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鹳
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白颈鹳
白颈鹳(学名:Ciconia episcopus;英语:woolly-necked stork,whitenecked stork)属鹳形目鹳科鹳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2011年,中国鸟类学家在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白颈鹳物种。
保护状况
易危(IUCN 3.1)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鹳科 Ciconiidae
属:鹳属 Ciconia
种:白颈鹳 C. episcopus
二名法
Ciconia episcopus
(Boddaert, 1783)
外形特征
绝大多数白颈鹳的高度在75-92厘米之间。头顶具乌黑发亮的帽冠,前额有羽毛覆盖,有时有黑白条纹。上体深绿色,胸部、腹部具紫色羽团。腿部细长,呈红色。喙为黑色,粗壮厚重,喙尖泛紫。雌雄外观相仿,但雄性体型相对较大。
分布
白颈鹳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在亚洲从印度到印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还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栖息环境包括淡水湿地、季节性水库、沼泽、农田、灌溉渠和河流。
在中国的纳帕海湿地(海拔3,790米),以及尼泊尔的安纳布尔纳自然保护区(海拔3,540米)也发现了该物种的个体。
生活习性
白颈鹳通常栖息在有树的湿地,在粗大的树枝上筑巢,一次通常产2~5枚卵,能产5枚已经算非常罕见了。印度的白颈鹳还将巢筑在蜂窝站,甚至是河滨悬崖上。
白颈鹳喜好在地面上缓慢行走,专注在地面觅食。它主要以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小昆虫为食。
分类学
白颈鹳的种名(episcopus)意为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指代早期神职人员穿戴的黑白法衣。
白颈鹳的分类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是亚种,另有人认为它应该从亚种提升为种。
位于印度特伦甘纳邦,与黑头白鹮和白头鹮鹳一起
斯里兰卡南部
斯里兰卡南部
树枝上
正在飞翔的白颈鹳,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湖中的白颈鹳,位于坎努尔县
印度喀拉拉邦马拉普兰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