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爬行纲 > 孟加拉巨蜥

孟加拉巨蜥

时间:2013-10-28 16:49|查看:1715|评论:0|字体: 繁体

孟加拉巨蜥

 

孟加拉巨蜥

 

孟加拉巨蜥(学名:Varanus bengalensis)是分布在孟加拉、印度及斯里兰卡的巨蜥。它们的体长达75厘米,尾巴长约1米。它们吃细小的陆上脊椎动物、鸟类及鸟蛋、节肢动物及鱼类。

 

孟加拉巨蜥有强壮的爪。印度一些地区传说它们可以牢固地抓住表面,马哈拉施特拉邦就传说西瓦吉的将军Tanaji Malusare在辛哈伽德战役中以一只孟加拉巨蜥及绳子攀上辛哈伽德的城墙。

 

外形特征

 

孟加拉巨蜥身上带有黄色斑点,脑袋呈三角形,身长90多厘米,仅尾部就有50厘米长。已达到10.2千克,在野生环境中,雄性普遍比雌性超重42%以上。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可依体色及鳞片外形等特征,西部亚种及东部亚种有所区别。成年孟加拉巨蜥一般都是灰色或灰绿色,从下巴至腹尾部有灰黑色的斑纹,这些标记通常中,西部地区的深暗些,东部地区的浅轻。这些腹侧标记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颜色就变得较深。在野生环境中,录得最重的雄性孟加拉巨蜥是7.18千克的重量。

 

孟加拉巨蜥的鼻孔是斜的,较接近眼窝,尾巴扁平。腹部鳞片光滑,眶上鳞片大小相同。它们与暗色巨蜥的分别是眶上的鳞片较大,环身的鳞片较少。

 

成年的孟加拉巨蜥有黑色、灰色或褐色的,背部斑纹较浅色。雏生的较鲜色,呈暗橙色,有黑色及黄色的斑纹。雄性可以长达1米,雌性较为细小。雌性的尾巴也较短,没有肛前盖。在较干旱地区的群落较为浅色。它们的爪强壮,一般相信可以抓住如树等的表面。

 

栖息环境

 

孟加拉巨蜥的生存能力极强,以应付广泛的生存环境,从沙漠到热带雨林,季节性多雪的冬天。但是,一般被发现在持续温暖的气候区域,年平均温度约24℃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季节性季风影响模式的周边海域与山区。有些栖息地区比较干旱,每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其他栖息地则相当湿润,每年年降水量达2,200毫米。孟加拉巨蜥最常见的生存环境是落叶,半落叶,常绿的热带雨林。

 

西部亚种栖息于较干燥区域,东部亚种栖息于湿润环境,主要活动于地面上,如遇到危险则会攀爬至树上,或躲进灌丛内将自己埋起来。在巴基斯坦,旱季时会休眠。在斯里兰卡研究显示其在夜晚躲于挖掘的洞中,此时体温会低于周围环境,故在白天照光增加体温,以增加活动力,主要于午后活动,活动时体温约为34.5℃。夜晚则栖息于草丛或水中,可保持体温高于周围环境,活动温度则为30℃,故不须增加体温很久即可活动,主要活动时间为早上。

 

生活习性

 

主要活动于地面,也会攀爬树木。雄性较雌性活跃(雄性:4.5小时/天,雌:2.85小时/天)。活动范围雄性为53000m2,雌性为44000m2。以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青蛙、蜥蜴、蛇、蝙蝠、鱼蜗牛与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并会舔食蚂蚁

 

养殖幼体:牛肉(生或熟的)牛胃片、鱼及煮熟的肺,幼体后期须每个礼拜喂食两次。养殖成体:喂食超过二十天以上的鸡,四或五条鱼,二十只小老鼠,或两只大鼠。吃完后会返回休息区三至四天以消化食物,之后排泄,通常在水池中。饲养时须较大 的饲养空间,与较大的水域环境。须提供适当的攀爬树枝与直立容器,有助产卵时使用。可使用加温垫对沙地加温。最好单独饲养。日温22℃~35℃,夜晚温度可降至20℃,溼度日间为77%,夜间可至85%。

 

孟加拉巨蜥在2.5至3年达到性成熟。身体的尺寸和整体长度与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在一般情况下,更长的个体一般生长在土壤水分较多的地区,如沼泽环境中。而更短的个体,常发生在森林周边。此外,在中国南海和泰国湾的小岛屿上发现比附近大陆更小的个体,达到生殖成熟时体长低于23.3厘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食物

 

孟加拉巨蜥主要吃昆虫,如蚁、蜗牛及甲虫。它们也会吃鸟类、鱼类、青蛙、蛇、其他蜥蜴及细小的哺乳动物。

 

繁殖方式

 

孟加拉巨蜥主要在潮湿的季节繁殖,但在斯里兰卡的一些群落却于12月至1月间繁殖,在泰国的甚至全年也可以繁殖。它们会以双脚站立打斗来向雌性示爱。它们会在洞穴、枯树或白蚁丘中生蛋。每次约生达30颗蛋,其中通常孵化率约80%,孵化期约为5个月。很多幼蜥在未孵化前或孵化后不久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幼蜥只吃昆虫,故经常出没于树间。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会与兄弟姊妹一同生活。

 

在人工饲养下,雌性表现出最大的成功交配的机会,雌性每年的生殖周期只有一个或两个单独的雄性可以连续多年进行交配。排卵期从6月份开始,但到7月份结束。最成功的交配是在出现排卵已经达到了顶峰的稍前或稍后。交配两个星期后产卵,通常在七月、八月、九月初、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每年只生产一个窝。然而,在一些经历两个季风季节的地方,每年可能会生产第二窝。如果是产两窝,第一次产卵和繁殖第二窝要间隔23至30天。

 

亚种分化(3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孟加拉巨蜥指名亚种 Varanus bengalensis bengalensis

 

孟加拉巨蜥伊江亚种 Varanus bengalensis irrawadicus

 

孟加拉巨蜥越南亚种 Varanus bengalensis vietnamensis

 

种群现状

 

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间接影响是该种生存的农业地域的农药污染,可用食物资源的减少。然而,最大的威胁也许是该物种被人类狩猎,猎杀的原因是其皮肤商业化和通常食用它们的肉。该物种的脂肪也可用于传统医学。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