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只能用神圣二字形容的绘画形式了——唐卡艺术
这幅有29026颗珍珠串起的观音图长2米,宽1.2米,上面镶嵌着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紫鸦鸟宝石、松石、珊瑚、黄金等穷极你想象的名贵材料,光是用料就价值连城到令人咋舌。
从古至今,精致绝美的艺术品都被冠以高高的地位,被列为国宝的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在西藏山南地区泽当县的昌珠寺就收藏着这样一件堪称国宝的《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作为镇寺之宝。这幅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的《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
这幅有29026颗珍珠串起的观音图长2米,宽1.2米,上面镶嵌着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紫鸦鸟宝石、松石、珊瑚、黄金等穷极你想象的名贵材料,光是用料就价值连城到令人咋舌。更令人吃惊的是它的工艺成就——图中的观音造型优美,婀娜多姿,呈现出纤柔流畅的美感,画面工整细致,流淌着奇特的韵律。整个画面微微泛红,加重了庄严肃穆的感觉,强调了其中的宗教意味。这幅价值连城的唐卡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是西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遗存之一。
唐卡,也就是“布画”,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唐卡分为绘制的“止唐”和绢丝制作的“国唐”。有些类似于汉族的卷轴画,以天然的矿物颜料在布匹上进行绘制,用绸缎进行装裱,覆盖上薄丝绢和双条彩带,上下均有横轴,可以悬挂起来欣赏,色泽千载不变。
关于唐卡的起源有这样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印度说书讲故事,悬挂图像进行指点的习俗,传到中国后,喇嘛们将之作为传经讲佛时候的示意图,绘制在布料上便于携带和悬挂,可以很方便的向藏民们展示。此后,挂图的工艺日益精美,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唐卡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来源于传说——相传松赞干布在得到一次神示之后感到佛法无边,便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唐卡有“藏族百科全书”之称,无论是藏传佛教中的人物头像和故事片段,还是西藏的高原美景与风俗人情,都如实的反应在唐卡艺术上。唐卡的绘制内容很集中,多与宗教息息相关,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大到数以万计人物组成的恢弘场面,小到一花一草的状态,衣履法器的细节等,都包含在一幅幅唐卡之中。
对于外行人来说,唐卡起到的作用大多为对艺术品的欣赏,而对于虔诚的藏民和佛教人士来说,它作为修行用具的意义远高于其观赏意义。每一幅唐卡的制作材料都消耗不菲,但藏民们为了心中的信仰,相信供奉唐卡会给家人带来平安、吉祥和好运,即使不太富裕,也会尽力将画好的唐卡送入寺庙,请众僧开光,使画上的主尊像佛身菩萨附在唐卡上,使之成为具有灵气的圣物,拿回家中膜拜供奉,作为皈依佛法的标志。
每年节日和法会的时候,寺庙里的喇嘛们还会将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向藏民们展示,那些平日难得一见的珍品都可以看到,让人大饱眼福。而在晒佛时候展开的巨幅唐卡,铺开后足足占据一面山,彩色佛像和日光相互辉映,喇嘛诵经,众人膜拜,场面恢弘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小千曾在京城的一家唐卡店铺中见到些许幅唐卡艺术品,虽然没有在藏区见识到的气势磅礴,但近距离观赏后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细致的工艺给人带来的奇妙美感,如有机会的话,希望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西藏,亲眼看到那样美妙的唐卡艺术。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