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论是中西方,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埃莉·H·拉丁格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与狼一吻定情,投入到观察狼的事业中去。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西方,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埃莉·H·拉丁格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与狼一吻定情,投入到观察狼的事业中去。
也正是与狼的亲密接触,让埃莉对狼的意识、狼的社会性,狼的智慧进行了深度的思索,同时也探讨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问题。
尤其是在今年突发的状况前,通过阅读狼群的生活状态,可以让我们对责任、对帮助、对死亡、对未来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刻地反思,能够沉下心去探寻,去思索,这也是《狼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一吻定情,与狼结缘三十年
如果问埃莉·H·拉丁格是如何与狼结下不解之缘的,她会告诉你,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吻,与头狼的一个亲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埃莉·拉丁格说:"当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殷宝(头狼)开始用它那粗糙的舌头不停地舔我的脸。就是从这个吻开始,我不可自拔地患上了狼瘾。"
埃莉·H·拉丁格是德国的一名科普作家,自然学家,她在三十多年前放弃了律师的优越工作,全身全意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观察狼的习性,撰写介绍荒野狼群的书籍。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西方,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狼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极为复杂的,东方传说中,既有残忍、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也有少数民族将狼视为勇敢、协作的代表动物,并将之作为部族的图腾。而西方狼形象更为复杂,古希腊寓言《狼和小羊》、但丁的《神曲》、童话故事《小红帽》中的狼留给人们的都是阴险狡诈的形象;但是在古罗马神话中,罗马城的创始者就是被狼抚养长大的,意大利片皮托利山丘的神庙至今还矗立着母狼的雕像;埃及法老的守护者阿努比斯就是一个狼人,他喜欢在墓地旁边捕食吃腐肉的野狗,是灵魂的守护者。
狼这种集多样品质,充满神秘气质于一身的动物,让埃莉·H·拉丁格如此的痴迷。
作为一名德国野生动物保护者,从第一次与狼亲吻,到第一次遇见野狼,再到第一次遇见德国野狼,她的生命中已经离不开狼。就算是看不到狼的身影,她也会一直等,她会感觉与狼群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不息和勃勃生机是如此的不平凡。
在埃莉·H·拉丁格看来,通过观察狼的生活方式,可以感觉到狼是如此的伟大。"狼群俨然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复杂的社会行为影响和改变着我,因为它们,我才有机会重新理解道德、责任与爱的意义。"
因此有了这本《狼的智慧》的问世。
埃莉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重新发现狼的意义,真实而动人地对狼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作为自然科普类图书,埃莉向读者分享狼的一切,让我们仿佛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野外探险。难能可贵的是,《狼的智慧》笔触之间充满了女性的温情,她看待狼群就像是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存在,这也是作者能够将这本书写得如此深入人心的一个原因吧。
也正是与狼的亲密接触,让埃莉对狼的意识、狼的社会性,狼的智慧进行了深度的思索,同时也探讨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问题。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这样一种突发的状况前,通过阅读狼群的生活状态,可以让我们对责任、对帮助、对死亡、对未来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刻地反思,能够沉下心去探寻,去思索,这也是《狼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启示。
埃莉·H·拉丁格长期观察狼群的地方是在美国黄石公园。在她的眼中,拉马尔山谷是观察狼的绝佳地带,在黄石公园中,"德鲁伊狼群" "拉马尔狼群"、"莫丽狼群",头狼"21号","妇女之友"卡萨诺瓦,超级巨星安吉丽娜·朱莉"06"( 也就是"she"),在埃莉的口中是如数家珍。
可是谁又能知道,黄石公园历史上曾经为了保护鹿,而大肆捕杀保护区内的狼,到了1926年,黄石公园的100多只狼已经全部被消灭了。
但是随之而来带来巨大的生态问题。没有了狼,鹿少了天敌,鹿的数量剧增,毁掉了大量的杨树和柳树,森林生态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争论,直到1995年,黄石公园引进了14只加拿大灰狼,用以控制保护区的生态。也就是在这一年,埃莉·H·拉丁格的狼群观察工作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亲眼见证了拉马尔山谷等地的狼群的生活与繁衍。
