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2015-2-2 16:33|查看:2883|评论:0|字体:小 中 大 繁体
《瑜伽师地论》(梵语:Yogācārabhūmi-śāstra),旧名《十七地论》,简称《瑜伽论》,是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根本大论,也是佛教行者修行成佛之道所依循的根本论典。
音义
瑜伽意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以其“一切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义故,亦即相应”,即是在禅定修行中,心境相应。所谓瑜伽行,就是修行种种禅定观行,其中最常用者,为小乘部派所修之数息观与不净观。
瑜伽师即是自作修行乃至讲述传授瑜伽诸法之师。总括来说,“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地,以瑜伽师用一切法为依缘故”,也就是说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用来修行、观行乃至讲述传授的依止,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
作者
此论相传为无著经由禅定,上升至兜率天亲自从学于弥勒菩萨,从弥勒处得到此论并传述后世。
汉译版本
全译本
汉传译本中最完善完整的是玄奘法师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至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间,在东都弘福寺翻译者,共一百卷。相传一百卷,由戒贤论师于中印度摩揭陀国那兰陀(Nalanda)寺,为玄奘大师一共讲授了三遍。玄奘大师跟他学习了三遍,讲了三次。第一次是讲了十五个月,第二次讲了九个月,第三次就无相关记载时间。
部份译本
在玄奘汉译之前,另有部分译本。
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十卷
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九卷,以上两译均相当于奘师百卷译本中《本地分·菩萨地》。
昙无谶另译有《菩萨戒本》一卷,相当奘译《本地分·菩萨地·戒品》。
陈朝真谛译《十七地论》,共五卷,相当于瑜伽师地论的一至三卷,《本地分五识身相应地》和《意地》。
《决定藏论》相当于玄奘译《摄抉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内容
本论的组织,共有五分,以本地分为中心所在,其余四分是本地分的更详细补充说明。
1.本地分,一卷至五十卷。略广说明三乘根本十七地的意涵。内容可以归纳为境、行、果三相。
2.摄抉择分,五十一卷至八十卷。抉择本地分十七地中的深隐要义。
3.摄释分,八十一卷至八十二卷。解说十七地中诸经的仪则。
4.摄异门分,八十三卷至八十四卷。解释十七地经典中诸法名义差别。
5.摄事分,八十五卷至一百卷。解释十七地三藏中众要事义。
评价
《瑜伽师地论》是为了平等利益有情,令三界有情“有种性或无种性”,即不论想成佛者或是不想佛只想修人天善福者,依照此论修行都可各获己益,令具有“菩萨心性修行者”能遍于诸乘之文义行果,生起善巧便的智慧、断除一切障碍、修学一切善法、证佛菩提,穷未来际,自利利他永无止尽,故本论是佛教修行者,欲修行迈向成佛之道所必须依循的根本大论,亦是唐朝玄奘大师西行取经求法之最大要因。
《瑜伽师地论》可以说是最殊胜、全面性、有次第的介绍佛学与佛法。它并非佛学概论,而是一部很详细、很深入性开示佛法的论典,这部根本论含盖三乘理事圆融的修行次第,如此才能圆满佛道52位阶的修证。范围函盖“害怕生死转回、急于解脱出离三界”的声闻小乘佛法、缘觉的中乘佛法 以及“不畏生死、行菩萨道上求下化”的菩萨所修的大乘佛法都在内;因为众生对于修学佛法的发心根器不同,而有三乘菩提的差异,如此对于深习佛法,尤其是对于修行这件事,特别是在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两方面,更能够符合佛所说的唯一佛乘析出三乘菩提的原理;符合佛所说的正知正见,能够通达修行的这条道路。
后代注释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玄奘大师译《瑜伽师地论释》
玄奘门人窥基著《瑜伽师地论略纂》十六卷。
玄奘门人新罗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四十八卷。
近代欧阳竟无撰有《瑜伽师地论叙》。
近代韩清净撰 《瑜伽论科句》和《瑜伽师地论披寻记》。
近代太虚大师撰《瑜伽真实义品讲要》、《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
近代罗时宪撰《瑜伽师地论纂释》四卷
近代美国法云寺,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
现代考证
现代佛教研究者,多认为《瑜伽师地论》来自论师的集体创作,其中各品成立的年代不一。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