。金刚鹦鹉是鹦鹉科中体型及翼展最大的鹦鹉,但不能飞行的鸮鹦鹉则比金刚鹦鹉重。它们的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中及南美洲的雨林。金刚鹦鹉经常群体行动,一群可高达30只。像鹦鹉的习性相似,它们会用爪子抓食物吃,也会用鸟喙咬开坚硬的果壳。大部分的野生金刚鹦鹉正濒临绝种,故一些品种已开始有人工进行饲养。野生的金刚鹦鹉一般可活30-40年,人工饲养的则可活长达60年。

大部分的野生金刚鹦鹉正濒临绝种,其中5个品种已经绝种,而斯皮克斯金刚鹦鹉(Spix's Macaw)很可能已经绝种,而浅蓝绿金刚鹦鹉(Glaucous Macaw)于20世纪只录得2次可靠的发现纪录,亦相信已经绝种。正加速的森林砍伐及鸟类贸易引起的非法捕捉活动正危害金刚鹦鹉的数目。

巴巴多斯:鹈鹕(鹈形目 鹈鹕科)

美洲白鹈鹕

美洲白鹈鹕(学名: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是大型游禽。喙长,喉囊发达,适于捕鱼,但不贮存。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常成群生活,善于飞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飞行时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S”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主要以鱼类为食,觅食时从高空直扎人水中。分布于美洲的温暖水域。

巴巴多斯国徽为盾徽

巴巴多斯国徽为盾徽,黄地,绘有榕戟和两朵金凤花。盾上方有头盔,顶着举起甘蔗的手臂。盾两侧分别由海豚和鹈鹕守护着。绶带上书有国家格言“自尊与勤勉”。

巴哈马:美洲红鹳(火烈鸟)(火烈鸟目 火烈鸟科)

美洲红鹳

美洲红鹳(学名:Phoenicopterus ruber),又名加勒比海红鹳,是一种大型的火烈鸟,与大红鹳及智利火烈鸟是近亲。它们与大红鹳以往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但现已广泛否定这个说法。虽然它们又名加勒比海红鹳,但其实并非分布在加勒比海,而是有分布在科隆群岛造成误会。

美洲红鹳在科隆群岛、哥伦比亚海岸、委内瑞拉及邻近的岛屿繁殖。它们也会在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巴哈马的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古巴及土克凯可群岛繁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也有见到它们的踪影,但一般都是走失的。它们是唯一一种火烈鸟天然分布在北美洲。

巴哈马国徽为盾徽

巴哈马国徽为盾徽,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升起的太阳,下部为帆船,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巴哈马首先登陆。盾上方有头盔,顶着海螺和棕榈枝条。盾两侧分别由旗鱼和火烈鸟守护着。绶带上书有国家格言“迈步向前,共同前进”。

美洲红鹳喜欢栖息在潟湖、潮泥滩及海岸和内陆湖泊的浅水区。它们于5月至8月会在泥丘上生一颗蛋,蛋呈白垩色。孵化期为28-32日。双亲在幼鹳6岁前都会负责哺育,幼鹳到了6岁就达至性成熟。估计它们的寿命可达40岁,是鸟类中最长寿的之一。

美洲红鹳长1.2-1.4米,雄鹳重2.8公斤,雌鹳重2.2公斤。其羽毛大部分都是粉红色的,而大红鹳的则会较为淡色。翼底是红色的,主飞羽及次飞羽都是黑色的。它们的喙呈粉红色及白色,尖端有点黑色,脚完全是粉红色。其叫声像鹅的鸣声。

美洲红鹳是其中一种受到《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所保护的物种之一。

萨尔瓦多:蛎鹬(鸻形目 蛎鹬科)

蛎鹬

蛎鹬(学名:Haematopus ostralegus,又称为欧亚蛎鹬)为蛎鹬科蛎鹬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波罗的海。这是分布最广泛的蛎鹬科生物,有三个哺育区域,为西欧、欧亚大陆中部,堪察加半岛,中国和韩国的西部海岸。在此区域内没有其它蛎鹬科动物。无危(IUCN 3.1)

