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大型会议的结果都无非是:
1)乏味的妥协,承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行动;
2)一些政府和官员的陈词滥调,诸如“会议是成功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环保团体的失望、推卸责任和谴责,用那些他们最喜欢的“每日一词”——表面麻痹及“缺乏政治意愿”。
同时,《京都议定书》过期了,承诺瓦解,一次新的国际协议几无可能。正如一位参加会议的资深领导人对我说,“我们都知道这个过程是浪费时间。只是不知道如何终止。”
更糟糕的是,这些国际谈判又进一步的徒劳而返。在美国,有人说缓解气候问题的责任是其他国家强加给美国人的,必须抵制。在欧洲,高级政府顾问们则主张欧洲应当放弃在气候缓解上的带头身份,“以身作则”的方法就是在削减欧洲的竞争力。中国对西方试图告诉它应该什么自然也感到愤愤不平,谈判破裂后西方记者便推卸责任。国家因气候变化而陷入危机而愤怒并对缺乏进展感到沮丧。总之,这些谈判已造成一个有害的气氛。
谈判不再有意义
我们必须放弃“有一个国际性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的想法。这是个错觉。绝不可能实现,以这个目标作为背景进行谈判只会产生对抗,而非合作。许多代表团不再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相反,有的专注于推动其他人做出让步,而有的只是要确保没有可能会危害到他们国家利益的条款被写入决议。这种负面影响使空话和麻痹升级成怀疑、不信任、对抗和责备。新兴环保组织无休止的公开谴责进一步加剧了负面氛围及政府的受困心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只可能是毫无进展。
从谈判到对话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压倒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首先,是积极合作的氛围。先做到这点——久而久之——联合国会议会转化成有成果的会议。政府代表团应与人分享他们做了什么,如何做,认识到了什么,以及有什么计划去实现进一步发展。其他国家的政府可以从中采用符合各自国情的经验。利益一致的小国家集团,倘若愿意,可以形成正式的联盟来一起实现进步。更大的,富裕的国家可以在双边基础(在多哈,原则上部分认可)上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让会议变成交易决策会议,使大家都能把希望聚焦于积极的成果,不会被指责是罪魁祸首,也不用总想着明哲保身。意愿参加会议的环保组织应该改变他们的措辞,将指责抱怨变成对成果的鼓励和庆祝,虽是小变化——却也是提供支持的新举措。
有人会觉着不满,认为这意味着没有可衡量的目标,没有可以示人“交付成果”,等等,等等,等等。当前的进程不仅得不出有意义的目标或缓解排放,还让气氛变得有害且没有成果。
展望未来,第一步是要把围绕着气候变化的文化氛围从尖锐抱怨且敌对的谈判转变成一次对话。从内疚和指责转变成一个共同实现进步的愿望,尽管步履艰辛。请那些认为解决问题比建立合作还要紧迫的人,诚实地评估两者权衡得出的结果,为何有人相信这个十年里都不凑效的方法有可能会在明天或2015年奇迹般地成功呢?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