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当下对“旅行意义”的需求
2015-5-30 16:59点阅:2693来源:行者物语网小 中 大 繁体
旅行意义的确立,将在这一环境里坚实参与者的目标,这一意义不一定是对某个抽象思维的终极追寻。假如旅行对你来说真的是一个内在发现的话,那么旅行的意义,其实在你旅途的第一步就已经呈现了。
文/北风
从人们生活的某个角度说,旅行是一种必然的、不可或缺的心理调解方式,旅行让高压下的人们得到心灵的舒缓。从旅行这一角度看,它亦有着诸多形态。常规的跟团出游,自助环游世界,还有当下比较热门的徒步、骑行、登山、无人区穿越等。旅行形态五花八门,任君选择。旅行在某些时候我觉得就好比古代的游侠路遇荒野客栈,大家精疲力竭,就吩咐小二杯酒上菜吧,烤全羊爆野味,要美酒还是要美人,依你的口味来。总之满足你的需求,可有一点要注意,别被人趁机下药,谋财害命了。旅行就是一道菜,它五香俱全。吃好了你舒坦,吃不好命丧黄泉。
旅行不需要意义
从都市的竞技场走出来,人们需要彻底地泄压,给灌满了尔虞我诈、趋炎附势的心一个解脱。游山玩水,走进一个新的地方感受纯美自然,在某个古城邂逅红颜知己来一次忘年之交,不经意被某个酒馆的情调吸引,陷入巨大的心灵陶醉……这种旅途中的无意识结合也被人认为是旅行的最大特征——旅行不需要寻找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旅行多是属于享受派的方式。这种旅行方式在一定程度来说,可谓是最洒脱、最舒适的方式。首先它的出发更随意,甚至超越流行的“说走就走”,因为这一方式的“技术含量”不高,也便无需过强的前提准备。跟团游、自助游都行,灵活方便,还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这类旅行在当前国内业界中占着相当的比例,基本与传统旅游保持着一致方针——休闲为主,娱乐为辅。
旅行需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人口突破50%,无论你来自何方,城市,都将成为未来人新的家园。为满足过度膨胀的经济需求,城中人不知何时已经拉开一场无休止战役,为房贷、为汽车、为婚姻、为梦想等等成为这场战役的筹码。被迫于GDP的庞大胃口,又从哪一夜,让人夜不能寐——物价飞涨、工薪停滞。社会劳动力年复一年重复昨天的故事,僵化保守的社会意识日渐磨化了当初的美好憧憬,艳阳高照,理想却已熄灭。为生存、为奋斗、为奋斗——
十多年以市场为第一的物质竞技中,无数理想被淘汰了,也有无数中产阶层兴起了,就在这个节口,无论中产阶级还是为生存奋斗的底层梦想者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重新点燃激情的火种——旅行。旅行异军突起,2014年旅游人数36.3亿人次,出境游1.16亿人次,相对1998年的843万人次,增长10.8倍。这是一场世纪大战,一场人文战役,胜负已不是兵家常事,相较旅行质量,这场混战可谓是金戈铁马,白骨露野。
旅行需要意义,这是无数人异口同声的腔调。为自由、为梦想、为走出世俗的约束——为充实自我、为不留下遗憾、为一场说走就走——为孤单、为邂逅、为爱情、为彷徨无措……在这些理由面前你不能否认,旅行需要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无形中已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向,或者说成为不少人的梦想价值。
一些常见到的事实
户外运动据称自18世纪的“阿尔卑斯运动”开始在西方兴起,最近十多年在我国普及,近四五年里其模式呈飞跃之状。户外运动参与的大多是年轻人,学生、青年工薪阶层居多,一般参与的多为常规项目,比如徒步、骑行、沙漠穿越。户外运动相对常规旅游,有着更强的知识性。一个孩子可以参与旅游,一个成年人却未必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户外运动。徒步、骑行和穿越(一般指丛林、戈壁沙漠),再到登山运动,需要参与者掌握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包括常规的户外急救、安全知识、野外生存。针对特殊项目更要有针对性做出活动计划、应急方案。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为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负责,可是在我们实际的运行当中,安全问题成了最严重的薄弱环节。因安全问题造成的户外事故最近几年屡屡发生。就在前两天,吉林的两个大学生在准备不够、经验不足的前提下冒失地以徒步方式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人已不幸死亡。搜索“驴友事故”,近几年大量的数据证明,安全问题是威胁户外参与个体的最重要因素。
