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迪士尼」看懂大自然:野生动物秒变最佳演员

跟着「迪士尼」看懂大自然:野生动物秒变最佳演员

2016-8-14 11:25点阅:1410来源:Mtime时光网 繁体

ico

迪士尼自然(Dpsneynature)用区区八部电影,就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天赋。每部电影都在讲究科学真实性的同时,带上了故事片的“戏剧性”,成为不折不扣的“动物电影”。

ico

迪士尼自然

  相较于BBC的科学性梳理和略显科普性质的解说、Dpscovery的专题性和猎奇性、NG的唯美和人文视角,迪士尼自然(Dpsneynature)用区区八部电影,就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天赋。这或许是常年浸染于好莱坞的结果,又或许是迪士尼自然刻意而为之的“叙事化表达”。简而言之,用已经上映的八部电影来概括说,迪士尼自然旗下的这些生态学纪录片,在讲究科学真实性的同时,又带上了故事片的“戏剧性”。而在“故事”的关照之下,动物变成了演员,纪录片变作故事片。而旗下所发行的电影也跳出了所谓“生态学纪录片”的范畴,变成了实打实的电影——如果要为这些电影加上一个限定的话,那它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动物电影”。

  天上拍鸟、水下拍鱼、陆地上猫科、熊类和灵长类,植物界里的花卉——这些都是迪士尼自然所热衷的题材和素材。无论什么样的题材,迪士尼都会非常聪慧地为其安插上一个合适的主题。《黑猩猩》里的收养和家庭化的表述,《猴子王国》里一个出生底层的猴子的奋斗和夺权,《生灵之翼》里的爱情和交配以及《地球》中史实级别的迁徙过程——这一切都将迪士尼自然旗下的影片推到了业内人士谓之的“生态学纪录片方面最不可小看的一支新鲜力量”的位置上。而如此的美学选择,加上大自然创造的剧本,让迪士尼自然一次又一次地洗汰着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

  第一部:《地球》

地球

  ◊ 带你游览——北极 非洲 四大洋

  ◊ 会有这些动物——北极熊 非洲象 驼背鲸

  ◊ 看点——迁徙

  ♥ 影片欣赏:《地球》(点击观看)

  作为迪斯尼自然的处女作,《地球》并不是一部专门拍摄的影片,而是BBC最著名的纪录片《地球脉动》(点击观看)的剪辑版。《地球脉动》这套专题片篇幅浩瀚,几乎是全景式地展示了地球上的生物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兴衰交替、长途迁徙的故事。原版《地球脉动》是按照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来作为拍摄依据的,中间充满了对动物行为学术性的解读。而到了电影剪辑版《地球》中,制作人只保留了北极熊、非洲象和驼背鲸这三种动“特殊”动物的迁徙过程。而且,重新撰写的解说词去掉了学术性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呼唤人们关注自然的环保内容。之所以说这三种主线动物特殊,是因为这三种动物的分布范围横跨地球生态环境的寒带温带热带,分别生活在冰原、草原和海洋

《海洋》中的北极熊和驼背鲸

《海洋》中的北极熊和驼背鲸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动物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被迫做出生态学上的变化——因为猎杀不到海狮和海豹,北极熊开始猎杀比自己大得多的海象。很显然,北极熊猎杀海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加上全球变暖,北极熊不得不扩大自己的觅食半径,而至于是不是能找到事物,还是一个未知数。至于大象,因为人类对象牙制品的需求,非洲象已经开始了另一种不长象牙的“被自然选择”。有严谨的数据表明,非洲象已经慢慢不再长出象牙,或者是仅仅长出很小的象牙。这在自然界的环境中需要上百甚至上千年才能完成的“性状改变”,在人工干预下,仅仅三十几年就完成了,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一个壮举。而至于座头鲸,对于它的最大伤害,来自于人类的航船和商业捕杀。航船碰撞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避免,但是日本人对于鲸类的捕杀,却是难以原谅的(《海豚湾》(点击观看)就讲述了这个题材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动物的迁徙被描绘成了一项关于生存生命的伟大事业。这种事业和人类的迁徙——或者说——移民,如出一辙。都是为了繁衍和生息,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丰富的食物和更好的环境。而从电影的角度出发,迁徙与迁徙途中的危险,几乎可以看做是《指环王》的故事情节。于是,伟大的电影性再次显现,动物的迁徙变为宏大的史诗。