在狼群回归之后,麋鹿的数量开始得到控制,柳树杨树的幼苗得以增长,鸟儿回归,需要柳树过冬的河狸也回归保护区。随着河狸筑造小水坝,形成了天然小水塘,更多的树木在水塘边生长……黄石公园的生态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这个示例充分说明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样的教训在《狼图腾》中也出现过,随着草原上以包顺贵等一批农耕思想为主的汉人进入后,草原的平静被打破,毁草种粮、除狼护羊运动此起彼伏。包顺贵等人自以为将"农耕先进文明"带给了游牧民族,但是从长远来看,给草原带来了难以逆转的生态破坏,让昔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难以再现。
这种生态的问题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一再出现,人类对其反思不可谓不多,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对生态平衡、共生共存的认识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为得到象牙制品而将大象捕杀至濒临灭绝;为了得到毛皮,藏羚羊已经被偷猎者捕杀得所剩无几;为了一己私欲,大量的鲨鱼被割掉鳍翅抛入大海,自生自灭……这一幕幕的惨剧,都将人类得贪心与无知进行了放大。
更为惨痛的教训是,2003年的sars被证实病毒的中间宿主是果子狸,疫情的发生正是因为食用果子狸造成的;而在17年后的今天,研究表明最可能的病毒中间宿主是穿山甲。历史一再重演,而没有吸取教训,让人无比心痛。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跟走路不一样,你走错了路,可以原路返回,回到原来的地方。但在生态系统当中,即使原路返回很可能就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自私的基因》说,所有的利他行为,最终不过是在利己。动物保护也一样, 如果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自然会停留在新的平衡上,这个新平衡中会不会包含人类,不太好说。所以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为了智人的后代能够在地球上存活得更长久一些,我们不得不选择保护。
应当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保护与我们一起共存共生的生命,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也是狼群带给我们的启发。
3、家庭、责任:狼引领我们重塑信仰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推崇"狼性",追求"阿尔法"管理原则,热衷于报管理班,似乎经过短暂的学习,就能领会到狼群的领导艺术。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12只狼穿行在拉马尔山谷中,走在最前面的是狼群中的青壮年,他们体格健壮,在厚厚的积雪中踏出一条通道,帮助他们身后的头狼夫妇节省体力;头狼后面是年老体弱者,它们步履悠闲;最后的是小狼们,走走玩玩。突然之间,狼群发现了状况,走在前面的狼让出位置,头狼夫妇毫不迟疑走在最前面,解决前进途中发现的问题,而其他的狼群则整队有序跟在后面。
一对头狼夫妇的带领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猎手、保姆、哨兵,每个人都要为狼群的生存与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埃莉·H·拉丁格观察到的典型的狼群日常行进状态,没有争吵,没有逃避,只有头狼的绝对权威和义无反顾的担当。这种自然形成的责任与担当,哪里是短短的学习能够领会的。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今年发生的这次疫情,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们逆向而行,不惧个人得失,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争分夺秒地为我们撑起了一片保护伞,他们就相当于是那探路闯关的青壮年狼;
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就像是居中指挥的头狼,在他们的引导下,整个群体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遇见紧急情况,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义无反顾冲锋在第一线;
而其他人,则在这场战役中根据自己的分工与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各级公务人员、警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递小哥……所有的这些人,共同为我们整个集体的平安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一切。
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普通人的安全。相信经过这场疫情,会让我们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在肯定"狼性精神"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责任"、"使命"这类信仰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不知何时开始,当代的国人中普遍对信仰并没有那么重视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狼的智慧》不仅仅说的是狼性,狼的智慧,作者更为期待信仰的回归。只有回归信仰,重塑信仰,才能给予人类精神支柱,让责任、义务、使命感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生命。
4、深入灵魂的狼嚎:论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手机、pad已经形成了依赖症,时时刻刻都在低头看手机,而越来越忽略与身边人的交流。
