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天文名词 > 海王星

海王星

2015-2-14 15:01|查看:3049|评论:0|字体: 繁体

海王星

旅行者2号所见的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体积是太阳系第四大,但质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类似双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天文学的符号Astronomical symbol for Neptune.,是希腊神话的海神波塞顿使用的三叉戟。

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气层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一部分原因。因为海王星的蓝色比有同样份量的天王星更为鲜艳,因此应该还有其他的成分对海王星明显的颜色有所贡献。海王星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测量到的风速高达每小时2,100公里。1989年旅行者2号飞掠过海王星,对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红斑做了比较。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 °C(55K),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为7,000 °C,可以和太阳的表面比较,也和大多数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号曾经在1989年8月25日拜访过海王星。200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号科学水平的海王星轨道探测计划,但不使用热滋生反应提供电力的推进装置;这项计划由喷射推进实验室和加州理工学院一起完成。

历史

发现

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首度观测并描绘出海王星,1613年1月27日又再次观测,但因为观测的位置在夜空中都靠近木星(在合的位置),这两次机会伽利略都误认海王星是一颗恒星。相信是恒星,而不相信自己的发现,是因为1612年12月第一次观测的,海王星在留转向逆行的位置,因为刚开始退行时的运动还十分微小,以至于伽利略的小望远镜查觉不出位置的改变。但在2009年7月,墨尔本大学的物理学家大卫·杰美生宣称,有新的证据表明伽利略至少知道他看见的星星相对于背景的恒星有微量的相对运动。

1821年,亚历斯·布瓦(Alexis Bouvard)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随后的观测显示出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布瓦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在1843年约翰·柯西·亚当斯计算出会影响天王星运动的第八颗行星轨道,并将计算结果皇家天文学家乔治·比德尔·艾里,他问了亚当斯一些计算上的问题,亚当斯虽然草拟了答案但未曾回复。

勒维耶,用数学发现海王星的人

勒维耶,用数学发现海王星的人。

1846年,法国工艺学院的天文学教师勒维耶,在得不到同袍的支持下,以自己的热忱独立完成了海王星位置的推算。但是,在同一年,约翰·赫歇耳也开始拥护以数学的方法去搜寻行星,并说服詹姆斯·查理士着手进行。

在多次耽搁之后,查理士在1846年7月勉强开始了搜寻的工作;而在同时,勒维耶也说服了柏林天文台的约翰·格弗里恩·伽勒搜寻行星。当时仍是柏林天文台的学生达赫斯特(Heinrich d'Arrest)表示正好完成了勒维耶预测天区的最新星图,可以做为寻找新行星时与恒星比对的参考图。1846年9月23日晚间,海王星被发现了,与勒维耶预测的位置相距不到1°,但与亚当斯预测的位置相差10°。事后,查理士发现他在8月时已经两度观测到海王星,但因为对这件工作漫不经心而未曾进一步的核对。

由于有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主义的作祟,使得这项发现在英法两国余波荡漾,国际间的舆论最终迫使勒维耶接受亚当斯也是共同的发现者。然而,在1998年,史学家才得以重新检视天文学家艾根(Olin Eggen)遗产中的海王星文件(来自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历史文件,明显是被艾根窃取近卅年,在他逝世之后才得重见天日。),在检视过这些文件之后,有些史学家认为亚当斯不应该得到如同勒维耶的殊荣。

命名

发现之后的一段时间,海王星不是被称为天王星外的行星就是勒维耶的行星。伽雷是第一位建议取名的人,他建议的名称是Janus(罗马神话中看守门户的双面神)。在英国,查理士将之命名为Oceanus;在法国,阿拉戈建议称为勒维耶,以回应法国之外强烈的抗议声浪。法国天文年历当时以赫歇耳称呼天王星,相对于以勒维耶称呼这颗新发现的行星。 同时,在分开和独立的场合,亚当斯建议修改天王星的名称为乔治,而勒维耶经由经度委员会建议以Neptune(海王星)作为新行星的名字。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 在1846年12月29日于圣彼得堡科学院挺身而出支持勒维耶建议的名称。很快的,海王星成为国际上被接受的新名称。在罗马神话中的Neptune等同于希腊神话的Poseidon,都是海神,因此中文翻译成海王星。 新发现的行星遵循了行星以神话中的众神为名的原则,而除了天王星之外,都是在远古时代就被命名的。