  第二部:《红色翅膀:火烈鸟故事》

红色翅膀:火烈鸟故事

  ◊ 带你游览——坦桑尼亚

  ◊ 会有这些动物——火烈鸟

  ◊ 看点——成长

  ♥ 影片欣赏:《红色翅膀:火烈鸟故事》(点击观看)

  《红色翅膀》还有一个更加好听的译名:《绯红色咏叹调》。很明显,这部电影所表述的,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抒情意味的故事。《迁徙的鸟》(点击观看),是在人工干预环境下拍摄的,镜头所对准的是人工孵化和喂养的鸟儿。而在《红色翅膀》里,导演将镜头对准了野生的火烈鸟。鸟类是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种类,要捕捉野生鸟类飞翔的镜头,并将其形成一部电影,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所以,在野生环境中,拍摄野生动物的故事,满足最苛刻的观众的需要,就成了迪士尼自然的一种“制作宗旨”。

粉红火烈鸟

粉红火烈鸟

  在坦桑尼亚的北部,栖息着一群火烈鸟,在交配之后,成年火烈鸟一直在照顾自己的蛋,直到新生命诞生。小火烈鸟破壳而出之后,就成为了家庭的重心。可是,随着秃鹳的“袭击”很多小火烈鸟和自己的父母走失了。影片的故事性从此显现。导演找到了一只具有代表性的小火烈鸟。它只有半大的年龄,正处在需要父母照顾的年龄,可是它却流离失所,孑然一鸟。虽然它成功地从秃鹳的领地逃回了火烈年的聚集地,但却永远失去了父母。无奈之下,这支火烈鸟只能从其他的成年的火烈鸟身上学习生存的技能。也许是上帝眷顾、也许是命运使然,它渐渐长大,成了一只具有绯红色羽毛的成年火烈鸟。

  在电影的视角上,影片将一个“成长故事”用唯美的镜头语言和诗意的剪辑与配乐表达的晶莹剔透,对于成长的礼赞,这或许就是“咏叹调”的含义。其实,在迪士尼自然的上映计划中,《红色翅膀》是计划中的第一部电影。但是“上帝”所撰写的剧本,并不完美,整个2007年,剧组在坦桑尼亚并没有拍到什么有用的镜头,制作周期被无限地拖长。直到2008年的年底,影片才被拍摄完成。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6年,2002年,《红色翅膀》立项,但是直到2006年,剧组才找到制作成本。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种旷日持久的的拍摄,不仅仅是一次工作,也是一段人生历程。

  第三部:《海洋》

《海洋》

  ◊ 带你游览——海洋

  ◊ 会有这些动物——鱼类 海洋哺乳类

  ◊ 看点——影像美

  ♥ 影片欣赏:《海洋》(点击观看)

  在汉文版的《海洋》中,姜文这么发问:“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洋?”的确,如果要向一个没有见过海洋的人解释这两个问题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在海洋的博大与深邃面前,人类的一切想象力和一切语言文字都显得枯燥、粗鄙而且乏味,唯有亲眼所见才能一解心头所愿。基于这样感性的认知,作为诗意的风光片的《海洋》在雅克·贝汉的手中应运而生。其实,《海洋》和《亚特兰蒂斯》颇有相似之处,两部电影有着强烈的形式美和唯美主义倾向,没有解说词、没有主角,也没有线索,有的只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和到位、准确的音乐。如果我们能从只欣赏形式美的角度来看,这部“风光电影”无可指摘,无论是从影像的唯美角度、还是影像的奇观化角度来说,《海洋》都做到了该类纪录片的极致。