与朋友出去吃饭,逛街,却伤心地发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在家庭聚会中,亲人们在一起吃饭,却是各人玩自己的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亲人之间机会零交流。
这也间接造成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社会成员之间的温情日渐稀少。
狼群里可没有电子设备,狼可是沟通的高手,它们通过身体来进行交谈,利用眼睛、耳朵、嘴巴、尾巴,任何部位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工具。尤其是狼的嗥叫,更是清晰而有效传递消息的好方法。
1991年的时候,埃莉·H·拉丁格刚刚搬到明尼苏达州的林间小屋,她渴望通过狼嚎与狼群进行沟通。于是埃莉模仿着狼嚎,很快地,她就被此起彼伏的狼嚎声所包围了,清晰的,低沉的,洪亮的,歇斯底里的,这种狼嚎声能够深入人的心灵,侵入每一个毛孔。
我没有去过野生动物保护区,只是在北京动物园听过一次狼的嗥叫,虽然只有一只狼,虽然它的声音并没有那么高亢,我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心灵的震撼,就像是听到一首绝顶优美的歌声,全身有一种战栗感从上到下产生。我也在想,它想对我们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呢?是对自然的渴望,是对同伴的思念,还是对人类的好奇?或许兼而有之吧。
就像是《狼图腾》里面的陈阵一样,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狼嚎时都会异常的感动,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这种嚎叫声混合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恐惧、敬畏,混合着对神秘事物的探索感和自然的亲近感。人啊,本质上还是大自然界中的一员,虽然工业化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的心灵还是跟自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
相比于狼,人类的交流沟通方式要丰富很多。语言、文字、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却非常困难,很难走入对方的心灵,这与狼群成员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意外的长假,相信改变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日常行为方式,也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沟通与交流。回想起来,这是孩子出生以后,陪伴她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了。每天一家三口读书,看纪录片,写字,学习,探讨读书心得,交流日常感悟。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虽不能外出,却无比地和谐,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心灵上,感觉一家人更近了,更能够互相理解了。看起来,情感上的这种默契,这种心有灵犀,是需要时间来培养,需要静心来凝练的。
就像是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说的:"你只有活得像大山一样久,才能真正理解狼的叫声。"
5、你我并非同类,也可风雨同行:不同种族之间的友情
这一个多月以来,见识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情,也见识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有疫情期间摔宠物、遗弃宠物的事件。
我本人不养宠物,故而很难体会到主人与宠物之间的感情到底是有多深,但仅仅因为一句猫狗可能会传染疫情的传言(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就可以将陪伴自己多年的伙伴从楼上丢下,这类人的无知,远比疫情更可怕。
更让人无语的是,每当人类遇到困境,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猫狗先踢开,03年的非典如是,今年的疫情亦如是。仿佛只要抛弃了它们,就可以有效预防病毒,像极了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
人类犯的所有错,都让不会说话的动物替自己背黑锅,所有的人之过,都能成为捕杀猫狗的理由,某些人何时才能停止无知的杀戮。
反而是看似凶猛的狼,对某些不同种族的动物之间拥有着上千年的友谊,最典型的就是乌鸦。
埃莉·H·拉丁格在陪同游客参观黄石公园保护区的时候,她传授给游客一个小知识,想发现野狼,首先看天上有没有乌鸦在飞,这是它们在等待着野狼捕猎完成后与狼一起分享猎物。
贝恩德·海因里希把乌鸦称为狼的宠物,因为它们一起从小长大,一起狩猎,相互合作又相互试探,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共生共存的关系。
对于乌鸦,狼有着出人意料的耐心。在狼休息的时候,乌鸦在狼的身边跳来跳去,叼叼尾巴,啄啄爪子,而狼呢,只是换个地方,很少能够看到狼对乌鸦痛下杀手。
埃莉曾经观察到的狼与乌鸦之间的一幕让所有人动容,。拉马尔狼群在休息的时候,有一只母狼双爪之间抱着一只乌鸦,不知道是被谁杀死的。在狼群动身准备离开的时,那只母狼叼着乌鸦向河边跑去。开始的时候它把乌鸦放在一块冰面上,后来看到乌鸦向水中滑去,它又将乌鸦叼出,安置在一个小雪洞中,并用鼻子拱来积雪,将乌鸦埋葬在它们共同的山涧中。狼的这些行为像极了送别自己亲爱的老友,与此相比,某些人类无比汗颜。
希望经此一役,人们能够真正懂得尊重,真正善待我们身边的动物,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
毕竟,这是你我的家园。
6、有爱,有悲伤,有不舍:狼的生死观
死亡,是一切生物个体不可避免的必然归宿。生的眷恋,死的恐惧,
是人类作为生命个体的一种必然体现。
在历史上,也有着诸多人生观的思索与探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个最著名的哲学命题,也是归结到最基本死亡这个哲学思考。
作为动物界公认最聪明动物之一的狼,它们是如何看待生死这个问题的呢?