在中文、韩文、日文和越南文,该行星名称的汉字写法都是海王星。在印度,这颗行星的名称是Varuna(即伐楼拿),也是印度神话中的海神,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Poseidon/Neptune意义是相同的。

结构

质量和成分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由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一层冰。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层。海王星表面温度为摄氏-218度,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2000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

大气层

结合颜色和近红外线的海王星影像,显示在它的大气层中的甲烷带

结合颜色和近红外线的海王星影像,显示在它的大气层中的甲烷带,和他的4颗卫星:普罗狄斯、拉瑞莎、加勒蒂亚和迪斯比纳。

在高海拔处,海王星的大气层80%是氢和19%是氦,也存在着微量的甲烷。主要的吸收带出现在600纳米以上波长的红色和红外线的光谱位置。与天王星比较,它的吸收是大气层的甲烷部分,使海王星呈现蓝色的色调, 虽然海王星活泼的淡青色不同于天王星柔和的青色,由于海王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类似于天王星,一些未知的大气成分被认为有助于海王星的颜色。

海王星的大气层可以细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低层的对流层,该处的温度随高度降低;和平流层,该处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两层边界的气压为0.1巴 (100kPa)。平流层在气压低于10−5至 10−4微巴 (1-10帕) 处成为热成层,热成层逐渐过渡为散逸层

海王星高层的云带在较低层云顶形成阴影

海王星高层的云带在较低层云顶形成阴影。

模型表明海王星对流层的云带取决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成分。高海拔的云出现在气压低于1帕之处,该处的温度使甲烷可以凝结。压力在1巴至5巴 (100kPa至500kPa),被认为氨和硫化氢的云可以形成。压力在5巴以上,云可能包含氨、硫化氨、硫化氢和水。更深处的水冰云可以在压力大约为50巴 (5MPa)处被发现,该处的温度达到0 °C。在下面,可能会发现氨和硫化氢的云。

海王星高层的云会曾经被观察到在低层云的顶部形成阴影,高层的云也会在相同的纬度上环绕着行星运转。这些环带的宽度大约在50公里至150公里,并且在低层云顶之上50公里至110公里。

海王星的光谱建议平流层的低层是朦胧的,这是因为紫外线造成甲烷光解的产物,例如乙烷和乙炔,凝结。平流层也是微量的一氧化硫和氰化氢的来源。海王星的平流层因为碳氢化合物的浓度较高,也比天王星的温暖。

这颗行星的热成层有着大约750K的异常高温,其原因至今还不清楚。要从太阳来的紫外线辐射获得热量,对这颗行星来说与太阳的距离是太遥远了。一个候选的加热机制是行星的磁场与离子的交互作用;另一个候选者是来自内部的重力波在大气层中的消耗。热成层包含可以察觉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其来源可能来自外部,例如流星体和尘埃。

磁层

海王星有着与天王星类似的磁层,它的磁场相对自转轴有着高达47°的倾斜,并且偏离核心至少0.55 半径(偏离质心13,500 公里)。在旅行者2号抵达海王星之前,天王星的磁层倾斜假设是因为它躺着自转的结果,但是,比较这两颗行星的磁场,科学家现在认为这种极端的指向是行星内部流体的特征。这个区域也许是一层导电体液体(可能是氨、甲烷和水的混合体)形成的对流层流体运动,造成发电机的活动,由于内部巨大的压力,这些导电体有可能是金属氢,甚至可能有金属铵等简并态物质。

