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作者 / Amy Kolczak2017-5-5 15:21点阅:1780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繁体

ico

提起现代建筑,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时尚、采光充足的室内空间。虽然美国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大赛推崇类似的建筑,但也有一些例外。其中一座获奖建筑的枫木地板来自一个当地的体育馆,甚至其露天座位都改装成了建筑内部的木质装饰,而且依旧残留着学生们的涂鸦痕迹。

ico

  提起现代建筑,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时尚、采光充足的室内空间。虽然美国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大赛推崇类似的建筑,但也有一些例外。其中一座获奖建筑的枫木地板来自一个当地的体育馆,甚至其露天座位都改装成了建筑内部的木质装饰,而且依旧残留着学生们的涂鸦痕迹。这座建筑的外部柏树覆盖层都来自废物回收再利用。之所以选择柏树,是因为其抗腐能力强,而且它们确实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这些柏树都是从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条河中打捞而来,可追溯到19世纪。

  在世界地球日当天,弗吉尼亚的布洛克环境中心和另外9座建筑荣获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大奖。获奖建筑都由美国建筑师设计,而且大部分都位于美国,只有一座因开创性的城市设计而闻名的建筑位于新加坡。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大奖设定了10项评选标准,包括能源和水利用、使用建材、建筑的复原力、经济影响以及住户的可走性和交通工具使用情况。今年,评委会扩充了评选标准,将健康因素也纳入其中,反映出建筑设计方面一个更大的趋势。

  在2017年度的获奖名单中,教育设施占主导地位。绿色建筑不仅重视节省效用成本,还注重更健康的环境和实践性学习的机会,而且已经有研究表明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表现。在弗吉尼亚阿林顿的探索小学,学生们通过一个仪表板监测学校的产能量和消耗量。与大多数获奖者一样,探索小学也实现了净零耗能,这也意味着其通过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生产的能源与其消耗的能源相持平。与此同时,学校的“生态行动小组”还在努力倡导步行、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以及拼车的出行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减少午餐食物浪费。

  说了这么多,还是一起来看看这10座获奖的绿色建筑吧!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临近海湾的教室摄影:Prakash Patel,供图:SmithGroupJJR

  布洛克环境中心是位于维珍尼亚海滩的切萨皮克湾基金会的区域中心,主要为其教育和湿地恢复项目提供支持,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前来学习深造。布洛克环境中心选址的最大特色是与自然密切关联,学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湿地景观。此外,建筑的地基经过加高,能够经受海平面上升和暴风潮。建筑大楼的部分用材来自废物回收再利用:室内的枫木地板来自一个当地的体育馆,布满涂鸦的露天看台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室内木质装饰的一部分。布洛克环境中心采用了堆肥式厕所,收集雨水并将其过滤为饮用水,发电量比耗电量多80%,多余的部分销售给电网,这些难得的成就都得到了评委会的认可。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培养探险家

  摄影:Alan Karchmer,供图:VMDO Architects

  在弗吉尼亚的探索小学,有3个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玩耍的操场,而诸如岩石和倒下的树木等自然元素都成为了这些操场的装饰。之所以取名探索小学,是为了纪念宇航员John Glenn,他曾乘坐探索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而且曾住在附近的社区。探索是这所学校的一大主题,其内部设计聚焦于森林、海洋大气层以及太阳系。探索小学是全美规模最大的零耗能学校,可提供“关于能源效率和生产方面的实践性学习课程”。此外,探索小学将自然光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从所有的教室内都可以看到室外景观。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科学实验

  摄影:Edward Caruso,供图:Sasaki

  实验室都有特殊的采光和通风需求,堪比一个能源密集型企业。布里斯托尔社区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福尔河畔,其健康与科学大楼因净零耗能而受到评审委员的赞誉,“这是一个艰难的壮举,尤其是在像新英格兰地区这样的寒冷气候下,”他们指出。此举为布里斯托尔社区学院每年节省103000美元的运营费用,有助于学院更好的开展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方面的课程。新建筑经过了整体性校园再设计,更加便于学生在校园内行走。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斯坦福大学的中央能源设施

  摄影:Robert Canfield,供图:ZGF Architects LLP

  橘黄色和红色的管道展示着其在“热回收”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央能源设施主要功能是为斯坦福大学的1000多座建筑供热,其前身是一座老化的燃气发电厂,现在改造为主要由一个场外太阳能电站供能的设施,实现了碳平衡和耗能减少1/3的目标。斯坦福大学拥有大量大型的卫生保健和科研建筑,因此既需要供热又需要制冷。如今,一个独特的热量回收系统可将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回收,进而为整个校园供应热量和热水需求量的93%。中央能源设施使斯坦福大学的排放物减少68%,饮用水量减少18%,还为其节省了数百万美元。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治愈力量