德鲁伊狼群与莫丽狼群争夺地盘,德鲁伊的雌性头狼辛德瑞拉不幸被莫丽狼群杀死,辛德瑞拉的伴侣,雄性头狼"21号"蹲坐在雪地上,仰天长啸,悼念失去的爱人。真是听者动,闻者落泪;
而加拿大保护区的一对头狼,雌头狼贝蒂被发现死于一头鹿的尸体旁边,伤痕累累。14天后,雄头狼斯托尼被发现死于一处洼地,与贝蒂去世的地点只有几千米。身体上也没有致命伤害,据推测,这只雄狼不舍共同生活了8年的妻子,心碎悲痛过度而亡;
还有临去世的狼,默默地离开生活的群体,选在在一个地方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
狼这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它们也会有爱,有悲伤,有不舍。这种情感与人类简直是一样的。只有通过时间的淡化,才能慢慢适应那种永远失去的痛苦,今后的生活才能继续。
上周在同学群里面,一位久未露面的同学说他现在住进了定点医院,恢复情况还比较好,快出院了。这太让我们吃惊了,也感觉到后怕。
正好都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对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之痛。
这一个多月来,见到的生与死实在是太多了,许多医务工作者与警务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显出了自己的生命。更别提每天公布疫情时那刺眼的黑白数字了。对于他们的牺牲,除了悲痛,还有感动、敬佩,以及对食用野生动物者的愤慨。
但是不能总沉溺于这种情绪当中,就像是埃莉因为亲密的观察者伙伴,头狼"she"在保护区外被猎杀,她一直对猎人愤怒难耐,无法释怀。但是在看到狼群对待生命的态度时,她决定要有所改变。
当狼群中发生不幸的时候,它们会悲伤,会哀嚎,有时候也会选择殉情,但是没有一只狼会质疑生命的意义。只要给它们时间,它们总会开始新的生活,去狩猎,去哺育下一代,去关爱群体中的其他狼,努力活在当下。
可惜的是,人类却仿佛失去了这种能力,总是喜欢缅怀昨天,思考明天,却不敢直面今天。
豆瓣上有一个讨论,疫情结束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我想,首先还是要正视生与死的问题,对于这一阵子积累的情绪,需要做一个疏导。总归还是要走出这种情绪的,跟狼多学习学习吧, 恢复内心的平和,去接受和适应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
活在当下,为自己,也是为亲人。毕竟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7、观察狼,认识狼,理解狼的智慧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中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以此来推断,狼群应当生活在自然境界。但是在社群中,它们会思考,会交流,会悲伤,可以看到每头狼都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每头狼都会为群体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狼群比某些人类更像是生活在道德与天地境界。
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分析狼性,学习狼性,不能只看到狼凶狠、野性、拼搏的那一面,更要学习到狼的生存哲学观,它们的家庭观,它们与不同种族共处的能力,它们面对生死的态度。
观察狼,认识狼,理解狼的智慧。埃莉·拉丁格《狼的智慧》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更深的思索。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