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在加利福尼亚和太平洋西北地区肆虐,一路留下破坏遗迹,迫使居民们撤离家园。但对于一些已经进化到与火共舞的野生动物物种来说,这个场景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头牛在加利福尼亚州格罗夫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边界附近从大火附近走过。2013年8月24日。PHOTOGRAPH BY NOAH BERGER, EPA
山火在加利福尼亚和太平洋西北地区肆虐,一路留下破坏遗迹,迫使居民们撤离家园。但对于一些已经进化到与火共舞的野生动物物种来说,这个场景并没有那么可怕。
在这些地区,“野生动物与火有着长期关系,” 俄亥俄州立大学生态系统学家Mazeika Sullivan在之前一次访谈中说,“火是这些景观的一个自然部分。”
例如,一些掠食动物视逃窜的物种为加餐的契机。例如熊、浣熊,和猛禽都被观察到狩猎试图逃离火海的动物。
更重要的是,一旦大火开始,动物们不会在那里坐以待毙,鸟飞兽走,两栖动物和其他小动物会钻入地下,藏在圆木里,或者隐蔽在岩石下。而其他动物,包括大如麋鹿的,会在溪流和湖泊里避难。
澳大利亚的山林消防员Gabriel d'Eustachio在2014年说,他在火场通常见不到很多动物,尽管有次一只全身喷火的兔子让他大吃一斤。但他在火焰前方发现了大量无脊椎动物,“在火浪前你会被一大波爬虫淹没,”他说。
“在那些短期状况中,总有赢家和输家”,Sullivan说。
危险与死亡
有些动物会死在浓烟和烈火里——那些跑得不够快的,或者找不到足够庇护所的动物。例如,并不是所有d'Eustachio看到的爬虫都可以逃脱。
野火对幼年和小型动物特别危险,而且它们的一些脱逃策略也可能不会凑效——例如,考拉见火上树的本能可能会使它受困。
热量也会大开杀戒——甚至是对像真菌等深埋地下的生物体。俄勒冈州科瓦利斯美国林务局的真菌学家Jane Smith测得在野火中燃烧的圆木下方温度高达700摄氏度,即使是土表下整整5厘米也高达100摄氏度。
科学家们对每年死于森林大火的动物数量没有什么很好的估计,但也没有火灾——甚至是真正严重的火灾——彻底清除整个种群或物种的记录。
第二幕
任何一个经历过房屋火灾的人都知道,后果并不会随着火焰熄灭就结束了,而经受野火烧烤的自然景观也是这样。
“人们看到烧毁的地区,就认为它们已经死了。但它们没有死,只是改变了,”俄勒冈州立大学野生动物生物学家Patricia Kennedy在2014年说,“现在这是一个全新的栖息地。”
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例如,在一些地方,啄木鸟会飞来饱餐死掉和垂死的树上的树皮小蠹虫。“他们享用这些无脊椎动物的饕餮大餐,” Kennedy说,一旦甲虫被吃光就会离开。
改变推动者
像森林和草原等野生地区会随时间推移而自然生长和变化组成成分。一片一年生的森林相比四十年生的森林会有一整套不同的动植物生活在里面。像野火这样的干扰可以充当一种复位按钮,让一片古老的森林再获重生,Kennedy说,而且“许多物种需要这种复位。”
火灾发生后具体发生的情况取决于地形、火灾严重程度、以及所涉及物种。但随着植物、微生物、真菌和其他生物在过火土地上重新繁衍,事情总会引发一连串变化。随着树木和植物老化,光照和其他特性也随之变化——而该地区的生物组成也会响应变化。
一只土狼走在由于加利福尼亚洲格罗夫兰附近大火而关闭的美国120号公路上。2013年8月23日。PHOTOGRAPH BY NOAH BERGER, EPA
流经过火地区的溪流和其它水体也会改变。水流量、浊度、化学成分和结构都可能改变,鱼类可能会暂时走开,而水生无脊椎动物数量可能会短期锐减,这也可能会影响到陆地动物。
“水和土地是高度连接的”,Sullivan说。
就让它烧?
许多物种实际上需要火作为他们生活史的一部分。火焰的热量可以刺激一些真菌如羊肚菌释放孢子。某些植物只有在过火后才会播种,没有火,这些生物就不能繁殖——而任何依赖于它们的东西都会受到影响。
美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野火的自然进展往往被抑制。火灾预防被推广,而那些爆发的火灾在它们可以传开之前被迅速扑灭。
这导致了较少数量的只会在火灾后数年内生长的树木和其他植物,也导致依赖火灾后的年轻栖息地的一些动物物种的衰退。“我们已经用一百年的防火把生态搞得紊乱不堪。”Smith说。
火灾扑救甚至导致了现在被列为濒危的物种的衰退,Kennedy指出。黑纹背林莺就是一个例子,这些来自密歇根的小型鸣禽只在年轻的加拿大短叶松树林中筑巢,但这种松树的球果只有火烧才会释放种子。所以没有火灾,这种鸟的很多筑巢地已被消灭了。
正如Kennedy所说,当它发生在你的后院里时,火灾是一件坏事,但对于森林——以及至少一些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它可能是一个有益的事件。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