《海洋》

《海洋》中各式各样的动物

  《海洋》中所展示的,是一种“意识流”的画面和情节。没有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制造了观赏的难题。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影片就是一部站在感性角度上的“海洋介绍片”。对于那些并不了解海洋或者是根本没有见过海洋的人来说,观赏这部电影,就有了一个对于海洋最为基础和感性的认知。海洋的广阔、荒芜、生机、各类动物,以及人类对海洋的污染,都在影片中有所表现。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奇妙的生态环境之一,富庶者,鱼虾遍地、珊瑚遍野;贫瘠者,远比沙哈拉沙漠更为荒蛮。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物种和物种的生活方式。在影片的结尾处,人类随意抛弃的垃圾铺满海面、欲望的渔网困住海豚、人类猎杀鲸鱼的镜头触目惊心。这部堪称“无公害”的影片,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着我们,保护海洋,刻不容缓。

  迪士尼自然在发行影片之余,还热衷于开展环保活动。《海洋》上映的时候,迪士尼自然拉上自家的《海底总动员》开展了海洋鱼类的科普活动。感性的认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进一步了解海洋究竟是什么。片中强烈的“形式美”的刺激,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以至于展示海洋生态在另一层面上演变成了对美的追求。很明显,“破坏美”,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在表达出这个观点的同时,影片宣扬环保的目的,也就“文以载道”般地进入了人们的内心。

  第四部:非洲猫科

非洲猫科:纪录片

  ◊ 带你游览——非洲平原 (马赛玛拉国家公园

  ◊ 会有这些动物——狮子

  ◊ 看点——“好莱坞式”冒险

  ♥ 影片欣赏:《非洲猫科》(点击观看)

  猫科动物,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当然也是最美丽的动物之一。而狮子,又是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作为这个地球上平均体重最大,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子的集群生活、社会性、领地属性,都有着非凡的故事性。在《非洲猫科》这部电影中,狮群的生活,被描绘成了两个狮子族群互相争夺地盘的“剑戟片”。

  《非洲猫科》的故事发生在肯尼亚的平原上。影片的主角来自两个家庭,三只大型猫科动物,分别是未成年的母狮玛拉、成年雄狮毒牙以及雌性非洲猎豹希塔。玛拉只有六个月大,是一只叫做莱雅的母狮的孩子。莱雅是是群众最有捕猎经验的母狮。可是,在一次捕猎过程中,它意外负伤,终结了自己捕猎能手的命运。随之而来的,便是它们在狮群中地位的一落千丈和饥饿。因为母亲身负重伤,所以玛拉的命运,还是个未知数。毒牙是这个狮群的首领,它一颗犬齿孤零零地挂在嘴巴外面——这是一次打斗所留下的痕迹,也是它名字的来历。毒牙掌管着河流的南岸的领土,而一直在暗中觊觎这片富庶土地的,是另一个狮群的首领凯里。终于,在食物危机的催化下,凯里向毒牙发起了进攻,而莱雅也因为负伤而意在落单,命运未卜……而这其中又穿插了猎豹西塔的“单亲妈妈”的生活。

《非洲猫科》的主角来自两个家庭,三只大型猫科动物

《非洲猫科》的主角来自两个家庭,三只大型猫科动物

  这种荡气回肠的“世仇战”,是好莱坞最热衷于表现的内容,故事中有家庭、情感、老去、失败——当然,还有精彩的打斗场面。所以说,这是整个迪士尼自然中,最具备好莱坞色彩的一部电影。只不过,狮子和猎豹不是演员,族群之间的打斗、情节上的高潮转瞬即逝——这就是大自然的剧本。

  影片的最大的主题,其实是生存,无论是争夺地盘还是西塔的含辛茹苦,不过是动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行为。人类把这种行为发展成了一种科学,叫做动物行为学。但是在电影中,这种科学变成了最为直观和自然的本能。导演并没有渲染科学上的事情,没有关注猫科动物的食性、它们的咬合力、生态学理论、行为学意义等等,只是用了拟人化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观众在看完这样的影片后,会真心的去喜爱猫科动物并且会不由自主地去考虑环保问题。

  第五部:《黑猩猩》

纪录片:黑猩猩

  ◊ 带你游览——非洲丛林 (泰山森林国家公园)