大自然是一个自由的场合,我们有权利走入大自然,在自然科学面前,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倡导学生走进自然生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虽然我们这里大多数地方已经很难再见到野生动物了),通过户外探险运动,提高公民身心素质。然而在这个时代节点上,自发的旅行大军形成了,具有理性、规范的行业指导却是严重落后的。与此同时,我想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体系对公民自由意识的冲击。安全乍一看来是属于一个人的问题,但在这个日渐庞大的户外运动体系里,应起到监督、制约、引导责任的,更多的是社会机制。
预见的问题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旅游业是当地的重点产业,是推动地方发展、解决贫穷的重要途径,于是旅游,成为地方政府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展项目。与此同时社会媒体给予某些景区的大肆宣传,为学校、社会中的青年提供了周到、细致的“人文地理”服务,不能不说,为经济发展及某些特定地方性的需求,社会在诱惑着年轻人走进户外运动,走进旅行。在这样的一个大潮流下,旅行参与者的异军突起彰显的更多的是一个时代需求,在这一混战中隐约瞧到了属于某些个体的自由精神,但相对更宏观的社会、经济体系,个人就不足为谈了。
一个属于当下时代发展的问题,一个属于个人成长的认知问题,应该侧重哪一个?或者应该给予哪一方更多的关注?
前些天偶然看到一个短片,大概是某个文化传媒公司制作的,精良的摄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绝美风景。一刹间成千上万的人跟帖留言,惊诧于高原风光,甚至人皆言之:此生有得一见足以。说实话,每次见到有类似的美丽的、无论是出自官方媒体还是地方小报的宣传,我都感到不适。因为继而带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旅行热潮,而此当中,是一波又一波因缺乏基本的户外常识造成的安全事件了。
户外运动以及自助旅行,专业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是在多数时候,我们蒙蔽的憧憬和膨胀的梦想取缔了认真、严谨的心态。一个普通的旅行,就可能变成一次冒险。旅游参与者的数量决定城市GDP的数量,我们不能、好像也没办法要求到每一个人在安全上做好周到的准备,然而也正是这一数量,为每年并不出奇的数起死亡事件锦上添花。
旅行,是一次属于个人的人文探险。大多数旅行者对地理角度的“人文”并不重视,然而不能否认,每个人的旅行,参与者都是在一定程度、某种方向地向自我的内在发现。说到这,仿佛又归结到旅行的意义上了。
你需要一个怎样的过程完全取决于你,你需要一个怎样的目的,也完全取决于你,可是对这个时代而言,我们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旅行的意义”的必要性。
旅行意义与时代的契合
截至当前,我们基本可以模糊地看到一个人的旅行与当下时代存在的某些瓜葛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意识形态面前,在个体意识和自由精神开始启蒙的时候,一个人与当下传统体系产生矛盾是必然性的,也是历史性的。在我们国家,这种旅行的大规模的产生,仿佛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士又有着差异。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着眼我国发展的时代特性,结合我们特有的文化体系,我想还是可以做到对旅行及户外运动中参与个体的安全的保障的。保障公民自由意识和切身利益,也是启蒙思潮的最基础任务。
为此,从民间的个人层面,我不倡导“无意义”的旅行,更想要号召大家要认清楚你的旅行,切莫盲目、任性对待你的旅途。当你真的把你的旅行当成一件事的时候,我想你会用更认真和负责的心态做好计划,而不是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游戏。
旅行意义的确立,将在这一环境里坚实参与者的目标,这一意义不一定是对某个抽象思维的终极追寻,旅行的意义,取决于你的一个行为和一个想法是否成熟。作为一个人,除去上述的环境因素,更不可能脱离的是自我。假如旅行对你来说真的是一个内在发现的话,那么旅行的意义,其实在你旅途的第一步就已经呈现了。
2015-5-30 拉萨
本文授权行者物语网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文集:北风文集
旅行 户外运动 自由意识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