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学名是黄胸鹀,又名黄胆、黄肚囊,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它喜欢在平原的灌丛、苇丛、农田等低矮植物构成的环境中活动,它们常常结成较大的群,穿梭于农田苇丛之间。
一、禾花雀的名字叫黄胸鹀
禾花雀学名是黄胸鹀,又名黄胆、黄肚囊,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它喜欢在平原的灌丛、苇丛、农田等低矮植物构成的环境中活动,它们常常结成较大的群,穿梭于农田苇丛之间。
广东有句俗语“宁食飞禽一两,莫食地下一斤”,到了秋天,麦子灌浆的时候,禾花雀就来了,广东人认为禾花雀的肉质肥美,“进食可大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被称为禾花雀(黄胸鹀)的小鸟在广东遭到灭绝式地捕杀,一只的价格也从开始的3元飙涨到今年的50-80元。
早在2000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就将禾花雀(黄胸鹀)列为三有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不久以后,广东省也将这种鸟儿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禾花雀也是国际候鸟保护合约中的保护鸟类之一。
二、禾花雀(黄胸鹀)的状况如何
现在广东已经不可能捕到大量的禾花雀黄胸鹀了,听东莞本地人说前两年一网抓到上百只的鸟,只有几只是真正的禾花雀(黄胸鹀),现在大部分都是外地运过来的,或者是拿大网圈养的类似种,冒充禾花雀。
现在市面上的禾花雀基本上都不是黄胸鹀,而是被鸟贩和买家称为“禾花红”、“禾花尖”等名称的物种,大部分都是其它鹀类,如栗鹀,甚至树麻雀也被称为禾花雀,加上很难看到活体的,剥毛后连专家也分辨不出来。
自2001年开始,禾花雀被禁捕食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为何捕食行为仍屡禁不绝?一是因为酒楼的高额利润,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的食补同源传统观念作怪。
鸟友对黄胸鹀的观测
据东莞,增城,佛山的观鸟爱好者说现在很难在野外看到禾花雀了,东莞的鸟友说观鸟5年只在东莞同沙水库看到两只,增城鸟友观鸟7年只在市郊的百花山庄看到三只,要拍到野外的很困难。
据香港观鸟会的专家说:“其实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人研究过黄胸鹀的迁徙和捕猎情况,这个正是我们希望唤起注意,进行详细研究的领域。我们目前知道的,就是它的数量真的下降了。据一些俄罗斯和欧洲的研究员说,以前在俄罗斯西部以至东欧都有一些繁殖记录,近年来已经很少了。日本北海道以前普遍繁殖,但近十年来几乎看不到了。其他越冬地好像东南亚和南亚,它们的数量也是锐减。以中国的市场观察,捕捉愈来愈困难,也显示了它数量的剧减。”
据鸟贩说珠三角的大部分的禾花雀都从外地运来的,当我们把黄胸鹀的图片拿给惠州某三鸟市场的鸟贩说要这种鸟,他说现在都没有这种鸟了,并指着树麻雀说这就是禾花雀,当我们拿给佛山三水的一个专门做禾花雀的厨师看后,他们都说之前吃的就是这种鸟,现在已经很少这种鸟,这两年都没有见到,再给他看栗鹀的照片,他说现在很多都是吃这种类似种,很多餐馆都是偷着卖,以前非常多现在少了,很多人都偷着卖。
因禾花雀而出名的兰石镇