萨尔瓦多国徽

萨尔瓦多国徽为圆形。中间为等边三角形,自上而下绘有彩虹、被自由之竿撑起的自由之帽 (周围有光芒并写有该国独立的日子1821年9月15日)、五座火山太平洋。外面有五面国旗,并环以月桂枝条 (十四对叶子代表了十四个省)。绶带书有国家格言“上帝、团结、自由”。最外面以金色字书有“中美洲萨尔瓦多共和国”的字样,说明了萨国曾经是中美洲联邦的成员。

危地马拉:格查尔鸟(凤尾绿咬鹃)(咬鹃目 咬鹃科)

凤尾绿咬鹃

凤尾绿咬鹃(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

危地马拉国徽

危地马拉国徽为圆形。中间交叉著一双步枪和一双剑,上栖息著象征自由的凤尾绿咬鹃。前方的卷轴写着该国独立的日子,即1821年9月15日。整个图案环以月桂枝条。

凤尾绿咬鹃(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是咬鹃科中一种十分华丽的鸟类。其他咬鹃科的鸟都是在南美洲及东巴拿马中出现,只有此种鸟出没在南墨西哥到西巴拿马等地。共有两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P. m. mocinno及哥斯达黎加亚种P. m. costaricensis。此鸟在中部美洲神话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位。近危(IUCN 3.1)

凤尾绿咬鹃一般体长36厘米,在繁殖季节时的雄鸟连同独有的尾羽可达64厘米长。体重约为210克。有指它也是咬鹃科中体形最大的鸟。胸部为红色,羽毛则为绿色(在不同角度观看可看到由金属绿至蓝紫色不等)。一般情况下一级飞翼的羽毛会遮掩了尾羽,而只有繁殖季节时的雄性才会看到长长的尾羽。雄性并有一个如头盔般的冠毛。雄性成鸟的喙为黄色,雌性则为黑色。 由于凤尾绿咬鹃的皮层较薄及易于撕裂,因此它们必须进化出较厚的羽毛去保护它们。与其他同科鸟类一样,它们都有一双大眼睛以应付森林内较暗淡的环境。 其呜叫声异常高音,常用kyow去形容这种尖锐的叫声。常双双两两的共同呜叫,而且毫无变化地不继重复。

栖息于中美洲(从南墨西哥到巴拿马)云海缭绕的深山森林内,凤尾绿咬鹃在非繁殖季节时较喜爱独处。而每逢繁殖季节过后,雌性就在腐烂的大树上凿出容得下它们的小洞,并诞下两只淡蓝色的鸟蛋。由于凤尾绿咬鹃的雌鸟仅在这些遭受破坏的大树上下蛋,因此是否有足够的大树遭到恶劣天气破坏也间接影响了此鸟的繁殖率。

父母双方均会进行孵育的工作,尾巴上长长的覆羽既会卷折在洞内,一小部分则会乔装成一束由洞内长出的蕨类。孵化约需18天,一般雄性在日间进行孵化,而雌性则在晚间留在洞内继续工作。孵化后父母双方就会四出寻觅食物,如果类、浆果、昆虫、蜥蜴及细小的蛙类等。虽然如此,但一般雌性对照顾幼小兴趣不大,即使是最脆弱的时期也常漠视它们的需要,而把一切的重担留给雄性照料,直至它们独立为止。

凤尾绿咬鹃不是一种强壮的鸟类,饰冠鹰雕、猫头鹰、绿宝小鵎鵼、松鼠及蜜熊等均对它们虎视眈眈(Pribor 1999)。

墨西哥:大脚鹰

凤头卡拉鹰

凤头卡拉鹰

墨西哥国徽

墨西哥国徽,图案为一只嘴里叼着蛇的雄鹰伫立在一棵从湖中岩石上长出的仙人掌上。据传,阿兹台克人在神的启示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岛上找到这个地方,并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城,日后发展为现今的墨西哥城。下方为象征力量、忠诚及和平的橡树和月桂树枝。

凤头卡拉鹰(学名:Caracara )亦称凤头巨隼,共有三种。是一些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产于北美和拉丁美洲。其中的产于墨西哥特雷斯马里亚斯岛(Tres Marías Island)的凤头卡拉鹰是墨西哥的国鸟。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总编推荐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