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坤叔注册公益组织“千分一”遭拒,引起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注。在汪洋的批示下,去年10月1日,“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注册成功。其后,全国媒体蜂拥而至,坤叔成了镁光灯下的焦点。如今,一年过去了,执着且直率的坤叔,不讳言注册带来的困扰,直言“有点后悔”。
公益组织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不断涌现,但由于没有合法身份大大增加了相关组织开展公益事业的难度,难以公开宣称公益理念,甚至开会都不敢留下记录,所以多年来民间公益组织一直在努力争一个“名分”,坤叔亦是其中一员。
坤叔本名张坤,曾为民营企业家的他自1998年建立起自己的助学团队,一直为“转正”努力却常年无果,如今心愿得偿为何反而感觉“后悔”?坤叔表示,注册后要应付官方一些报表、总结、报告,不断有官方、民间的慈善活动要参加,在时间和精力上都疲于应对。
通过坤叔的描述可知,他的“后悔”并非来源于注册本身,而是来源于获得正规身份后,公益组织面临的新问题。公益事业组织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唯有如此,方能以合法的方式、便于监督的形式开展公益活动,并在组织化的基础上增强专业性。最直接的一项益处是,此前公益机构若以公司身份注册则需缴纳大笔税款,若想免税只得将资金捐给政府,而注册为“社团法人”,才能以法人身份与企业签约合作公益活动,亦能开立公对公账户接受捐款,并获得免税资格,这对公益组织的专业化稳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坤叔的困扰无疑有部分来自于其明星效应(如记者采访),但也有部分是注册后的公益组织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坤叔提及需应付官方的总结、报告以及参加官方及民间的研讨会,花费精力的同时亦对公益项目发展无甚帮助。民政部曾提出,要减少行政干预,实现政社分开,即赋予民间公益组织更多的自主权。但自主权的内涵,不仅应包括组织的直接注册、公益项目的自主选择,亦应包括时间的自主分配。行政色彩较浓的总结报告以及“推不掉”的官方会议,若占据了组织的大量时间,亦不利于公益组织的内部建设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
再者,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各地由官方牵头建立起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申请获得评审通过的社会组织将可入驻并得到培训。政府的大力支持必然会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但这些与官方关系密切的社会组织将很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而独具吸引力。如何防止入驻机构变成只捞资源不服务的空壳机构,统一的培训是否会影响民间组织本身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方向从而变相重塑官办慈善垄断的模式,在资源倾斜之下小社会机构如何寻找生存空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除了外部环境的改善,公益组织自身亦亟待提升。此前,不少公益组织是凭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一腔热血,但在注册之后,就必须面对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最直观的一点是为达到规范标准而导致的行政成本增加,在尚未建立完善体制的公益事业中,规范化的成本短期内很容易变成一种无用功,但若能用以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以及财务透明度,对组织的长期发展是有益处的。
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已按照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和登记一体化来进行直接登记,而今年5月1日起,广州亦全面铺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无须再找业务主管单位挂靠。一系列社会组织的相关改革令人欣喜,但这不能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所有问题,反而对服务型政府和公益组织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着坤叔“转正”周年之际,聚焦公益组织所面临的压力有其标志性意义。纾缓公益组织面临的压力,需要政府放权、健全相关法规以及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评审,亦需要公益组织自身在信息公开、专业性以及自律性上作出更大改善。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