  ◊ 会有这些动物——黑猩猩

  ◊ 看点——动物世界的收养

  ♥ 影片欣赏:《黑猩猩》(点击观看)

  与人类是“近亲”,同为灵长目的黑猩猩,在其行为模式上,与人类也非常相近。社会性的生活方式、对于工具的使用、调皮嬉戏——甚至是对于婴幼儿的“收养”,都与人类如出一辙。如果说《非洲猫科》是一部动作片,那么《黑猩猩》就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家庭剧。关于黑猩猩在电影中的出场,最著名的就是《猩球崛起》里的凯撒,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片,但是片中对于凯撒智慧的描绘,或多或少有那么点现实依据。而且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有99%是一样的,所以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外表上的差异那么大。

影片展现了黑猩猩的收养情节

影片展现了黑猩猩的收养情节

  影片的主角是一只叫做奥斯卡的小黑猩猩。在一次种族间的打斗中,奥斯卡的母亲失踪了,于是小奥斯卡就落了单。无依无靠的它只能跟着种族一起生活。因为缺少成年黑猩猩的照顾,奥斯卡营养不良,而且很快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奥斯卡要死掉的时候,动物学里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整个族群的首领收养了奥斯卡。它带着奥斯卡一起玩、一起寻找食物。在血缘关系之外,发展出了一段不一样的亲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令人感同身受的“家庭剧”。尤其是收养情节的出现,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又令人感到欣慰。加之生物学的基础,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是偶然的。而这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感使然,和人类社会如出一辙。在收养的情节出现之后,影片便从一部简单的讲述黑猩猩成长的纪录片,变成了一部带有剧情片元素的电影,这都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而且这种发生在野生动物之中的自发的收养行为,此前从未被拍摄过。

  《黑猩猩》的拍摄过程,算得上是跌宕起伏。起先,剧组准备拍摄的奥斯卡的成长过程,但是这个家族遭到的变故,小奥斯卡成了孤儿。这个打击让剧组很受挫,摄制工作几乎停滞了下来。不过,随后“收养”的转机出现,又让剧组欣喜若狂。《黑猩猩》毫无疑问是一部剧情片,与人类的亲情有关的一切情感,都能在片中找到端倪和表现。

  第六部:《生灵之翼》

生命之翼

  ◊ 带你游览——北美各地

  ◊ 会有这些动物——蝴蝶 蜂鸟 蝙蝠 蜜蜂 显花植物

  ◊ 看点——爱情故事

  ♥ 影片欣赏:《生灵之翼》(点击观看)

  《生灵之翼》在欧洲上映的时候,使用的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更富有寓意的《隐藏的美丽:一个养育地球的爱情故事》。影片由极为著名的路易·施瓦茨伯格(Loups Schwartzberg)执导。在这部电影中,施瓦茨伯格用大量的升格和降格镜头,展示了植花粉传播的各种途径和植物的生长过程。影片在视觉效果的“猎奇性”方面做到了极致,很多无法用肉眼观测到的生物习性,在片中一览无遗。

《生灵之翼》讲述了显花植物利用颜色、气味和信息素吸引蛾子、蜜蜂、鸟类和蝙蝠前来吸食花蜜,带走花粉,传播后代的故事

  《生灵之翼》讲述了显花植物利用颜色、气味和信息素吸引蛾子、蜜蜂、鸟类和蝙蝠前来吸食花蜜,带走花粉,传播后代的故事。

  而至于“爱情片”的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影片讲述了显花植物利用颜色、气味和信息素吸引蛾子、蜜蜂、鸟类和蝙蝠前来吸食花蜜,带走花粉,传播后代的故事。之所以是“爱情故事”,乃是因为花朵的颜色、花序、气味和动物对其的追逐,像极了爱情中的人类。无法移动的植物,为了让自己能够传播后代,和动物发展出了互惠互利、威逼利诱的关系。这种关系和人类在恋爱中的相处方式如出一辙。无论是欺骗、谎言、伪装还是你侬我侬、愿者上钩,都是爱情的主题——所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爱情片”。而花粉的传播,是自然界的一项奇迹,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活动之一。如果没有授粉这一生物过程的话,这个世界将不会产生植被,空气中的碳将一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无法变成人类能直接获取的有机物——在另一个层面上,这是一个“养育地球的爱情故事”。

