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2018-9-6 17:55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1288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一只盔犀鸟把水果带回巢穴与“家人”一同分享。这种稀有鸟类很难被发现,为了让杂志上的报道图文并茂,缺少盔犀鸟照片的我们差点把其他犀鸟的照片搬上来。这些鸟类的影像十分稀少,希望和大家一起欣赏。

ico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一只盔犀鸟把水果带回巢穴与“家人”一同分享。这种稀有鸟类很难被发现,为了让杂志上的报道图文并茂,缺少盔犀鸟照片的我们差点把其他犀鸟的照片搬上来。这些鸟类的影像十分稀少,希望和大家一起欣赏。

  摄影:TIM LAMAN

  撰文:RACHAEL BALE

  近期,《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关于盔犀鸟的专题报道,曾一度因为缺少盔犀鸟的照片而捉襟见肘。说实话,我们最初是真的拿不出多少来。摄影师Tim Laman在拿到这篇报道任务时,就深知其中的难处,这种外观古老的鸟类实在太稀有、太害羞、也太难以寻觅了。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东南亚的雨林中追寻犀鸟。”Tim跟我说道,“我接受这篇报道任务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完成自己20年前报道犀鸟故事时的夙愿。我拍摄过很多种类的犀鸟,但始终未能拍摄到令自己满意的盔犀鸟照片。”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泰国南部的哈拉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雄性犀嘴犀鸟正在啄食无花果。

  摄影:TIM LAMAN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菲律宾的普林塞萨地下河国家公园,一只白嘴斑犀鸟叼着一颗无花果。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这只双角犀鸟拍摄于泰国曼谷的考艾国家公园。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哈拉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双角犀鸟停歇在树冠中整理自己的羽毛,然后飞向了结满果实的无花果树。

  摄影:TIM LAMAN

  显然,拍摄盔犀鸟照片的任务十分紧迫。由于黑市中用盔犀鸟的“盔”制成的雕刻品异常抢手,所以本就濒危的盔犀鸟几乎走到了尽头。其他犀鸟的“盔”、也就是头骨都是空心的,只有盔犀鸟的是实心的,可以雕刻成宝珠、人像和复杂的场景,不知何时起,成了亚洲某些特定人群的追逐对象。

  只要想拯救盔犀鸟,何时都不算晚。为了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盔犀鸟,展现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美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我知道这条寻踪之路很艰难。”Tim坦言,“20年前我铩羽而归,如今它们的数量已大不如前,我真的不敢奢望什么。结果证明,一切比我想象得还要艰难。”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这只红冠犀鸟正在给树洞中的孩子喂食。围绕树干而生的绞杀榕为它们提供了可口的果实。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曼谷西北方300公里处的Huai Kha Khaeng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棕颈犀鸟停歇在巢穴外。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一只雌性双角犀鸟正给树洞中的雏鸟喂食。这张照片是透过树洞背面的“小窗”拍摄的,当然对于“妈妈”和“宝宝们”来说,这些都是“暗箱操作”。

  摄影:TIM LAMAN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印度尼西亚的帕龙山国家公园,一只雄性黑斑犀鸟正在享用一株楝树的果实。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菲律宾的班乃岛,一只扭嘴犀鸟把果实带回巢穴,这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犀鸟。

  摄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Tim知道寻找盔犀鸟的最佳时机就是它们的繁殖期,也就是3月到8月。到时候,雌性盔犀鸟会被雄鸟封在树洞里产卵,并抚养雏鸟长达150天左右。这段时间,雄鸟必须每天多次投递食物。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一处巢穴,那么至少能拍到一只雄鸟。

  我们在泰国接触了一支科研团队。他们特意雇佣曾经捕过犀鸟的猎人来监视保护犀鸟巢穴,因为这些猎人都是识别犀鸟巢穴的高手,而且知道如何接近犀鸟。

  结果我们在山顶找到了两个在用的犀鸟巢穴。那里极为陡峭泥泞,再加上要把沉重的设备搬上去,大家都累坏了。Tim和我粗略算了一下,共有15名搬运工随队,每人携带20公斤左右的设备和供给,也就是说我们竟然带了300公斤的货物抵达山顶,其中包括露营器材、一架发电机、饮料食物和所有人必备的睡袋等。Tim自己也尽可能地轻装上阵,仅以《国家地理》的常规摄影标准来选择器材:RED数码摄影摄像机、几架单反相机、一套佳能镜头、一具重型三脚架和一具轻便三脚架。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从未如此轻装行事,只带了一支钢笔、一支铅笔就上山了,再用一双眼睛观察目标。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在哈拉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摄影师Tim Laman躲进树冠搭建自己的临时阵地,目标锁定在一株挂有果实的无花果树,希望哪只盔犀鸟能来这儿取点食物。