  摄影:Ng Teng Fong General Hospital,供图:HOK

  与新加坡的其它建筑类似,黄廷方综合医院的园区内也分布着公园、绿色屋顶以及垂直的绿化带。不过,传统的新加坡医院无法直接接触新鲜空气和自然光,而且也不能看到室外景观。黄廷方综合医院则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对上述因素做了最佳处理。医院70%的设施都是自然通风,通过风扇、空气对流和外部遮阳制冷,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黄廷方综合医院的耗能量比其所在地区的其它同等医院少38%。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新都市农场

  摄影:Bruce Damonte,供图:Mithun

  在收到占地157公顷的伊顿霍尔农场的捐赠后,查塔姆大学围绕着绿色生活实验理念建造了一个卫星校园。伊顿霍尔农场毗邻市中心,查塔姆大学认为这片地区对支撑城市的未来至关重要。学校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设施,包括一栋学生宿舍、一座温室、餐厅和教室,原本计划容纳250位寄宿生,最终接收了1200名学生。学生们可以获得可再生能源系统(校园的产能量大于耗能量)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可持续的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废物处理和水管理。如今,伊顿霍尔农场内坐落着福尔克可持续发展学校,正在培养下一代的环境管理者,他们将追随校友Rachel Carson的脚步继续前行。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促进健康

  摄影:Albert Vecerka、Esto,供图:Payette、Ayers Saint Gross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梅肯研公共卫生究院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其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健康因素。建筑大楼围绕中庭而建,可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建筑内部有一个一直通向8楼的楼梯,鼓励住户步行上楼。大楼的绿色屋顶可减少雨水径流,而且雨水被收集和存储起来用于冲刷卫生设施,最终使厕所的用水量减少了41%。大楼表面的大理石(左)来自旧楼拆迁。整座大楼使用的材料都含有回收再利用的建材。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整合历史

  摄影:Alan Karchmer,供图:HOK、Ferraro Choi & WSP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Inouye区域中心位于珍珠港腹地,该机构将两个未在珍珠港袭击中损毁的飞机库改装为一座新的玻璃和钢结构建筑(右)。这个科研和办公机构可供800名员工办公,其地基经过提升,可应对海平面上升。由于飞机库规模庞大,自然光只能照射到建筑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设计者为建筑设计了特别构造的灯笼式天窗,可将太阳光反射到建筑内部。此外,由于反恐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筑大楼不允许使用可开启式窗户。大楼安装了一个可利用海风的被动下向通风系统,可实现完全自然通风。大楼附近种植了许多本地植物,因此附近的海滨区也回到了更为自然的状态。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活建筑

  摄影:Robert Benson,供图:Bruner/Cott& Associates

  多用途的R.W. Kern中心充当着出入罕布什尔学院的大门,建筑大楼内设置了教室、办公室、一个咖啡馆以及画廊空间。这里也是未来的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地方。罕布什尔学院将一个椭圆形车道改建为一片野花草地,因此现在鼓励学生步行。R.W. Kern中心通过一个屋顶的太阳能电池阵获取能源,水源来自降雨,大楼内的废物还能自行处理。R.W. Kern中心的灰水处理系统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试点项目,或将为未来推广这一技术奠定基础。

探索城市,从绿色建筑开始

  富于想象的基础设施

  摄影:Albert Vecerka、Esto,供图:Dattner Architects和WXY architecture + urban design

  两座属于纽约环卫局的建筑重新定义了市政建筑。形似盐粒的春天街盐库可容纳5000吨盐。曼哈顿1/2/5车库(背景)的楼层用不同的颜色编码,分别代表着其下辖的3个区域。车库内停放着150辆车,设置有清洗和维修设施,还可为250位员工提供办公空间。车库大楼被2600块铝片覆盖着,可遮蔽太阳光,还能通过玻璃隔断减少吸热量和光照量,而且并不影响观看室外的景观。1/2/5车库大楼的供热和制冷由市政提供,因此不需要任何燃料。大楼的顶部是6000余平米的绿色屋顶,能够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过滤雨水。此外,1/2/5车库大楼还将供热蒸汽的冷凝水以及降雨收集起来,用于冲厕所和洗车用水。车库大楼还配备了低流量装置,二者结合起来最终使耗水量减少了77%。(译者:流浪狗)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能源 建筑 环保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