磁场的偶极成分在海王星的磁赤道大约是14 microteslas(0.14 G)。海王星的偶磁矩大约是2.2 × 1017 T·m3(14 μT·RN3,此处RN是海王星的半径)。海王星的磁场因为非偶极成分,包括强度可能超过磁偶极矩的强大四极矩,组合有很大的贡献,因此在几何结构上非常的复杂。相较之下,地球、木星和土星的四极矩都非常小,并且相对于自转轴的倾角也都不大。海王星巨大的四极矩也许是发电机偏离行星的中心和几何强制性的结果。

海王星的弓形震波,在那儿磁层开始减缓太阳风的速度,发生在距离行星34.9行星半径之处。磁层顶,磁层的压力抵销太阳风的地方,位于23-26.5倍海王星半径之处,磁尾至少延伸至72倍的海王星半径,并且还会伸展至更远。

行星环

海王星的圆环

海王星的圆环,由旅行者2号拍摄。

这颗蓝色行星有着暗淡的天蓝色圆环,但与土星比起来相去甚远。当这些环由以爱德华·奎南为首的团队发现时,曾被认为也许是不完整的。然而,“旅行者2号”的发现表明并非如此。

这些行星环有一个特别的“堆状”结构其起因目前不明,但也许可以归结于附近轨道上的小卫星的引力相互作用。

认为海王星环不完整的证据首次出现在80年代中期,当时观测到海王星在掩星前后出现了偶尔的额外“闪光”。旅行者2号在1989年拍摄的图像发现了这个包含几个微弱圆环的行星环系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外层的圆环,亚当斯,包含三段显著的弧,现在名为“Liberté”,“Egalité”和“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 弧的存在非常难于理解,因为运动定律预示弧应在不长的时间内变成分布一致的圆环。目前认为环内侧的卫星海卫六的引力作用束缚了弧的运动。

“旅行者”的照相机发现了其他几个环。除了狭窄的、距海王星中心63,000千米的亚当斯环之外, 勒维耶环距中心53,000千米,更宽、更暗的伽勒环距中心42,000千米。勒维耶环外侧的暗淡圆环被命名为拉塞尔; 再往外是距中心57,000千米的阿拉戈环

2005年新发表的在地球上观察的结果表明,海王星的环比原先以为的更不稳定。凯克天文台在2002年和2003年拍摄的图像显示,与"旅行者2号"拍摄时相比,海王星环发生了显著的退化,特别是“自由弧”,也许在一个世纪左右就会消失。

化学结构

质量和结构

海王星和地球大小比较

海王星和地球大小比较。

以其1.0243×1026 kg的质量,海王星是介于地球和巨行星(指木星和土星)之间的中等大小行星:它的质量既是地球质量的17倍,也是木星质量的1/18。因为它质量较典型类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组成成份、内部结构也与类木行星有显著差别,海王星和天王星一起常常被归为类木行星的一个子类:冰巨星。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领域,海王星被用作一个通用代号,指所发现的有着类似海王星质量的系外行星,就如同天文学家们常常说的那些系外“木星”。

海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有着较小比例的氦,此外还含有微踪质量的甲烷。甲烷分子光谱的主要吸收带位于可见光谱红色端的600 纳米波长,大气中甲烷对红色端光的吸收使得海王星呈现蓝色色调。

因为轨道距离太阳很远,海王星从太阳得到的热量很少,所以海王星大气层顶端温度只有-218 °C(55 K),而由大气层顶端向内温度稳定上升。和天王星类似,星球内部热量的来源仍然是未知的,而结果却是显著的:作为太阳系最外侧的行星,海王星内部能量却大到维持了太阳系所有行星系统中已知的最高速风暴。对其内部热源有几种解释,包括行星内核的放射热源,行星生成时吸积盘塌缩能量的散热,还有重力波对平流圈界面的扰动。