  摄影:TIM LAMAN

  我们刚刚抵达第一处巢穴,Tim就忙着搭建隐蔽观察点,其他人在附近轮流值守,等待犀鸟爸爸来取食物,然后带回去给它的配偶和宝宝。Tim距离我们仅几棵树之远,时不时发出一阵怪笑,他是嘲笑我们吗?应该是试探观察犀鸟的安全距离吧。他的拉丁文名字Buceros vigil有“警觉机警”之意,可谓是名副其实,无论我们躲藏得如何隐蔽,他都知道我们在哪。他也现身过几次,动作麻利迅捷,展现了《国家地理》摄影师的高超技艺。

  经过几天的守候,我们得到一条消息,在哈拉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附近,有一株无花果树正在结果。这是我们找到盔犀鸟的绝佳机会,因为每当无花果树结果时,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会赶来分一杯羹,我们必须尽快赶到那里,饥饿的盔犀鸟或许也在途中。

  当我们快马加鞭赶到那里时,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但Tim未作停歇,在距离那株无花果树30米处加紧布置隐蔽观察点。谢天谢地,闪电没有劈向好人。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坚持隐蔽,仅在每天清晨5点露面片刻。那会儿太阳尚未露脸,盔犀鸟应该不知道我们的存在。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一只双角犀鸟飞过泰国考艾国家公园的上空。

  摄影:TIM LAMAN

  黎明前的黑暗,Tim躲在树冠中,而我待在地面,我们听着夜间的昆虫鸣叫声逐渐安静下来,而日间的昆虫也吵吵嚷嚷地上了班;我们看见夜间的迷雾逐渐散去,而白天的湿热开始填充四周的空气。猴子、巨松鼠、犀嘴犀鸟和双角犀鸟都现了身,唯独没见盔犀鸟的身影。

  白天一连十个小时,都未见Tim发出动静,他早已找到了既舒服又长久的姿势。“我会尽量找到能坐稳的地方。”他解释道,“我还准备了小坐垫,所在的空间既能稍作移动,也能做点舒展动作。虽然盔犀鸟不赏脸,但还有很多鸟类和猴子,我可以尽情地观察、拍摄、录像。”

  在这株无花果树附近待了几天后,我们不得不另做打算。我赶往印度尼西亚继续自己的报道,而Tim又回到前一处观察点。那里的雄性盔犀鸟还不算太害羞,Tim有幸拍到些许照片,只不过那里的生物种类要单调一些。

  “我唯一拍摄到的盔犀鸟场景是在它们的巢穴处,雌鸟待在洞内,而雄鸟在洞外投递食物。当时我开心极了,但对于整篇报道来说,这也太单薄了。”Tim说道。

  回到办公室后,报道团队开始讨论如何增补其他犀鸟的分量。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盔犀鸟照片,那么就用它们的稀有和华美来征服读者。犀鸟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是那么奇幻,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种类的犀鸟来展现东南亚雨林的生态多样性。毕竟我们还收获了犀嘴犀鸟和双角犀鸟的最新靓照。

  当时距离报道发布还有几个月时间,我们打算再到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碰碰运气,那儿也是追寻盔犀鸟的热点区域。我们当然希望能拍摄到哪怕一只盔犀鸟,但结果很可能变成寻鸟记录,而不是观鸟。这趟旅程时间紧迫,每到一处,Tim没法再用几个小时搭建隐蔽观察点,我们的希望似乎又渺茫了一些。

影像故事:寻找盔犀鸟的漫漫长路

  这是婆罗洲岛的帕龙山国家公园,几只犀嘴犀鸟正在树冠中休息。

  摄影:TIM LAMAN

  我们和名为“达雅伊班”(Dayak Iban)的印度尼西亚组织共事了一周时间,逐渐懂得鸟类在他们文化中的重要性,也明白他们中的部分族人为什么身陷偷猎不能自拔。在印尼之行原定计划的最后一天,我们从一位研究者那儿听到,他的科研团队在婆罗洲西部刚刚发现一对盔犀鸟正在构筑自己的爱巢。

  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许这是充实盔犀鸟影像资料的最后机会。

  我因事不得不返回华盛顿特区,其他成员很快便完成物资补给,满怀期待地直奔婆罗洲西部。

  “听到盔犀鸟出现的消息让我兴奋不已。”Tim说道,“如果能在巢穴外拍摄到雄性盔犀鸟和雌鸟的合影,那将是我今生难忘的经历。我也将因此释然,毕竟盔犀鸟本就是我们这次专题报道的主角啊。”

  最终Tim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拍摄到盔犀鸟的大量影像,记录了盔犀鸟各种奇妙的行为特征,有些从未在任何影像记录中展现过。在这些影像的帮助下,专题报道不用再引用其他犀鸟的照片,但这些犀鸟同样令人着迷,我们特意在此做出分享,相信大家都会喜欢。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盔犀鸟 国家地理 鸟类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