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那狐蝠
玛利安娜狐蝠(Pteropus mariannus),又名马里亚那狐蝠,是关岛及其他马里亚纳群岛上的一种狐蝠科。它们因失去栖息地、受到猎杀及掠食而进入濒危的状态。玛利安娜狐蝠主要吃果实,如无花果、蕉、番石榴及木瓜等。
玛利安娜狐蝠是查莫罗人的
美食,并与关岛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帕金征群痴呆综合症有关。它们被发现会吃大量的苏铁类种子,并像一些鹰般会在脂肪组织上积聚滴滴涕,甚至到达危险的水平。
分类学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动物纲Mammalia。
目:翼手目Chiroptera。
科:狐蝠科Pteropodidae。
属:狐蝠属Pteropus。
种:玛利安娜狐蝠 P. mariannus。
物种概况
玛利安娜狐蝠(Pteropus mariannus),又名马里亚纳狐蝠,被誉为夜行精灵,被当地土著称为“Fanihi”是关岛及其他马里亚纳群岛上的一种狐蝠科。它们因失去栖息地、受到猎杀及掠食而进入濒危的状态。
生活习性
马里亚那狐蝠主要吃果实,如无花果、蕉、番石榴及木瓜芭乐等。
传说中,用来制作念珠的菩提子是
印度教主神
湿婆为
人类流下的眼泪。这种具有传奇色彩的果实其实是马里亚那狐蝠喜爱的食物。它们通过吞食菩提树的果实帮助树木散播种子。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狐蝠们在洞穴中安家,静观原住民的生活。岛上处处可见它们如鬼魅般灵巧的身影。贪吃的它们对岛上的
生态系统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利弊关系
玛利安娜狐蝠是查莫罗人的美食,并与关岛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帕金征群痴呆综合症有关。
它们被发现会吃大量的苏铁类种子,并像一些鹰般会在脂肪组织上积聚滴滴涕,甚至到达危险的水平。
《濒危野生动
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
CITES)是在1963年时由国际自然与天然资源保育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已在1990年时改名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的各会员国政府所起草签署,并在1975年时正式执行的一份国际协约,这份协约的目的主要是透过对野生动植物出口与进口限制,确保野生动物与植物的国际交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由于这份公约是在
美国的华盛顿市签署的,因此又常被简单称呼为华盛顿公约。
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关岛及其他马里亚纳群岛。它是琉球狐蝠的特有亚种,曾经在高雄、花莲、兰屿及绿岛等地被发现,其中绿岛被认为是唯一的永久性栖息地。
减少原因
曾经遍布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狐蝠数目日益减少。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岛上土著对狐蝠的过渡捕杀。它在马来森林维持着其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基因交流。但和其他以森林为家的动物一样,它躲不开人类
文明发展脚步的无情践踏。1998年,一些狐蝠因森林被砍伐而迁移到马来西亚北部一座养殖场附近的果园觅食,养殖场的猪吃了它们吃剩的芒果,被含尼帕病毒的蝙蝠唾液所感染,继而引发了人类流行病的爆发。这次事件放大了人与狐蝠间的
生存空间的矛盾,并把它逼向了物种生存的真正黄昏。濒危(EN)曾经遍布
太平洋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狐蝠一度只剩下4500只,在当地土著人的文化里它们是一道传统美食,这也让它们差点遭受灭顶之灾。但是2003年
科学家的发现给这个种群带来了福音,他们发现狐蝠吃食密克罗尼西亚苏铁树上的种子会不断在体内积淀一种毒素,土著食用马里亚纳狐蝠很可能就是导致当地爆发关岛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的原因。
拯救措施
为了保护马里亚那狐蝠,关岛政府早在1966年就缩短了对蝙蝠
狩猎季,由以前的12个月改为10个新奇。可是这种保护措施起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到1981年,狐蝠因濒临绝种而被美国政府列为受保护物种。同时,关岛的野生生物庇护所给狐蝠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关岛政府还划出4千2百英亩地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域,并且派专业培养员在这些保护区内对马里亚纳狐蝠进行人工繁殖。这些保护措施见到了成效,也得到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