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栖鸭
白翅栖鸭
白翅栖鸭(学名:Cairina scutulata)属大型栖鸭,又名白翼木鸭,是一种鸭。羽毛黑色,脚短,脚爪强而尖,双翼有白色的覆羽。头颈都是白色,满布黑点。雄鸭及雌鸭的体型及颜色相似,但雌鸭较雄鸭细小,色泽亦较暗。
特征
白翅栖鸭属大型栖鸭,羽毛黑色,脚短,脚爪强而尖,双翼有白色的覆羽。头颈都是白色,满布黑点。雄鸭及雌鸭的体型及颜色相似,但雌鸭较雄鸭细小,色泽亦较暗。它们日间会在大树的叶丛中休息,晚间会于森林中幽暗隐蔽及布满杂草的小潭和水流缓慢的溪流觅食。它们在沼泽附近的树孔内筑巢,每次会生6-13颗蛋,孵化期为33至35天。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白翅栖鸭
生活习性
白翅栖鸭日间会在大树的叶丛中休息,晚间会于森林中幽暗隐蔽及布满杂草的小潭和水流缓慢的溪流觅食。是杂食性鸟类,主要吃种子、水生植物、昆虫、蠕虫、软体动物、青蛙及细小的鱼类。
白翅栖鸭是与疣鼻栖鸭一同分类在栖鸭属中。 不过,根据粒线体DNA的细胞色素b及NADH脱氢酶亚基2的分析,并生物地理学的分布地模式显示,白翅栖鸭与疣鼻栖鸭的相似性正在减少。 故此,有指应将它们分类在单型的属中,是与疣鼻栖鸭无关,但与潜水鸭是近亲。
白翅栖鸭分类
白翅栖鸭是与疣鼻栖鸭一同分类在栖鸭属中。不过,根据粒线体DNA的细胞色素b及NADH脱氢酶亚基2的分析,并生物地理学的分布地模式显示,白翅栖鸭与疣鼻栖鸭的相似性正在减少。故此,有指应将它们分类在单型的属中,是与疣鼻栖鸭无关,但与潜水鸭是近亲。
白翅栖鸭属大型栖鸭,羽毛黑色,脚短,脚爪强而尖,双翼有白色的覆羽。头颈都是白色,满布黑点。雄鸭及雌鸭的体型及颜色相似,但雌鸭较雄鸭细小,色泽亦较暗。它们日间会在大树的叶丛中休息,晚间会于森林中幽暗隐蔽及布满杂草的小潭和水流缓慢的溪流觅食。它们在沼泽附近的树孔内筑巢,每次会生6-13颗蛋,孵化期为33至35天。
保育
白翅栖鸭以往广泛分布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阿鲁纳恰尔邦)及孟加拉,经东南亚I至爪哇及苏门答腊。于2002年,它们的数量只有800只,其中200只在老挝、泰国、越南及柬埔寨,150只在苏门答腊,450只在印度、孟加拉及缅甸。白翅鸭生活在茂密的热带常绿森林,河流和沼泽附近。
由于失去栖息地、数量稀少及被猎杀,白翅栖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且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濒危(EN)。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