海王星内部结构

海王星内部结构

海王星内部结构和天王星相似。行星核是一个质量大概不超过一个地球质量的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混合体。海王星地幔总质量相当于10到15个地球质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它成份。作为行星学惯例,这种混合物被叫作冰,虽然其实是高度压缩的过热流体。这种高电导的流体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大气层包括大约从顶端向中心的10%到20%,高层大气主由80%氢和19%氦组成。甲烷,氨和水的含量随高度降低而增加。更内部大气底端温度更高,密度更大,进而逐渐和行星地幔的过热液体混为一体。海王星内核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大气压的数百万倍。通过比较转速和扁率可知海王星的质量分布不如天王星集中。

气候

大黑斑

大黑斑(上面),滑行车(中间白色云彩)和小黑斑(底部)。

在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间的一个区别是典型气象活动的水平。1986年当旅行者2号航天器飞经天王星时,该行星视觉上相当平淡,而在1989年旅行者2号飞越期间,海王星展现了著名的天气现象。海王星的大气有太阳系中的最高风速,据推测源于其内部热流的推动,它的天气特征是极为剧烈的风暴系统,其风速达到超音速速度直至大约 2,100 km/h。在赤道带区域,更加典型的风速能达到大约1,200 km/h。根据蒲福风级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地球风速最大为12级风,约 118 km/h。

旅行者2号所拍摄到的大黑斑

旅行者2号所拍摄到的大黑斑。

198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航天器发现了大黑斑,它是一个欧亚大陆大小的飓风系统。这个风暴类似木星上的大红斑。然而在1994年11月2日,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海王星上没有看见大黑斑,反而在北半球发现了类似大黑斑的一场新的风暴。大黑斑失踪的原因尚未知晓。一种可能的理论是来自行星核心的热传递扰乱了大气均衡并且打乱了现有的循环样式。滑行车(英文:Scooter)是位于大黑斑更南面的另一场风暴,是一组白色云团。1989年,当它在旅行者2号造访前的那几个月被发现时,就被命名了这个绰号:因为它比大黑斑移动得更快。随后图像显示出还有比滑行车移动得更快的云团。小黑斑是一场南部的飓风风暴,在1989旅行者2号访问期间强度排在第二位。它最初是完全黑暗的,但在"旅行者"接近过程中,一个明亮的核心逐渐形成,并且出现在大多数最高分辨率的图像上。2007年又发现海王星的南极比其表面平均温度(大约为−200 °C)高出约10 °C。这样高出10 °C的温度足以把甲烷释放到太空,而在其它区域海王星的上层大气层中甲烷是被冻结着的。这个相对热点的形成是因为海王星的轨道倾角使得其南极在过去的40年受到太阳光照射,而一海王星年相当于165地球年。 随着海王星慢慢地移近太阳,它南极将逐渐变暗,并且换成北极被太阳光照亮,这将使得甲烷释放区域从南极转移到北极。

海王星在类木行星中的一个独有特点就是高层云彩在其下半透明的云基区域投下阴影。虽然海王星的大气远比天王星的活跃,它们都是由相同的气体和冰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都不是木星和土星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类木行星,而属于另一类的远日行星,即它们有一个较大的固体核而且还含有冰作为其组成成份。海王星表面温度非常底,1989年测到的顶端云层的温度低至-224 °C (49 K)。

卫星

海王星

海王星(上面)和海卫一(底部)

海卫一

海卫一彩色特写。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八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八

海王星有13颗已知的天然卫星。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拥有足够质量成为球体的海卫一在海王星被发现17天以后就被威廉·拉塞尔发现了。与其他大型卫星不同,海卫一运行于逆行轨道,说明它是被海王星俘获的,大概曾经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它与海王星的距离足够近使它被锁定在同步轨道上,它将缓慢地经螺旋轨道接近海王星,当它到达洛希极限时最终将被海王星的引力撕开。海卫一是太阳系中被测量的最冷的天体,温度为−235 °C(38K)。

海卫一,与月球的对比
名称直径(千米)质量(千克)轨道半径(千米)轨道周期(日)
海卫一2700(月球的80%)2.15×1022
(月球的30%)
354,800
(月球的90%)
5.877
(月球的20%)

