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10月30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显示,从1970年到2014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亡了60%。最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全球野生动物44年间消亡60%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人类活动系生物多样性最大威胁
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10月30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显示,从1970年到2014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亡了60%。最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现状
热带地区物种数量下降明显
世界自然基金会自1998年来每2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历时20年,在全球范围内监测代表4005个物种的16704个动物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今年的报告指出,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相较1970年平均下降了60%,而且消亡速度正在加快,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珊瑚以及苏铁科植物这五大物种消亡加速尤其严重。淡水生态系的生物数量减少速度最快,达83%。从地域上来看,热带地区的物种数量下降明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新热带地区是“重灾区”,与1970年相比损失了89%。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科学与保育部门执行主任巴雷特说:“如果地球人口减少60%,那相当于把美洲、非洲、欧洲、中国和大洋洲的人都清空。”由此可见,野生动物种群减少60%是多么严峻的形势。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奥地利研究人员皮耶罗·维斯孔蒂说:“统计数字令人惊恐。与人口下降不同,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逆转的。”
原因
物种灭绝加速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虽然在近半个世纪,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但是人类活动仍然给整个地球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报告表明,物种灭绝加速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我们正在经历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拉动对能源、土地和水的需求,推动前所未有的地球变化。人类活动对物种构成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的减少和恶化、自然的过度开发。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我们有责任告诉公众目前的自然环境状况不乐观,但同时也给予大家希望,提供更多指导性建议。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当其冲的是能源问题,必须倡导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第二是饮食,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饮食方式的改变会对自然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肉类生产,比如反刍动物(主要是牛羊)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甲烷。另外,放牧占用了全球许多耕地,使生物栖息地锐减。我们要争取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饮食。第三方面,全社会需要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森林、草原等,维护生态平衡。
呼吁
达成全球性协议很有必要
在气候问题上,联合国195个成员国于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虽然2017年6月美国宣布退出该协定,但是国际社会采取气候行动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中呼吁,为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达成与《巴黎协定》类似的国际性协议。
兰博蒂尼说,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达成一个全球性的协议很有必要。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政府在2020年签署一项生物多样性公约。这项公约为保护世界野生生物栖息地、扭转日渐萎缩的地球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路径。2020年的愿景是,使包括森林、海洋在内的所有生物栖息地的丧失速度至少降低一半,并在可行的情况下降低到零,同时大幅度减少生物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程度。我们希望普通大众能积极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年轻一代,从而促使政府积极行动。
■ 对话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兰博蒂尼
“物种灭绝速度比我们监测到的更快”
如今塑料污染日益严重,一次性塑料餐盒数量激增,但是可循环的绿色环保餐盒相对较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兰博蒂尼:塑料污染已经给环境带来灾难,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微塑料通过水和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认为要治理垃圾污染,首先要做的是塑料垃圾回收,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总量中只有10%得到了回收利用。其次是要倡导使用可再生塑料,因为塑料比较廉价,尤其是一次性塑料,人们很轻易浪费,因此可以对不可再生塑料进行征税。第三点需要宣传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比如大部分糖果都用塑料纸包装,其实这并不是必须的。最后是寻求塑料替代品,相信在未来利用先进技术可以研制出功能性更好、足以替代塑料的新材料。
很多环保人士认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来临,这样的说法是否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兰博蒂尼:我认为这是事实,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没有人为因素渗入之前快了1000倍,这已经达到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程度了。而且,我们目前只了解地球上约1/3的物种,还有很多物种的生存状况不得而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物种灭绝的速度其实比我们监测到的更快。今年另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报告对地球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生物量中,96%是家畜和人类(分别占60%和36%),野生哺乳动物只占4%。而自人类文明兴起至今,已经有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80%的海洋哺乳动物灭绝。灭绝速度真的太快了。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有望复活动物,科学家正在研究复活猛犸象。这样的前沿技术能否成为防止动物灭绝的有效途径?
