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骑行物语:那些留存心中的风景

文 / 佚名2014-2-19 09:39 参与:3298 评论:0 繁体

  灯红酒绿带来的烦恼

 

  早晨上班总是顺畅快乐的,但晚上下班常会徒生一些不便和烦恼。这种感觉不是一天工作的劳累疲惫所致,而是与某些酒足饭饱的人们有关。那是与清晨所见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对此我有抵触和反感。

 

  为了躲避下班车流高峰,我一般晚上7点钟后才离开办公室,反正单位里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回家的路上,途经一些饭店和酒店,我骑行到灯红酒绿的路段上会时常受阻--饭店酒店门前,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都被吃喝者的车辆停满了,以致通过一辆自行车的缝隙都不给留,逼着我胆战心惊地拐上快车道。这样不但要多吸汽车的尾气,而且还很不安全。

 

  违反交通规则有时也是被逼出来的,这是没办法的选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行车在汽车面前一直是被忽视的弱者,不想让也得让,躲避妥协的总是自行车。

 

  可气的事情不止这桩,晚上下班的路上还有更恼火的。有的小汽车和出租车,只图自己方便,随意停在机动车道的路边上人下人或等待拉客。还有个别喝多了的自命不凡的人物,就站在车边相互拉扯寒暄,把路上正常行驶的各种车辆都挡住看他们的拙劣表演。见此情景,我暗暗地想,有钱的人真的不一定有文化,有权的人也真的不一定有修养,可能这也不是个别现象吧?

 

  我无奈停下车来,等着他们终于告别分头上车,才生着一肚子气再次跨上自行车赶路。因为这种情况下,你就是想违反交通规则上快车道也是过不去的。

 

  好在最近一段日子,遇到这种怪相劣行的概率越来越少了。从前喧闹的饭店酒店,如今的人气已大显萧条,车水马龙的景象实属罕见。毫无疑问,谁都知道其中的奥秘,公款消费的吃喝风被基本刹住,正因如此我才在夜幕中边骑车边偷偷地乐着。这个变化实际上也使一些人从恶俗中解脱出来,“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事情不再干了,老百姓当然要拍手叫好。

 

  交通工具的变化

 

  骑自行车出行有个明显的好处,可以从种种世相及其细微之处体验到很多事情都在变化。譬如,近些年昆明变得愈加漂亮了。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更茂盛,街头的装饰更现代,川流不息的私家车档次也更高了。夜幕降临,不管是不是过年过节,树木通身都闪烁起节日彩灯,确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架势。尽管我不太喜欢这种漫无边际的炫耀,但它还是一个劲地在眼前晃来晃去。

 

  诚然,人们对变化的认知各不相同,立场和利益的差别都会影响着个人对变化的评价。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所切身的感受是,人们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最为应接不暇,经济上的富裕几乎在瞬间就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汽车轮子。

 

  这到底是不是好事情?人们判断各异,专家们更是各执一词,尚无权威的结论,我们姑且不为其孰是孰非而纠结,回头看一看这些明摆着的现象也会有个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我刚到昆明开始走的上下班那条路线,机动车辆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冬日的早晨尤为静谧,单人单车独往独来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感觉好极了。但好景不长,在毫无察觉中,路上的各种车辆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为了避开拥堵,开小汽车上班的人们也是越来越提早出行了。

 

  道路上的车水马龙且不说它,在我每天必经的那所小学校门前,就可直接观察到人们交通工具更替升级有多么的快速新奇。以前偶尔也会有几辆小汽车接送学生上学。见到这种情况,我会以为那是老板大款送子女上学,那是很有钱的人才能做到,属于个别现象。然而,有些变化潜移默化,有些变化突如其来,接送学生的车辆不经意间多了起来,工薪阶层也开着小汽车送孩子上学,高峰时车辆会把进学校的路口堵死,这几乎成了城市中所有中小学的一大麻烦。

 

  有一个大概二三年级的小女孩,过去我时而会在路上见到由妈妈骑着自行车带她上学,后来换成了时髦的女式电单车。最近她妈妈也驾上了一部吉利牌小汽车,鸟枪换了炮,大人和孩子立即显得非同寻常。小女孩从车上下来的那一刻,脸上的优越感覆盖了童稚的天真。我思忖着,当今人们被汽车的异化,弄不好就会从这些孩子开始啊!