  拍摄这样的电影,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和素材的积累,而且还需要巨大的耐心。因为讲述植物成长的数秒的镜头,可能需要拍上几年。其中大量的延时摄影镜头,则要归功于导演施瓦茨伯格。这位UCLA毕业的高材生,不仅创立了著名的Getty pmages,更是高端延时摄影的发明人和先驱人物。在拍摄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延时摄影是最基本的一种的拍摄技术。如果没有施瓦茨贝里对此技术的专注性和钻研性的话,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关于植物成长的纪录片。

  第七部:《猴子王国》

《猴子王国》

  ◊ 带你游览——斯里兰卡 (波隆纳鲁瓦古城)

  ◊ 会有这些动物——猕猴

  ◊ 看点——复仇故事

  ♥ 影片欣赏:《猴子王国》(点击观看)

  《猴子王国》是整个迪士尼自然的影片中,故事性和戏剧性最强的一部。站在故事的角度上说,这就是一整个《宾虚》和《角斗士》。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直接讲述一个复仇的故事,而是用了一个母亲抚养孩子长大的故事框架,表达了积极、奋斗这样的主题。

  这个猴子妈妈叫做玛雅,生活在猴群的最底层。它和外族的一只叫做库玛的猴子生下了孩子吉普。但是库玛的外族身份不容与猴群,猴群赶走了它。失去了丈夫的玛雅只能过着更为艰辛的生活。后来,库玛找了回来,用拍马屁和讨好的方式在猴群中暂时安定了下来。不幸的是,外族入侵,家园沦陷,库玛和玛雅以及猴群的残存的力量,颠沛流离,来到了城市生活。在玛雅的智慧以及生活经验的帮助下,猴群渡过了难关,修生养息之后,杀回了森林,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家园。在影片的最后,出生之后就命运多舛的吉普,终于能饱餐一顿、安心无忧的生活,而玛雅和库玛的女儿,也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出生了。

《猴子王国》是整个迪士尼自然的影片中,故事性和戏剧性最强的一部

《猴子王国》是整个迪士尼自然的影片中,故事性和戏剧性最强的一部

  虽说拟人化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原创,但是能把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完整,并且还在其中加入了蒙太奇和流行歌曲,首尾贯通、前后呼应,还是相当令人惊讶的。而由此可见,迪士尼自然在“去纪录片化”上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导演和剪辑师的功力。毫无疑问,上帝的剧本是完美的,就要看剪辑师是不是能从这些纷繁的线索中,寻找到主题的真谛了。《猴子王国》一共拍摄了三年时间,仅仅是为了等待豹子捕食猴子的镜头,摄制组就在丛林中等待了17周,在导演和摄影师的心里,这十七周,就像是六年一样难捱。

  第八部:《阿拉斯加的棕熊》

《阿拉斯加的熊/熊世界》

  ◊ 带你游览——阿拉斯加 (卡特迈国家公园)

  ◊ 会有这些动物——棕熊

  ◊ 看点——美式喜剧色彩

  ♥ 《阿拉斯加的棕熊》(点击观看)

  在约翰·C·赖利的解说下,《阿拉斯加的棕熊》沾染上了难以磨灭的喜剧色彩。虽然这种喜剧感是解说词强加在电影之上的,不过配上萌萌哒的小熊和它们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举止、眼神,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台词非但不令人反感,更是提供另一种理解动物本能与行为的角度。在《地球脉动》中,曾经有过展示熊类在瀑布边缘张嘴等待鳟鱼的情节,但是在本片里,由于加上了小熊的成长和母熊的艰辛,这个片段显得更加难等可贵。

