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报告显示东方白鹳濒危:湿地锐减致难以栖身

2012-12-10 20:20

来源:新京报|2898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东方白鹳繁殖地的东北,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的垦沼造田、乱砍滥伐,致使东方白鹤的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乱捕滥猎,东方白鹳数量锐减。在越冬地鄱阳湖,层层密布的天网、屡禁不止的盗猎,让长途奔袭至此的东方白鹳步步惊心……

ico

志愿者们为东方白鹳在大树上搭建的人工巢,今年有5只东方白鹳在这个巢中出生成活

 

志愿者们为东方白鹳在大树上搭建的人工巢,今年有5只东方白鹳在这个巢中出生成活。

 

  一个月前,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至少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遭投毒死亡,11月21日,唐山乐亭再现东方白鹳死亡事件。

 

  稀有动物遭遇荼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1月22日起,新京报联合“让候鸟飞”公益项目发出倡议书,同时组织成立“保护候鸟媒体联盟”,呼吁中国境内候鸟迁徙廊道上的主流都市媒体,共同倡导全社会关注、保护候鸟。

 

  截至11月底,“保护候鸟媒体联盟”的数量已扩展到了55家,联盟多个媒体对当地候鸟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报道。

 

  在中国,东方白鹳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它们繁衍、栖息的环境,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近日,新京报记者分赴东北、环渤海、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等地,探访东方白鹳的繁殖地、迁徙中停地、越冬地。

 

  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东方白鹳大型调查报道,从北至南,全面展现东方白鹳在繁殖地、栖息地、越冬地的生存现状,以及它们遭遇的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初,分布在朝鲜、韩国的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已经灭绝,而我国东北地区的东方白鹳,光繁殖数量就超过1000只;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吉林地区已难见东方白鹳繁殖,黑龙江全省的繁殖数量亦不足50只。一份调查报告里显示的数据变化,足以呈现东方白鹳的濒危。

 

  繁殖迁徙之旅步步惊心

 

  新京报记者调查得知,在东方白鹳繁殖地的东北,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的垦沼造田、乱砍滥伐,致使东方白鹤的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乱捕滥猎,东方白鹳数量锐减。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东方白鹳迁徙的“咽喉要道”——渤海湾沿线的关键区域的滨海湿地消失了59%,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湿地消失。

 

  湿地是东方白鹳繁殖、中停的必要环境。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中停的重要“加油站”,在这里,自然保护区附近建起化工厂,围垦和养殖加剧了湿地的破坏。受迫于全国迁徙路线艰难的现实,一部分东方白鹳甚至丧失迁徙习性,留在了当地。

 

  在越冬地鄱阳湖,层层密布的天网、屡禁不止的盗猎,让长途奔袭至此的东方白鹳步步惊心……

 

  在这条候鸟的迁徙之路上,亦可见到很多努力。黑龙江、吉林等地的科研工作者已对东方白鹳进行人工招引,并初见成效;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决定建设瞭望塔;山东东营保护区内,由于保护得当,东方白鹳在当地繁殖数量上升;而在鄱阳湖,当地政府部门的打击行动一直未曾停止……

 

  呼吁湿地保护立法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和栖息地,是沿途22个国家共有的自然遗产。

 

  报告说,必须采取许多措施来长久保护这些资源。除非做到本区域高速经济发展与充分的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否则经济成果是短命的,极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毁灭经济成就,代价高昂的生态灾难将会频繁发生。

 

  同时,对现有的东方白鹳资源及其生境要减少人为破坏,尽可能地维持改善现状;在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开发时,一定要留出适宜的生境,主要是沼泽湿地、水域面积及筑巢乔木以供东方白鹳生存。充分利用尚未开发的沼泽地,及早地规划出沼泽鸟类自然保护区。

 

  然而,在中国,目前仍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保护湿地的法律,这使得候鸟栖息地保护成为纸上谈兵。

 

  东方白鹳

 

