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可以恢复和补充的速度。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同时,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长正驱动着全球“生态足迹”(人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 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等)的增加。
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说,1970年至2010年4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近一半,超过先前评估。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降幅最大
热带地区物种
拉美降幅达83%
在“2014地球生命力报告”中,世界自然基金会对3000多种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包括大象、鲨鱼、乌龟和信天翁等。调查发现,40年间,陆生和海生动物数量下降39%,而淡水动物数量则下降76%,平均下降量是陆生物种和海洋物种的2倍。热带地区的物种数量下降的降幅最大,其中拉丁美洲的降幅高达83%。报告称,从调查数据推断,“全球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数目平均起来大约是40年前的一半,减少了52%”。
WWF每2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从1998年报告首发以来,可以看出地球生命力就一直在降低。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由陆地、淡水、海洋生物群落3个独立的指标组成,由伦敦动物学学会提出。
《报告》认为,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因素,渔业、狩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栖息地丧失从而为人类用地出让空间,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猎捕次之。淡水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还有污染及物种入侵。另外,水位和淡水生态系统连通性的变化,比如灌溉和水电站大坝引起的变化,会对淡水栖息地产生重大影响。
增长太快
2050年或需3个地球
才能满足人类需求
WWF警告说,这一现象证实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可以恢复和补充的速度。从这份报告中看到,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同时,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长正驱动着全球“生态足迹”(人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 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等)的增加。
与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1970年至2010年,全球人口从37亿增加到近70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而未来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报告预测,到20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96亿,届时3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需求。
如果从国家间来看,高收入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是低收入国家的5倍。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10个国家分别是: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丹麦、比利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新加坡、美国、巴林岛和瑞典。报告指出,如果世界人均“生态足迹”达到科威特人均水平,人类将需要4.8个地球,如达到美国人均水平,人类则需要3.9个地球。
改变措施
报告列举中国案例
指出行动方向
WWF认为,生态超载是因为人们砍伐树木的速度超过了它的生长速度,捕鱼量超过海洋的供给能力,或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了森林和海洋的吸收能力,这造成自然资源储蓄量减少,废弃物堆积的速度超过其可以被吸收或循环利用的速度。
伦敦动物学会科学主任肯·诺里斯认为,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并非不可避免,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所造成”。报告认为,如果政治家和商业人士采取正确的措施,仍有希望做出改变,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现状如此,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扭转局势的行动方向。在上海,政府鼓励屋顶太阳能装置在家庭和商业楼宇的应用;在四川和陕西,WWF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合作推广周边农村社区节柴灶项目,大幅提高灶具燃烧效率,减少碳排放并促进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恢复。
(据新华社、《现代快报》、《广州日报》)
名词链接
世界动物日就是今天
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源自19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坚·弗朗西斯的倡议。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他要求村民们在10月4日这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世界动物日发展的最初目的是唤起世人关注濒危生物,慢慢才发展为关怀所有动物。该节日尚未被联合国官方承认为全球性的节日,但其发展已超越国家、种族和宗教等界限。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