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宗教名词 > 缘起

缘起

2015-2-2 08:55|查看:2935|评论:0|字体: 繁体

缘起(梵语:प्रतीत्यसमुत्पाद 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和合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佛陀对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除十二缘起外,还有九缘起和十缘起等说法。

出处

在《杂阿含经》和巴利三藏《相应部》中多有记述,《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巴利三藏《长部·大缘经》和《中阿含经·大因经》中也有重要释义。著名的单行经有玄奘译《缘起经》和《缘起圣道经》。《缘起圣道经》同于《杂阿含经·二八七经》:

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去。……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谓八圣道。……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

解说

对缘起法的详细解说可见于《杂阿含经·二九八经》即玄奘译《缘起经》: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义?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

云何名为缘起差别?谓:

1.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是名为行。

2.行缘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识,是名为识。

3.识缘名色者。云何为名?谓四无色蕴:一者、受蕴,二者、想蕴,三者、行蕴,四者、识蕴。云何为色?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此色前名,总略为一,合名名色,是谓名色。

4.名色缘六处者。云何六处?谓六内处:一、眼内处,二、耳内处,三、鼻内处,四、舌内处,五、身内处,六、意内处,是谓六处。

5.六处缘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一者、眼触,二者、耳触,三者、鼻触,四者、舌触,五者、身触,六者、意触,是名为触。

6.触缘受者。云何为受?受有三种,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名为受。

7.受缘爱者。云何为爱?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无色爱,是名为爱。

8.爱缘取者。云何为取?谓四取:一者、欲取,二者、见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语取,是名为取。

9.取缘有者。云何为有?有有三种,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是名为有。

10.有缘生者。云何为生?谓:彼彼有情,于彼彼有情类,诸生,等生,趣,起,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起,命根出现,是名为生。

11.生缘老死者。云何为老?谓:发衰变,皮肤缓皱,衰熟损坏,身脊伛曲,黑黡间身,喘息奔急,形貌偻前,凭据策杖,惛昧羸劣,损减衰退,诸根耄熟,功用破坏,诸行朽故,其形腐败,是名为老。云何为死?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类,终尽坏没,舍寿舍暖,命根谢灭,弃舍诸蕴,死时运尽,是名为死。此死前老,总略为一,合名老死。

如是名为缘起差别义。

《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在《十诵律》中被列为十八大经,在《大毗婆沙论》中列为方广经,对缘起法有关键释义:

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

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阿难!是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苦阴集。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此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于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比丘当名为慧解脱。

《中阿含经·大因经》有类似记载并有结论“识、名色共俱”。上座部《法蕴论》引用文句有微妙差异的《大因缘经》并建立了自己的缘起理论,上座部《施设论》提出了“无明”的新解释。说一切有部《发智论》提出了“时分缘起”学说,后经过《大毗婆沙论》增释为说一切有部核心教义“三世二重因果”学说。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毗昙论》所引用的《大因缘经》不是“九缘起”也是“十二缘起”,不同于断定了“世与行体无差别”的“时分缘起”,有说法如:无明缘现世行,无明缘未来行,行缘现在识,行缘未来识。

分类

对于缘起的分类,分成二支、三支、四支、五支、九支、十支、十二支、十七支缘起等。其中最通行的说法为十二支缘起。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