  ●特征: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体长约1.2米,翼展近2.2米,除飞羽黑色外,余部体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区和脚为红色。

 

  ●食物:主要以鱼为食。也吃蛙、小型啮齿类、蛇、蜥蜴、软体动物、蜗牛、节肢动物、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和昆虫幼虫等。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球数量已约2500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习性: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繁殖:繁殖期为4至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我国东北繁殖地,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栖息和活动远离居民点,高处筑巢,每窝产卵3至5枚。

 

  ●迁徙: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在我国繁殖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江平原、兴凯湖,吉林省向海、莫莫格等。

 

  ●迁徙地:辽宁省沈阳、大连、营口,天津和山东长岛、东营等地。

 

  ●越冬地:江西鄱阳湖、安徽升金湖等。

 

  保护区湿地缩小东方白鹳筑巢难

 

  东北地区多个自然保护区遭遇缺水干旱,威胁东方白鹳搭窝繁殖

 

  2012年的最后两个月,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于国海,心里“有点冰火两重天”。

 

  日程被各种会议填满,“美丽中国”被反复提起,让他和同行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更受重视了。天津北大港东方白鹳集体中毒的事情,则让他的心咯噔一下,“难受、愤怒、没辙”。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在吉林省白城市,是东北地区东方白鹳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距离天津北大港1300余公里。依据东方白鹳的迁徙路线,在到达北大港湿地前,东方白鹳会三五成群地在此停留集结。

 

  公开资料显示,十几年前,莫莫格保护区内能有七八百只东方白鹳出现。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近10年监测到的东方白鹳数量停留在百只左右,少的时候不过40只。

 

  “今年路过莫莫格的东方白鹳有200多只,10年中最多的一次。” 于国海说,今年春夏之交,东方白鹳较往年明显增多,“大家都高兴坏了。”

 

  几个月后,天津北大港20只东方白鹳被人投毒死亡。

 

  “鸟儿是长翅膀的,在我们这里保护得再好,迁徙路线上出现问题,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他说,“希望有这么一天,人类能真正尊重自然,能够意识到如果有一天湿地没了,鸟没了,人类也就没了。”

 

  人工招引东方白鹳繁殖

 

  东北地区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地,早年每到三四月份,成群的东方白鹳迁徙至此,在合适的环境中择址营巢、繁衍后代。

 

  于国海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超过1000只,上世纪80年代的垦沼造田、乱砍滥伐,致使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乱捕滥猎,东方白鹳的数量锐减。为保护野生动物,上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相继建立自然保护区,于国海成为第一批工作人员。“当时谁知道保护区是啥玩意儿,感觉就是被流放了。”于国海说,那时候保护区的概念就是,“其他地方野生动物都活不了了,围起一块地给它们用,再也不能变。”

 

  位于吉林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于国海第一个工作地点,也是吉林省除莫莫格外,东方白鹳另一处迁徙停歇地。

 

  河沼棋布、草木肥美,鸟的天堂,在那里于国海认识了包括东方白鹳在内的近300多种鸟儿,起初“被流放”的心情彻底被治愈。

 

  随着东方白鹳数目的骤减,于国海开始接触相关的科研工作。

 

  “为什么听到东方白鹳被毒杀的消息大家都这么愤怒?”于国海说,东方白鹳每巢产4至6枚蛋,由于食性单一,如果不依靠人工投食,全部成活的概率很低。

 

  于国海曾用105天,“寸步不离”观察过一对东方白鹳。它们产下5只小白鹳吃不饱,于国海每天提2斤鱼喂食。

 

  “天津一下子就死了20只,多少人一年甚至几年的劳动都付诸流水了。” 明年就要退休的于国海叹着气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方白鹳在东北地区自然巢繁殖越来越少,为恢复不断骤减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对东方白鹳进行人工招引工作。

 

  “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但随着湿地的大面积破坏,东方白鹳能够选择的筑巢地点越来越少。人们就给他搭建人工巢,吸引东方白鹳来繁殖,而后再进行科研工作。”于国海解释。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