阿拉斯加的棕熊

  与迪士尼自然的其他影片相比,《阿拉斯加的棕熊》充满了美国味,影片中那些乡村风情和百老汇风格的配乐,既俏皮又大气

  拍摄本片的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和基思·斯科利之前曾经合作了《非洲猫科》,所以这种以家庭为线索展现动物生活的情节,是驾轻就熟的。影片的主角是一个熊妈妈和它的两个孩子,时间背景是从冬眠中醒来到开始冬眠结束。整体来说,就是跨越了一整年的时间。从白雪皑皑的山峦到,到鳟鱼聚集的河谷,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熊在妈妈的带领下,展开了冒险活动。它们不断地学习捕食和生存技巧,躲避着来自同类和狼群的袭击。一场伟大的“在路上”的成长经历,就这样展示在了人们的眼前。剧组毫无疑问地捕捉到了在狂野的阿拉斯加生命的动感与生存的悬念,那股生命的尊严、残酷与壮美令人窒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熊妈妈最终找到了“黄金池塘”,这个情节充满了惊艳的转折,富有启示般的意义。其实,在好莱坞的剧情片里,类似的“突然发现”,并不罕见。可是,这种事情发生在了自然界,这令人不得不佩服上帝这个编剧的伟大。

  与迪士尼自然的其他影片相比,《阿拉斯加的棕熊》充满了美国味,影片中那些乡村风情和百老汇风格的配乐,既俏皮又大气,在保持了童真的同时,又保证了影片不俗的视角和维度。影片在北美的上映时间是4月18日,这个时间点正好在4月22日的地球日附近。实际上,迪士尼自然的大多数影片,都会被放在地球日附近上映,乃至是这个厂牌的成立时间——2008年4月21日,都与地球日非常接近。可以说,这是迪士尼自然的一种“亲近自然”的态度。

  第九部:《我们诞生在中国》

《我们诞生在中国》

  ◊ 带你游览——四川 西藏雪域高原 秦岭密林 可可西里草原

  ◊ 会有这些动物——大熊猫 雪豹 金丝猴

  ◊ 看点——中国珍稀动物的成长故事

  ♥ 《我们诞生在中国》(中文版预告片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影片,首先这是迪士尼自然旗下的第一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题材电影;其次,影片由非纪录片出生的导演陆川执导。在此之前,迪士尼自然影片的导演要么是专职的生态学纪录片导演、要么是在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让一位故事片导演来执导这样的电影,还是第一次。其实,这也说明了迪士尼自然的宽容度和自由度,以及该厂牌“去科教片化”的努力。

影片中大熊猫丫丫和雪豹达娃一家

影片中大熊猫丫丫和雪豹达娃一家

  该片以中国三个独有的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川金丝猴为主线,影片以交叉剪辑的方式来讲述他们在各自的自然保护区中出生、成长的感人故事,在幽默和欢笑中也隐藏着成长的不舍和感动。严酷的自然环境、天敌的威胁,都无法阻挡这些野生动物从出生伊始就追随自己种群千百年自然进化中形成的生命轨迹和生长发育规律,完成自然轮回的使命。本片和迪士尼自然之前的影片一样,着重用感性的角度来讲述动物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所谓的“科教意义”。片中穿插出现了藏羚羊、丹顶鹤等中国的特色物种,展示了这个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可以这么说,影片具有迪士尼自然所有影片的所有特征,但是因为这些动物诞生在中国,观赏起来,别有一番亲切感。

拍摄团队为接近熊猫变身“熊猫人”

拍摄团队为接近熊猫变身“熊猫人”

  当然,隐匿在影片之后的,依旧是艰辛的工作。为了影片,整个剧组在中国工作了三年时间,拍摄素材长达350个小时。主要依靠后期对素材的重新编剧,用动物去讲故事,完成对于生命哲学的表达诉求。而导演陆川则参考了吕克·贝松监制作品《家园》(点击观看)的创作方式,导演只是出点子、写剧本,然后交给摄影团队去拍摄、在通过剪辑重新构架故事,并整合后期。相比之前在《可可西里》中对于自然残酷的展示,在本片中陆川流露了难得一见的温情,毕竟这是一部迪士尼自然的作品,所呈现的是自然的美好以及人对自然的爱。另外,影片还由周迅担任旁白,标志性的磁性嗓音将三段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感动滋生。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迪士尼 野生动物 电影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