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大灵猫

大灵猫

时间:2013-10-7 09:41|查看:3531|评论:0|字体: 繁体

大灵猫

 
 
大灵猫(学名:Viverra zibetha),又名五间狸、香猫、九江狸,九节狸 、灵狸,是食肉目灵猫科的一种动物。生性机警,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善于攀登树木,也善于游泳,为了捕获猎物经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林缘种类,主要栖息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丛,草丛。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环境污染等原因数量急剧减少。

形态特征

大灵猫的体形较大,身体细长,额部相对较宽,吻部略尖。体长65-85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尾长30-48厘米,体重6-11千克。体毛主要为灰黄褐色,头、额、唇呈灰白色,体侧分布着黑色斑点,背部的中央有一条竖立起来的黑色鬣毛,呈纵纹形直达尾巴的基部,两侧自背的中部起各有一条白色细纹。颈侧至前肩各有三条黑色横纹,其间夹有两条白色横纹,均呈波浪状。胸部和腹部为浅灰色。四肢较短,呈黑褐色。尾巴的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基部有1个黄白色的环,其后为4条黑色的宽环和4条黄白色的狭环相间排列,末端为黑色,所以俗名“九节狸”。

大灵猫体重6~10千克,体长60~80厘米,比家猫大得多,其体型细长,四肢较短,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略尖,耳小,额部较宽阔,沿背脊有一条黑色鬃毛。雌雄两性会阴部具发达的囊状腺体,雄性为梨形,雌性呈方形,其分泌物就是著名的灵猫香。体色棕灰,杂以黑褐色斑纹。颈侧及喉部有3条波状黑色领纹,间夹白色宽纹,四足黑褐。尾具5~6条黑白相问的色环。

大灵猫的雄兽在睾丸与阴茎之间,雌兽在肛门下面的会阴部附近都有一对发达的囊状芳香腺,雄兽开启的香囊呈梨形,囊内壁的前部有一条纵嵴,两侧有3-4条皱褶,后部每侧有两个又深又大的凹陷,内壁生有短的茸毛;雌兽开启的的香囊大多呈方形,内壁的正中仅有一条凹沟,两侧各有一条浅沟。

生活习性

大灵猫平时营独栖生活,喜欢居住在岩穴、土洞或树洞中,昼伏夜出。活动时喜欢沿着人行小道或在田埂上行走,除了意外情况外,大多数仍然按照原来的路线返回洞穴。它在活动时,凡是栖息地内的树干、木桩、石棱等沿途突出的物体,都会用香腺的分泌物经常涂沫,俗称“擦桩”,这种擦香行为起着领域的标记作用,也对其他同类起着联络的作用。当它获得食物或遇到敌害后,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循着留下的标记所指引的路线准确地返回洞穴。

大灵猫生性机警,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善于攀登树木,也善于游泳,为了捕获猎物经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它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主要以昆虫、鱼、蛙、蟹、蛇、鸟、鸟卵、蚯蚓,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吃植物的根、茎、果实等,有时还会潜入田间和村庄,偷吃庄稼以及家鸡和猪仔等。捕猎时多采用伏击的方式,有时将身体没入两足之间,像蛇一样爬过草丛,悄悄地接近猎物,突然冲出捕食

大灵猫生性孤独,喜夜行,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林缘灌丛。杂食,包括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甲壳类、昆虫和植物的果实、种子等。遇敌时,可释放极臭的物质,用于防身。在活动区内有固定的排便处,可根据排泄物推断其活动强度,每年1~3月份发情,4~5月份产仔,每胎2~4仔。

分布
 
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中南半岛、不丹、孟加拉、印度(东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广西、陕西、贵州、安徽、云南、湖南、海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北等地,一般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林缘种类、主要栖息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丛以及草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以前大灵猫是很常见的动物,现在已越来越少。

国内分布

在我国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包括甘肃南部、四川、陕西秦岭、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西藏东南低海拔地区, 西藏的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错那等地。以往文献记载(寿振黄等,1964)在江苏靖江、上海市及浙江舟山有分布,但近30余年来在上述地区均未再发现。

国外分布

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印度(东北部), 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

分类地位

动物界Faun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真兽亚纲Tberia →食肉目Carnivora → 猫型亚目 Feliformia →灵猫科Viverridae → 大灵猫属 Viverra → 大灵猫

亚种

大灵猫华东亚种(学名:Viverra zibetha ashtoni),Swinhoe于1864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西、陕西、贵州、安徽、湖南、江苏(南部)、四川、西藏、广西(东部)、广东、福建、浙江、湖北、云南(东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闽江的水口。

大灵猫海南亚种(学名:Viverra zibetha hainana),Wang et Xu于1983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吊罗山。

大灵猫印缅亚种(学名:Viverra zibetha picta),Wroughton于1915年命名。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北部亲敦江。

大灵猫印度支那亚种(学名:Viverra zibetha surdaster),Thomas于1927年命名。分布于缅甸(东南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老挝杭康XiangKhunang。

致危因素

1、过度捕杀,大灵猫的毛被厚而密,使用底绒,染色后可制作衣领、帽子等。灵猫香是贵重的香料,也可入药。因此每年捕猎量都超过种群增殖量;

2、栖息地及灌丛、草丛生境多开垦种植作物、果、茶林,使其活动范围大为缩小;

3、环境污染,剧毒灭鼠药物的使用,致使野生小型食肉类二次中毒。

种群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措施

全面调查我国灵猫科动物的现状并制订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

严格禁用氰化钾及爆炸物捕猎各种食肉动物;

必要时得考虑禁猎若干年以确保资源的恢复;

建立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如江西石城鸡公山保护区、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