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小灵猫

小灵猫

时间:2013-10-7 09:50|查看:3710|评论:0|字体: 繁体

小灵猫

 

小灵猫

 
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 indica),又名香狸、七间狸、麝香猫。目前被认为有十个亚种。是生活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种麝猫;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多栖息在低山的森林、阔叶林等,除了会吃老鼠、昆虫青蛙、鸟类外,偶尔也会吃水果。这个物种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

形态特征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体重2~4千克,体长46~61厘米,比家猫略大,吻部尖,额部狭窄,四肢细短,会阴部也有囊状香腺,雄性的较大。肛门腺体比大灵猫还发达,可喷射臭液御敌。全身以棕黄色为主,唇白色,眼下、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条连续或间断的黑褐色纵纹,具不规则斑点,腹部棕灰。四脚乌黑,故又称“乌脚狸”。尾部有7~9个深褐色环纹。

栖息环境

栖息于多林的山地,比大灵猫更加适应凉爽的气候。多筑巢于石堆、墓穴、树洞中,有2~3个出口。以夜行性为主,虽极善攀援,但多在地面以巢穴为中心活动。

生活习性

喜独居,相遇时经常相互撕咬。小灵猫的食性与大灵猫一样,也很杂。该物种有占区行为,但无固定的排泄场所。小灵猫也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难得一见。平时都在地面游荡、寻食和到处举尾“擦香”,但也善于登高上树捕捉小鸟、松鼠和跃入水中横渡溪沟、小河。老鼠在小灵猫的食物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2.9%~91.7%,是人类灭鼠的天然同盟者。受敌害追袭时,可以从肛门两侧的臭腺中,分泌出具有恶臭的液体,使敌害者不堪忍受,被迫转身逃之夭夭。

繁殖方式

每年多在5~6月份产仔,每胎4~5仔,2岁达到性成熟. 小灵猫怀孕期为69~116天,平均90天。初生仔猫1周后开眼,半月后出窝活动。

物种分布
 

小灵猫种群分布图

 

绿 - 现存分布 紫 - 可能分布

 
小灵猫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香港,印度,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和斯里兰卡。曾有记录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马来半岛,爪哇以及巴厘岛,但近年未有再作搜索以取得最近的记录。目前在新加坡的状况还不清楚。小灵猫已被引入到马达加斯加

栖息于半常绿林和落叶阔叶林,混合落叶林,竹林,丛林,草原和河流生境。

国内主要分布省份: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台湾 香港

国内主要分布保护区:

桃源洞 壶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莽山 鄱阳湖 (江西) 岩泉 桃红岭 桃红岭 井冈山 攀枝花苏铁 王朗 卧龙 唐家河 缙云山 金佛山 珠穆朗玛峰 石林(云南) 石林(云南) 哀牢山 苍山洱海 大围山 金平分水岭 怒江 高黎贡山 铜壁关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乌岩岭 瓦屋山 大雾岭 朱家山 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国内主要分布山脉湖泊:

大别山 都庞岭 五指山 清凉峰 吊罗山

亚种分布

指名亚种V. i. indica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03) - 分布在印度南部从西至东高止山脉,最北至吉尔卡湖东岸

V. i. pallida (Gray, 1831) - 分布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南部

V. i. bengalensis (Gray and Hardwicke, 1832) - 分布于印度北部,恒河平原南部,加尔各答至古吉拉特邦,并可能分布于信德省

V. i. deserti (Bonhote, 1898) - 分布于拉杰普塔纳

V. i. thai (Kloss, 1919) - 分布于泰国,印度支那,缅甸以及泰国

V. i. muriavensis (Sody, 1931) - 分布于爪哇岛和巴厘岛

V. i. mayori (Pocock, 1933) - 分布于斯里兰卡

V. i. wellsi (Pocock, 1933) - 分布于坎格拉县,Kumaun以及 UniTED Provinces

V. i. baptistæ (Pocock, 1933) - 分布于不丹和上孟加拉以及阿萨姆。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