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宗教名词 > 宗教学

宗教学

2015-2-9 14:34|查看:3402|评论:0|字体: 繁体

宗教学

宗教学(英语Religious Studies或者Study of Religions,德语为Religionswissenschaft),一般指以研究各种宗教形成、发展、变化、成果、理论、著作的一门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宗教学与神学都以宗教为研究对象,其差异在于宗教学较由从宗教外部的各种角度来观察分析宗教,并经常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结合。宗教学相较于神学是较新兴的学科,例如在美国约在1950年代才出现宗教学相关科系。

宗教学的历史

宗教学在欧洲

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关于宗教信仰的研究,当时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宗教学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当代意义上宗教学的国家包括英国、荷兰、德国和北欧诸国。

19世纪末,英国牛津大学设立了“比较宗教”(Comparative Religion)教席,马科斯·穆勒(Max Müller)被任命为首任教授。他在1873年所著的《宗教科学引论》(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Religion)通常被认为是宗教学的首部著作。

20世纪初,德国大学很多神学专业开始教授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信仰的相关内容。在德国的大学系统内,1912年在莱比锡大学出现了第一个独立的宗教学专业。

宗教学在中国大陆

1964年,任继愈先生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并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他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并曾多次在国外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这是新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开始阶段。 1989年,何光沪先生从任继愈先生处博士毕业,拉开了中国大陆宗教学研究小高潮的序幕。他与妻子、著名宗教社会学家高师宁女士主持、引介翻译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经典著作,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宗教学译丛”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宗教与世界丛书”为主。这一批书影响了中国大陆最早一批对宗教研究感兴趣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大陆的宗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新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自2000以后,中国大陆相继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宗教学系、所或研究室,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宗教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组成了中国大陆宗教学研究的一线力量。

宗教学分支

宗教史

宗教史学(History of Religions)始于19世纪末叶,研究宗教起源、发展及其性质的学科,与考古学、古语学等学科交叉,也可只研究某一特定宗教的历史(如佛教史),或只研究某一因素的历史(如宗教观念史)。

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Religion)始于19世纪,研究处于无文字阶段的原始民族中的宗教信仰及其各种因素、探索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与宗教社会学不同的是,它较倾重于原始宗教。随着西方殖民扩张和传教活动发展,宗教学家在大洋洲非洲等地的原始部落中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土著文化及其宗教资料加以整理,令宗教人类学得以迅速发展。宗教人类学着重传统的田野调查、统计学及象征体系的比较方法,与民俗学及民族学交叉。代表学说有万物有灵论、前万物有灵论、巫术论、原始一神论、功能论及神话结构学说等。

宗教现象学

宗教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religion)为现象学运动的一部分,而其本质和研究目的仍在宗教学者间存在争议。宗教现象学可概括分为描述性、分门别类式、探求本质,意义和结构为目的之研究。而宗教现象学的方法一直被视为艺术。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 其中一个主要哲学研究支流,主要研究题目为神的存在、宗教本质、创世、神迹、宗教行为、罪恶问题、并比较宗教与科学或其他道德标准的关系。有信仰者与无信仰者也可研究宗教哲学。是人类存在属性和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是大多民众可以从事的较为基础的哲学研究。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Sociology of religion)是研究神灵观念的产生、信仰神灵的社会因素和宗教信仰对社会生活之影响。实际上,宗教社会学是研究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社会学分支的学科。

宗教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创立于19世纪末期,始创人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在其著作《宗教经验的种种》中讨论了宗教经验问题,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及群体在宗教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宗教对个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影响,广义的宗教意识及宗教情感等,以心理学角度研究宗教起源、功能、意识本质、意识起因、意识发展、宗教经验的心理反应、宗教象征的心理作用等,涉及观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精神分析和深层心理学等。在宗教起源问题方面,主要学说有认知说、情绪说及意动说。而在宗教功能问题上,主要认为有利己、价值、认识、合群社会化等功能。

研究书目

黎志添:《宗教研究与诠释学——宗教学建立的思考》(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

《宗教学小词典》,何光沪著

“宗教与世界”丛书(已出39册),何光沪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本套丛书包括了《人类的宗教》、《论神圣》、《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宗教与文学》、《第五维度》、《宗教心理学》、《社会中的宗教 : 一种宗教社会学》、《宗教之解释》等多部宗教研究经典书目,影响了大陆最早开始进行宗教研究的知识分子。

“宗教学译丛”丛书,何光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套丛书包括了《宗教社会学史》、《宗教学导论》、《宗教的未来》、《当代宗教哲学导论》、《宗教心理学导论》等一大批经典宗教学书籍。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