 

  我真担心有那么一天,人们行走的能力严重下降,人们骑自行车的技术也从此失传,连自行车也成了收藏品和展览品,离开了汽车什么事情也做不成,那个时候可该怎么办呢?

 

  好了,话再说回来,告别了小学校,快到我上班单位的地方,有一个主干道转弯的路口。这里车流量很大,等红绿灯的时间又很长,最要提防的是那些越来越多的,根本不受红绿灯管,有时甚至逆行的电单车。这些既有自行车的便捷,又有摩托车能力的电单车,来无声去如风,骑自行车的人或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挂带上,轻的是一场惊吓,重的就可能伤筋动骨。

 

  电单车的发展势头很猛,交通隐患是明摆着的,但治理起来也确实不太容易。对这种新的交通工具,有时我也会来个换位思考。现阶段不愿骑自行车,但又买不起小汽车的人很多,那么迈不了一步就迈半步,先骑上电单车也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这完全可以理解,更不应该受到歧视。现实的问题在于,交通法规好像已经跟不上交通工具多样化发展的速度,交警和协警对电单车的管理也缺少操作性强的依据,因而时常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外,我还确信一点,这也是与民众素质提升有关的发展中的烦恼,舒缓乃至排除它需要的只是多给一些时间。但我要说更实在的话——真的希望加强对电单车的管理并适当限制,比如速度不能太快,不可占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更不可逆行。与此同时,还应提倡和鼓励近距离出行骑自行车,因为它是非常环保、经济、健康的交通工具。

 

  有涵养的清洁工

 

  我还必须说说骑行中的另一道风景,那就是每天上路最早,极有职业涵养的城市清洁工。

 

  如果你开小汽车上班,对辛勤劳作的清洁工可能会视而不见,或者是仅仅一掠而过,留不下什么印象。但如果你骑自行车上班,每天都会与清洁工零距离地密切接触。

 

  昆明的清洁工,是让我经常感动不已的。他们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工作,其中的不少人年龄大生计困难。很多城市都把清洁工当成安置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公益性岗位,一些媒体报道清洁工也是伤亡率较大的高风险职业。他们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涵养和素质绝对不低。对于这个评价,未有切身体会的人可能会觉得我言过其实。接下来,我描述的一些细节,应该能够支撑起这个评价。

 

  骑车行走在林荫路上,前面有一位50多岁的女清洁工,正在低着头清扫路面上的落叶。当我快接近她的时候,清洁工会稍微调整一下大笤帚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让过我的自行车。完成这个默契的过程,清洁工并没有抬头看我,只是凭着对自行车声音的感觉及她眼角的余光,做到了扫路和通行谁都不耽误。

 

  小小的细节,每天都会发生在骑行的路上,每天都会触动我的敬佩之心。在别人眼里清洁工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我眼里他们确实是了不起的“马路天使”。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哪会有城市卫生的清洁?没有他们的谦让宽容,哪会有骑车人如此的轻松和谐?

 

  但也有另一种使我气愤的情况,个别骑摩托车、电单车的人,对清洁工很不尊重,没什么规矩,速度特别快,有时车轮会压到清洁工的扫把上,且不表示丝毫的歉意,一溜烟扬长而去。

 

  更有甚者,一些开汽车的人,对雨天清扫路边积水的清洁工常常会视而不见,速度不减一冲而过,激起的污水一下子就打湿了清洁工的衣服。这种缺少社会公德的行为是很不应该的,但某些人却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既是如此,清洁工们对这种行为也并不太在意,他们会继续进行着各自的劳动,刚才的不愉快好像根本就没发生。有人可能以为,这或许是清洁工不得不容忍的事情。但我则觉得,这不但是他们性格和习惯的宽容,更是他们令人尊重佩服的职业涵养。

 

  仅仅为此,我们就应当向城市清洁工致敬!

 

  朝霞初放,新的一天由蹬上自行车开始,我在陶冶情操的境界中观察着、感受着、思索着。骑着自行车所遇到的风景,是厚重而纯真的多彩画卷;坐着小汽车望到窗外掠过的风景,是漂浮而易逝的云朵飞虹。如果你要想切实贴近百姓生活,切身体验世间冷暖和风光转换,发现即时变化极其真实缘由,而且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那就不妨骑着自行车出行吧。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