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
雪雁
雪雁(学名:Anser caerulescens)为鸭科雁属的鸟类,俗名白雁。分布于北美洲、东至梅尔维尔和哈得孙湾东岸、北极各岛、西伯利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长江口等地,一般栖息于沿海。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的哈德孙湾。
亚种
雪雁指名亚种(学名:Anser caerulescens caerulescens)。分布范围同雪雁种,一般生活于沿海。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的哈德孙湾。
雪雁
外形特征
雪雁身长66~84 cm,翼展135~170cm,雄雁体重2700g,雌雁体重2500g。寿命25年。双性同形同色,体羽纯白,翼翅尖黑色,腿和嘴粉红色,嘴裂黑色。亚成体头顶,颈背及上体近灰。有蓝色型个体出现,其头及上颈白色,其余体羽多为黑色,肩部有蓝色斑块。虹膜褐色。雪雁身披洁白的羽毛,黑色的翼尖点缀其中,相映成趣,显示出瑰丽多姿。
摄影师迈克·霍林谢德在密苏里州芒德城的司考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到数量巨大的雪雁在一年一度的向南迁徙过程中休憩的场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国有分布。
生活习性
雪雁的活动区域主要是苔原。越冬区一般选在沼泽地、沙洲、湿草甸、沿海的农作地及稻茬地。繁殖于北美极地的苔原冻土带,少量繁殖于西伯利亚的朗格尔(Wrangel)岛;越冬于北美洲的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偶见于日本及中国东部。
雪雁性喜结群,从数只至几千只不等。在繁殖季节,雪雁兵分几路,在格陵兰岛的西北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的东北部都留下了它们的踪迹。那些非繁殖雪雁则会远离繁殖群体及其所在小河、小溪,另寻一块更加安全的区域,在此换毛,进行迁徙前的准备工作。因为,鸟类的换羽大多是逐渐更替的,使换羽过程不致影响飞翔能力。雪雁的飞羽则为一次性全部脱落,在这个时期内完全丧失了飞翔能力,所以雪雁必须隐蔽于湖泊草丛之中,以防敌害的捕食。
繁殖
8月末,繁殖雪雁和它的子女们以及非繁殖雪雁聚集一堂, 最多可达10000只,稍加停顿,就开始了飞往越冬区的征程。
雪雁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嫩芽、草茎、果实、种子、水生植物的根、块茎、芦苇嫩芽和青草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冬季也常到农田觅食谷物、稻米和农作物幼苗。动物性食物主要为各类小型无脊椎动物。
雪雁是素食主义者,坚硬的喙很适于挖掘地下植物的根,因此,它主要以植物为食。在北极,它主要摄食不同植物的根茎、耕地玉米种子、杂草和木贼属植物。在越冬区,则主要摄食谷物以及庄稼的嫩枝。
群鸟飞行时发出悦耳的高鼻音, 似la-luk,远听似幼狗的吠声。
每年的5月下旬,雪雁便飞抵阿拉斯加的北极海岸平原,开始筑巢繁殖。巢区通常选择在苔原带地势较高处,里面敷以杂草,6月初产下一窝卵,每窝4~6枚,孵化期22~23天。一旦小雪雁破壳而出,母雁便携其子女们举家迁移至河流、小溪边。因为刚孵出的小雪雁尚无飞行能力,须找一个隐蔽场所来逃避天敌的捕杀。在此期间,许多雪雁家庭会自动联合成一群体,数量可达150~250只。小雪雁在母亲的辛勤抚养下茁壮成长,短短的35~45天,即可展翅高飞了。
现状与保护
美国政府曾经于1916年禁止捕猎雪雁,但是从1975年开始又允许捕猎雪雁。但是,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可爱雪雁的捕猎量很少,雪雁数量在过去的30年里增长了3倍,而且还在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雪雁繁殖的北极冻土带和过冬的盐沼地上的植被都严重退化,环保专家对雪雁的未来还是有些担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