兰博蒂尼: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复活已灭绝的物种,这的确可以提升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但是严峻的事实是,如果我们不能保护生态环境,灭绝物种复活之后也无生存之地。如果只是把它们饲养在动物园的笼子里,那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就老虎来说,全球野生老虎的数量远远少于人工饲养的,因为偷猎和栖息地减少的原因,部分地区的老虎正在面临功能性灭绝的危机(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野生动植物的灭绝已经到了足以威胁文明的紧急状态。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Piyaset / WWF
在悬崖边梦游的人类 物种屠杀反害自身
这份报告由全球59位科学家共同编撰。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对粮食和资源的消费不断增长,正在摧毁数十亿年形成的生命网络,包括空气、水和其他人类所依赖的自然资源。
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解释,地球生命力报告等同于地球的体检报告。WWF科学与保护执行主任巴雷特(Mike Barrett)进一步形容:“人类就象是在悬崖边缘梦游。全球人口减少60%,相当于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中国和大洋洲的人口全都消灭。这就是我们(对动物)所做的事。”
毁灭行为即刻停止 地球仍须700万年康复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已经开始第六次大灭绝。这次灭绝是首次由一个物种所引起——智人。近期其他分析显示,自文明出现以来,人类已经摧毁了83%的哺乳动物和一半的植物,就算现在立刻停止毁灭,自然界仍需要5~700万年才能恢复。
由伦敦动物学会为WWF制作的“地球生命力指数”(The Living Planet Index),使用涵盖4000多种物种、1万6704种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虫类和两栖类的资料,追踪野生动物的衰退。从1970年到2014年,最新资料显示,野生动物平均下降了60%。四年前下降幅度是52%。巴雷特说,“令人震惊的是,野生动物的衰退越来越严重。”
科学家:自然的破坏严重性不亚于气候变化
世界上最杰出的环境科学家之一,沃森(Bob Watson)教授说,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身兼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委员会(CBD)主席,他曾在今年3月表示,自然的破坏与气候变化一样危险。
野生动物衰退的最大原因是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开发农田。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土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第二大因素是过度猎补,300种哺乳动物被吃到灭绝,而海洋被严重过度捕捞,其中一半以上是工业捕捞。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气候变化一样危险。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wawritto / WWF
化学污染也很严重,世界一半的虎鲸族群即将死于多氯联苯污染。全球贸易引进入侵种和疾病;如两栖动物,就大量死于宠物贸易传播的真菌疾病。
中南美洲物种降幅最高 河流栖地破坏最重
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南美洲和中美洲,脊椎动物族群量下降了89%,主要原因是大面积森林栖地砍伐。巴雷特说,在热带莽原上,每两个月就会清理掉相当于大伦敦地区面积的自然栖地。
遭受最严重破坏的栖息地是河流和湖泊,由于巨大的农业需求和大量的水坝,野生动物族群量下降了83%。“再次强调,粮食系统与野生动物枯竭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巴雷特说,少吃肉是扭转劣势的关键。
不同指标指向相同结局 根本问题在于消费
地球生命力指数被批评为过于广泛,忽略重要细节。但所有指标,从灭绝率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都显示出巨大的损失。“(所有指标)都在说一样的故事,”巴雷特说。
保育工作能发挥作用。图片来源:Karine Aigner / WWF-US
卢思骋说,身为地球公民,现在采取行动还来得及。
保育工作的确有用。由于栖息地受到保护,六年内印度虎数量增加了20%。中国的大熊猫和英国的水獭保育也表现不俗。大熊猫总群数量从1970年到1980年间减少了一半,只剩1000多只,目前回复到1800只左右。
但WWF国际总干事兰伯蒂尼(Marco Lambertini)表示,根本问题在于消费:“我们不能再忽视当前非永续的生产模式和浪费的生活方式了。”
扭转局势 留意食衣住行的生态足迹
这份报告同时也分析了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量尺——生态足迹。报告显示,在过去50年里,生态足迹增加了约190%,而北美则是生态足迹最高的地区。
食衣住行都会产生生态足迹,卢思骋表示,降低生态足迹是从根本上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方法。诚然,有些地区仍处于营养不足,但餐桌的浪费也大量存在,WWF今年稍早的研究就显示,中国餐桌上食物浪费量足以喂饱3000万至5000万人。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