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无论下面发生什么,我都拒绝接受“陈光标好新闻奖”。
据说有位公益老大出席任何场合都会问一个问题:陈光标来不来?他来,我走。这基本代表中国公益从业者对陈光标的主流态度:暴力慈善,避而远之。
不过,在一般围观者的印象中,陈光标却不是一个很差的标签,例如在抱怨空气差的时候,大家会想起陈光标卖空气。我所说这个“普通公众”有两个来源,一是在微博上随机搜索取样,一是平时跟我的朋友聊起陈光标,当然好多朋友都觉得陈光标的策划品味有点差,可是有一个前提是现实的朋友和微博的朋友经常提及的:他毕竟捐了钱,总比贪官污吏好。
冒着公益朋友与我绝交的风险,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解决公益从业者如何对待“好人陈光标”这个难题。我想至少比避而远之好点。相信很多好学的同学读过《怪诞经济学》,书中谈及经济学的“相对论”,里面讲到,如果我们想一个东西卖得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抛出一个“价格诱饵”,例如《经济学人》征订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单订电子版59美元,第二是单订印刷版125美元,第三是电子版加印刷版125美元,绝大部分读者都会选择订第三种,太超值啦。这里最为巧妙之处在于设置了一个“价格诱饵”,印刷版125美元,这是让读者选择第三种的催化剂。
不管怎么看,陈光标都有极好的条件成为公益从业者的“价格诱饵”,标哥是个永动机,上面有啥关于公益慈善的号令或者社会有啥大的慈善需求,他会第一个发动,不管是环保倡导、赈灾,反应很快,公众会审视这个慈善产品,犹豫是否买账,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专业公益慈善团体能够给出一个同样吸引眼球,并且比标哥更为专业的慈善产品,公众会一下子就买账了。
上次标哥穿着绿衣服找一群企业家一起搞环保街头秀,吸引不少关注目光,为啥我们专业的环保团队没能搞点行为艺术街头秀,而且搞得更专业更抓眼球呢?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专业公益团队与陈光标的合作,究竟是公益从业者从来没有伸出手去,还是陈光标拒绝合作呢?
与“陈光标”相处同样是公益从业者自我修炼的一个方式,有些朋友有个危险的倾向:只相信自己认定的真理,只接触自己认可的人,只了解自己能够理解的事。我们憧憬一个怎样的社会,首先需要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社会里的人。接受多元,至少是基本要求之一。
作秀有表演欲,善良有恻隐之心,得瑟有点二,有点迎合上意,这些定语在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可以能出现,把它们综合在一个人身上,为何就无法忍受,这其实是个问题。
记得陈光标曾经到台湾向穷人大派金钱,记者就此事问政要吴敦义有何看法,他说,只要是行善社会都应该给予肯定,如果做的人很得宜,受善的人就会更肯定,就会得到更多掌声。我不得不说,这才是最为得宜的处世方式。(刘敬文 晶报《深圳公益周刊》主编 )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