海王星第二个已知卫星(依距离排列)是形状不规则的海卫二,它的轨道是太阳系中离心率最大的卫星轨道之一。 从1989年7月到9月,“旅行者2号”发现了六个新的海王星卫星。其中形状不规则的海卫八以拥有在其密度下不会被它自身的引力变成球体的最大体积而出名。尽管它是质量第二大的海王星卫星,它只是海卫一质量的四百分之一。最靠近海王星的四个卫星,海卫三、海卫四、海卫五和海卫六,轨道在海王星的环之内。第二靠外的海卫七在1981年它掩星的时候被观察到。起初掩星的原因被归结为行星环上的弧,但据1989年“旅行者2号”的观察,才发现是由卫星造成的。2004年宣布了在2002年和2003之间发现的五个新的形状不规则卫星。而现在已知体积最小的一颗卫星,S/2004 N 1则于2013年7月宣布发现。由于海王星得名于罗马神话的海神,它的卫星都以低等的海神命名。

发现日期的时间表,参见太阳系行星和它们的天然卫星的发现时间表

观察

肉眼看不到海王星,其亮度介乎视星等+7.7和+8.0,比木星的伽利略卫星, 矮行星 谷神星和小行星 灶神星、智神星、虹神星、婚神星和韶神星都暗。在天文望远镜或优质的双筒望远镜中,海王星显现为一个小小的蓝色圆盘,看上去与天王星很相似。蓝色来自在于它大气中的甲烷它在视觉上的细小给研究造成了困难; 多数从望远镜中获得的数据是相当有限的,直到出现哈伯太空望远镜和大型地基望远镜与自适应光学技术才获得改观。

轨道与自转

海王星的轨道周期(年)大约相当于164.79地球年。自从于1846年被发现至今,它只完成绕轨道转一整圈(以发现点作起点)。海王星于2011年7月12日回到绕日公转轨道上它被发现时的那个点。由于地球处于其365.25天周期轨道的不同地点,届时我们看到的海王星并不会处在它被发现时在天空中的那个位置。从地球上观察,海王星冲日周期为367天,这些周期使它在2010年4月和7月以及2011年10月和11月接近1846年它被发现时的坐标。在2010年8月20日,海王星将于发现它的1846年中的同一天再度冲日。

海王星的自转周期(日)大约是15小时58分钟。由于它的自转轴倾角为28°,与地球(23.45°)相近,海王星日与地球日时间长度的不同与其漫长的年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探测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到达距海王星最近的地点。因为这是旅行者2号飞船所要飞近的最后一个主要行星,也就没有后续轨道限制了,它的轨道非常接近卫星海卫一,正如旅行者1号飞越土星和它的卫星土卫六时所选择的轨道那样。

这次探测发现了大黑斑,但后来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海王星时发现大黑斑已经经消失。大黑斑起初被认为是一大块云,而据后来推断,它应该是可见云层上的一个孔洞。

海王星上的风暴是太阳系类木行星中最强的。考虑到它处于太阳系的外围,所接受的太阳光照比地球上微弱1000倍(仍然非常明亮,视星等-21),这个现象和科学家们的原有的期望不符。曾经普遍认为认为行星离太阳越远,驱动风暴的能量就应该有越少。木星上的风速已达数百千米/小时,而在更加遥远的海王星上,科学家发现风速没有更慢而是更快了(1600千米/小时)。这种明显反常现象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如果风暴有足够的能量,将会产生湍流,进而减慢风速(正如在木星上那样)。 然而在海王星上,太阳能过于微弱,一旦开始刮风,它们遇到很少的阻碍,从而能保持极高的速度。海王星释放的能量比它从太阳得到的还多,因而这些风暴也可能有着尚未确定的内在能量来源。

1989年PBS用从“旅行者2号”传回地球的图像作了一个名为Neptune All Night的整晚节目。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