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罗霄山的一座山头上,几百盏 LED 灯后,隐藏着上百杆猎枪。从北向南飞的鸟群经过这儿,被LED的强光照成一个个白色光点,南方温暖的家成为它们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此起彼伏的枪响之后,鸟 儿纷纷从天空掉落,猎人呼喊着:“打到了!打到了!”爆出一阵得意的哄笑。
要通过开发鸟类的自然美学,生态娱乐功能,使得保护鸟类成为一种自然享受。
文/ 周一妍
湖南罗霄山的一座山头上,几百盏 LED 灯后,隐藏着上百杆猎枪。从北向南飞的鸟群经过这儿,被LED的强光照成一个个白色光点,南方温暖的家成为它们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此起彼伏的枪响之后,鸟 儿纷纷从天空掉落,猎人呼喊着:“打到了!打到了!”爆出一阵得意的哄笑。
这是纪录片《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中的一个场景。一个山头盘踞数百打鸟人,一只天鹅可卖 300 元,有时候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一吨。网友评论,如此惨无人道的杀戮,让人联想到讲述日本渔民屠杀海豚的纪录片《海豚湾》。
纪录片拍摄者李锋分析说,罗霄山上的猎人,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填饱肚子的当地村民,小米加步枪,用简陋的设备打鸟,自己吃或者卖给县上的餐馆;第二类是职业团队,他们会霸占一个山头,打来的鸟用来卖,甚至形成一条产业链;第三类是以打猎为乐的富豪。
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告诉记者,中国除了位于湖南、江西的罗霄山地区外,贯穿四川云南的横断山脉,是一条更著名的“鸟道”,每年大量鹤类、雁鸭 类把这里选作迁徙之路。而在中国东部的滨海地区,上至渤海湾,中到上海、温州,下到福建、海南和南方岛屿,全部都是滨海水鸟的迁徙带。每年 10 月和 11 月鸟类迁徙高峰,非法猎鸟的新闻,不绝于耳。
罗霄山地区,是全国14个扶贫帮困区之一,村民需要生存,猎人需要赚钱,富豪需要娱乐,如何让“千年鸟道”恢复最自然的状态?近日,湖南省成立了首个鸟道“联防组织”,通过整合政府、地方以及民间组织各方力量,试图缓解鸟类迁徙期被滥捕滥杀的局面。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开发鸟类的自然美学,生态娱乐功能,使得保护鸟类成为一种自然享受。”沈尤表示。
“狩猎”VS“保护”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湖南省林业厅曾规定,从2010年10月22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范围禁止猎捕野生鸟。任何人只要捕杀任何野生鸟类 20 只(含)以上,就属于“情节严重”,以非法狩猎罪获刑。如此严苛的规定,却并没有吓跑猎人,据说当地地广人稀,而鸟类经过都在深夜,当地林业公安上山要花 大量人力物力,而等到公安上山,打鸟人一见动静就立马逃走了。
而在欧美一些国家,打野鸟并不违法。法国知名导演雅克·贝汉在拍摄《迁徙的鸟》时,就曾亲眼目睹鸟类的死亡。电影中,有一组鸟被捕杀的镜头是他在加拿大实拍的。有一种鸟被当地确定为害鸟,为了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允许捕杀这种鸟,大量的鸟以各种方式被捕杀。
在美国大部分国家森林公园,通常设有适合骑山地车的小路,人们可以在那里钓鱼或狩猎。
美国作家约翰·麦逊这样表示:“从科学上讲,狩猎有时候是必要的。某些草食动物和鸟类太多了,多到已经危害生态的程度,而又没有处于食物链上端的动物予以控制,只有靠狩猎来维持某种生态平衡。”
尽管美国法律允许猎鸟,但不能乱打,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条例,比如狩猎的时间、种类、数量等。国家公园把从狩猎所征集的收入用于自然保护建设。
在普通美国人看来,迁徙的鸟,是用来“拍摄”的,而非“狩猎”。美国的观鸟生态旅游起源于19世纪初,在19世纪30至40年代,Pierterson 绘画的观鸟手册对观鸟活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上世纪5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观鸟生态旅游。最近20多年,美国的观鸟生态游发展惊人,已成为美国人第二大户外休闲活动。
致力于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的 USFWS 为游客提供观察野生动物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在湿地保护区内。在美国观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半球所有的迁徙性鸣禽和涉禽都可以在美国看到,而且据称美国国内也有大约 800 种土生土长的鸟类。
发掘鸟类“自然美学”
在过去,台湾在动物保护领域做得并不出色,滥杀鱼类,贩买虎骨和犀牛角屡禁不止。然而,近年台湾当地环保组织和“观光局”在“迁徙的鸟”身上做文章,“到台湾赏鸟”(Birding in Taiwan)居然成为台湾新的旅游招牌。
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的岛链之中,在春秋两季,有许多南来北往的过境鸟会经过台湾,更有一些从远地造访的迷途鸟落脚在台湾,这也使得台湾的鸟种非常丰富。另外,一些濒临绝种的鸟种,比如黑脸琵鹭等,在冬天迁徙来台湾过冬,也成为台湾赏鸟的特色之一。
跟大陆地广物博不同,在台湾观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短短一天之内,从平地一路往上到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小小一段路程可以体验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不同气候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其中鸟种也不尽相同。
记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13天的赏鸟行程,不包含机票就要将近18万台币,天天必须四五点起床出发,跋山涉水,但依旧吸引许多国际鸟友来台,更多专业国际赏鸟公司也陆续把台湾列入规划行程。
鸟类的世界不仅有美感,还有乐感。台湾荒野协会创始人徐仁修着手开发出了鸟类声音的“文化价值”。
五年前,台湾著名环保活动家、作家、摄影师徐仁修在长期森林探险中,采集了热带雨林中各种鸟类的声音,并由风潮 唱片将其升华成了音乐专辑《发现雨林》和《森林狂想曲》。其中《晨鸟之歌》篇章中,台湾画眉展现出最唯美的纯自然声音,而《野鸟情歌》篇章里则加入人工混 音部分,徐仁修录下了一只乌头翁的领唱,同时混合了人造音乐四四拍的节奏,而白耳画眉、竹鸟、大弯嘴画眉,红嘴黑鹎的伴唱更是把这段音乐装点得繁华似锦。
徐仁修的“鸟声合唱”专辑在台湾引起爱鸟的热潮。一位听众评论说,“在《发现雨林》里我也有了一个发现,鸟类,的确是最爱唱歌的动物。人工的音乐之声,只不过是自然之声的配角。”这种对鸟类的欣赏之爱,让台湾最普通的民众也开始保护起在自己屋舍附近飞翔或觅食的鸟群。
沈尤分析说,相比西方和中国港台地区从小开始的博物学启蒙,内地人缺乏这方面的文化底子。“在内地,这项工作就需要社会组织来完成。”
他说,为内地人“补课”最好方式之一,是通过民间的力量,建立公民学校,完成全民知识的普及。
责任编辑:语燃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