我们首先走访了湛江吴川市的兰石镇,据当地人说兰石镇的禾花雀非常出名,很多珠三角的食客慕名来到这里专门吃禾花雀,甚至吴川市的网站上都会有宣传吃禾花雀的宣传,但是由于疯狂的捕杀现在也少了很多,禾花雀非常喜欢吃稻谷,兰石镇境内江河纵横交错,农田也非常多,生态适宜鸟类觅食、栖息。作 为粤西闻名遐迩的禾花雀栖息地,每年大批禾花雀等候鸟在此停留。据说,上世纪50年代,途经兰石的禾花雀不计其数,很容易捕捉,家庭根本吃不完,就拿去出售,一串才卖几分钱。七八十年代,价格由一只几毛到两三元,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禾花雀,市场需求增大,价格就疯涨起来,一只能卖到10元,到现在达到每只三四十元。兰石禾花雀最鼎盛的时光里,人们邀请亲朋好友、生意伙伴等,最普遍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时候有空来兰石玩,吃顿禾花雀”,而有人则主动要求前来品尝,禾花雀俨然成了“兰石名片”。当我们来到兰石镇的街头上已经看不到明目张胆的买卖了,在本地人的带领下,我们询问了一个小卖部的老板,问有没有禾花雀卖,老板说有,问要多少,我们说要先看看货,等了大概十分钟,老板就拿来了一袋拨了毛的小鸟,从外观看是雀形目的鸟,但是具体的就分不清了,我们也向老板提出了疑问,他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区分,说真正的禾花雀的嘴是尖的,而且肚子是有点黄的,并说叫我们放心绝对是真正的禾花雀,现在政府不让他们摆出来卖了,所以要的话都是从仓库拿货。如果要活的话也有,必须要买够足够多的数量才可以现杀。
珠三角的庞大食客群
民间吃鸟的习惯甚至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末,佛山市三水区还专门举办过禾花雀美食节,食客蜂拥,鸟儿惨遭大面积捕杀。 尽管广东省林业厅几年前对上述美食节进行了取缔,但禾花雀并没有在人们的餐桌上消失。
我们接到线索说东莞麻涌、洪梅、道滘等地的集市有很多卖小鸟鸟贩,我们实地探访了麻涌漳彭,红梅洪屋涡,道滘综合市场三个野鸟买卖集市,发现这里热火朝天,绒毛飞舞,热火朝天,这是一个供销、处理鸟雀的一条龙小集市,每个市场都有20人左右,售卖和拔毛分工明确,拔了毛的鸟儿被整齐地码放在托盘上。
三、禾花雀真的如此好吃,非吃不可吗?
我们采访了东莞的一位禾花雀的吃客,她说由于政府已经禁止买卖禾花雀,很多人都是在很隐蔽的村落的集市上购买,还有通过熟人晚上12点的时候在不固定的地点买卖,今年大概600元一斤,都是杀好的,基本上看不到活的,因为禾花雀被抓到的时候都是自己不能够宰杀,非常难宰杀,真正的禾花雀除了头和爪子,其他的连骨头都能够吃,软化,广东有句俗语叫,宁食飞禽一两,莫食地下一斤,加上广东人认为它非常补,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有专门的家族来从事禾花雀的生意,他们会在广东偏僻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的地方,如增城,清远,专门租一些地种稻谷,吸引禾花雀,布好网,吸引他过来,也有专门去湖南等其他省份捕捉的。她认为每次吃的禾花雀量比较少,所以不会有太多的病菌。
一位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某官员(40岁)说:1996年就有禾花雀吃,那时才3元一只,今年涨到46元至80元一只,在禾花雀到来的时节,单位就会专门组织吃禾花雀,以吃禾花雀为主,2011年前每年大概吃4、5顿,以椒盐的、清蒸的、鼓油王做法为主,12只一盘,46元一只,每人最少7、8只,一桌下来差不多四五千块钱,2009年的价钱开始飙升。广东吃的最疯狂的历史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由于广东是中国发展的重心,主要是老板请客和政府部门宴请吃的,基本上上了档次的一些餐厅或者山区的农庄都有野味可以吃到,但是如果是要吃比较珍惜的如老鹰、蟒蛇、穿山甲、熊肉等,政府部门都有专门的人会提前打电话预定,当问到怕不怕有病菌时,他表示这些是不吃饲料的动物,是绿色食品,经过高温应该没问题。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