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Marlene申请大学那年,Laurene是她的导师。Marlene住在帕洛阿尔托(Palo Alto)东面一个有点乱的社区。每隔几周,她们会在这里见面,同时,她们保持着邮件来往。直到Marlene成为了加州伯克利大学(U.C. Berkeley) 的新生,无意间看新闻,才知道她的这个导师是Steve Jobs的妻子。
Marlene能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得益于Laurene Powell Jobs协助创立的“大学通路”(College Track)这个非营利组织。这个机构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课程辅导和课外活动,帮助他们进入大学。自1997年创立至今,已经帮助了1400名学生,其中90%进入了大学。多年来,Ms. Powell Jobs为这个机构注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虽然她同时也支持不少其它的慈善事业,可是她刻意选择停留在公共视线之外。
这个低调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13年5月。之后,她开始频繁出现于公共媒体,为修改移民法呼吁倡导,甚至前往国会山,努力通过影响立法,为非法移民的孩子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熟悉Ms.Powell Jobs的人都知道,作为个人,她更乐意享受低调、平和的生活,可是为了她所信仰和投入的事业,她不惜站到前线。
或许没有多少女性拥有的财富,可以与Laurene Powell Jobs和Sara Blakely相提并论, 而她们两人,自然也不能代表女性慈善的全景。可是,她们的决定背后,却揭示了一个不容忽略的趋势—女性正在而且会继续改写全球慈善的格局,而女性在慈善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先来看一组数据吧(目前关于女性慈善研究的数据不多,这组数据以美国为背景):
· 51%的博士是女性,67%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
· 女性掌管着超过1000万个企业,年收入超过1.1万亿美元,80%的消费购买决定都是女性做出的。
· 据IRS统计,美国50%以上的私人财富掌握在女性手中。
· 在接下来的40年里,将有41万亿美元财富实现代际转移,女性将会继承其中的70%。
女性户主的家庭比男性户主的家庭更乐于慈善捐赠,年均捐款额也更高–女性年均捐赠占其收入的3%,而男性年均捐赠占其收入的1.2%。在几乎所有同一级别的收入水平上,女性捐赠都比男性更多。
这些数据表明,女性将拥有和控制越来越多的财富,而女性对于慈善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女性在慈善中的独特作用,除了数据中所体现的捐赠倾向和捐赠金额,还体现在其它诸多方面,如:美国非营利机构从业人员70%为女性;女性比男性更乐于参与志愿者行动;女性对于慈善机构和慈善项目的忠诚度,比男性更高;在选择慈善项目上,女性比男性更重视项目的意义。
在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意识到需要更加重视女性这支重要的慈善力量,协助她们更好地实现志愿者、非营利部门从业者、捐赠人、慈善家这些不同的角色。慈善家以及女性慈善运动推动者Sondra Shaw-Hardy和Martha A. Taylor,从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女性慈善的发展。她们注意到,尤其在过去这几年,女性与慈善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趋势日益显著。慈善行为更广泛更深远地影响了女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女性又反过来重塑着慈善。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慈善面临转型,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要实现这个转型,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公益慈善部门的愿景,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转变。可是,大家是否意识到,女性或许可以成为这个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得益于“妇女顶起半边天”的理念,还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中国女性的发展机会、政企高管比例以及女性企业家的数量,都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包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根据Grant Thornton公司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国企业高管职位中,50%为女性,远高于世界平均的24%。而2013年福布斯全球女性富豪榜上,前15位中,有5位来自中国。无论是职位高低还是财富多少,都意味着中国女性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可是,我们也要看到,著名猎头公司Korn/Ferry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女性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和潜力,她们自身观念上的束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及其影响力的发挥。或许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中国,女性在慈善事业中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发挥。 而正是这样的潜力,让我们有理由对女性在中国慈善中的意义,充满憧憬。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