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绝野味的呼声,更多是基于动物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出发点。某种意义上,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才给了人们教训,让大多数人意识到吃野生动物的风险,也凝聚起了禁绝野味的共识。
在医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终于确定了,就是野生动物,而所有证据都指向最早爆出有人感染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一时间,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在社交媒体上被人人喊打。甚至还有报道追踪一些依然在开业的野味市场,并呼吁早日关闭。
可惜的是,虽然食用野味已被公众一致摒弃,在法律上却并非没有漏洞。我国最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条是这么规定的:
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在实践中,包括果子狸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都可以通过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办法驯养繁殖,也能办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进行经营利用。国家允许办理证件,本意是鼓励社会力量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现实中这些被养殖的果子狸等动物,却大部分被端上了餐桌。
更何况,媒体多次报道,有些野味摊贩是办了合法的证,然后以此为外衣干自己的非法勾当。在多次警方执法行动中,野味摊贩对所售野味完全无法说出合法来源。穿山甲、娃娃鱼、果子狸、蝙蝠都是常见受害者。
11月28日,广西崇左警方查获非法运输的穿山甲鳞片。
所以这次疫情起来之后,包括法律专家在内的九三学社多位社员呼吁进一步加强立法,让野生动物彻底从人类餐桌上消失。
不得不说,有时候我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2003年“非典”危机后,广东扑杀一万多只果子狸,但后来在江西、广西等地果子狸养殖产业再度兴盛。在人人以吃货为荣的氛围中,想彻底禁绝野生动物,平时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广泛支持。
在此次疫情之前,禁绝野味的呼声,更多是基于动物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出发点。某种意义上,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才给了人们教训,让大多数人意识到吃野生动物的风险,也凝聚起了禁绝野味的共识。
再过30多天,全国“两会”就要召开。希望能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能就此事提出议案、推动加强立法,在法律上进一步禁绝食用野生动物,填补任何可能的漏洞。为了野生动物,也为了人类自己。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