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

时间:2013-10-8 14:16|查看:2822|评论:0|字体: 繁体

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学名:Hoolock),是长臂猿科下的一属。白眉长臂猿是体型仅次于合趾猿的长臂猿,成年白眉长臂猿的体长可达90厘米,体重6-9公斤。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别不大,但雄性的体毛为黑色,眉毛为白色,而雌性的体毛为灰褐色,胸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深。

外形特征

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白眉长臂猿计有两亚种,我国的亚种(H. h. leucogenys)左右两条眼眉不相连接,体毛较长,为70-100mm,雄性阴毛白色。

白眉长臂猿是长臂猿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头很小,面部短而扁,体长为45—65厘米,体重10—14千克。体毛蓬松,雄兽的体色大都为暗黑褐色,但阴茎处的毛丛为白色,另外额部附近有一道明显的白纹,如同白色的眉毛,因此得名。雌兽的体毛为淡黄褐色,近似灰白色,颊部的毛较为深暗,白色眉纹不大显著。面部裸露,颜色较暗,两只眼睛为褐色,耳朵具有较深的色素,隐藏于毛的下面。

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干似的荡越前进,动作迅速准确。偶尔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营家庭式生活,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坐在树上。杂食性,吃树叶、果实、昆虫、鸟和鸟卵。幼猿8~9岁成熟,冬季产仔,每胎产1仔。白眉长臂猿和其他长臂猿一样,是灵长类学家、心理学家的重要研究动物
 

白眉长臂猿


分布范围

白眉长臂猿生活在云南北部的腾冲、盈江、瑞丽(芒昌、等扎)、龙陵、保山(坝湾)、泸水、陇川、潞西、梁河等县,在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地。白眉长臂猿共分化为2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是东部亚种,其分布区也是现存类人猿分布的最北限,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云南铜壁关、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这个珍稀动物,但它的野外数量仅有100只左右了。在18世纪以前,白眉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曾至少分布到广东大陆西南的罗定一带,而现在只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可见其历史变迁也是非常巨大的。

白眉长臂猿为东洋界缅甸--中国亚区的特有种,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保山、腾冲、盈江和陇川。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和缅甸北部。

生活习性

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m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迁移。严格树栖,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白眉长臂猿群体较小,一般一群3-5只,为单雄单雌配偶系。春末夏初产仔,每年1胎,每胎1仔。7-9年性可熟。

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很少下地活动。在森林中,轻舒猿臂,手脚并用,疾如飞鸟。喜食野果和嫩芽、嫩叶,也吃昆虫和鸟卵等,过着“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式生活,也同自己的幼仔组成一个小的群体,占据一块大约面积为30—40公顷的领地,并且每天早上起来都发出大声的啼叫,声音好像“呼——克,呼——克”,所以,它又被叫做呼猿,或呼洛克猿。

生长繁殖

白眉长臂猿每年9月至翌年2月发情交配。交配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雄兽和雌兽都用前肢紧握树枝,面对面地悬挂于空中,用后肢相互搂抱腰部,下腹部紧贴,交配时臀部不断地颤抖,时间持续20秒钟左右。另一种是雄兽在后,雌兽在前的面对背蹲坐式,交配时雌兽的臀部高抬,低头或转头回望着雄兽,雄兽则在背后紧抱雌兽,臀部连续抽动,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分钟。交配时雌兽发出一种低而急促的哼叫声,交配之后雄兽则表现得很兴奋。雌兽每年产1胎,怀孕期为7—7.5个月,每胎产1仔,初生幼仔的体毛为乳白色,6个月后变为灰黑色。7—8岁时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0—30年。

种群现状

50-60年代,白眉长臂猿在云南西部有较广泛的分布和较多数量,仅腾冲县就有数百群,总数不少于500只。80年代末,数量已大大下降,估计仅有100-150群,250-400只(马世来、王应祥,1988)。1994年,兰道英等重新复查时认为有50-100群,200余只,其中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和保山)20-50群,100-150只;腾冲尖高山(古永和苏典)一带30-50群,陇川(户撒)4-8群。西永,苏典和户撒的长臂猿多在中缅边境两侧分布。

白眉长臂猿已被列为我国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已有两个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省级〗)对白眉长壁猿进行保护。这两个自然保护区建于1980-1986年,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5.8万公顷。保护区内的白眉长臂猿数量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教育,当地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已能比较自觉地对白眉长臂猿进行保护,偷猎现象已基本被制止。但是,目前白眉长臂猿仅有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生活于保护区内。特别在中缅边境沿线地区,缺乏保护区和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种群数量还在下降。

保护措施建议:

1. 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中缅边境地区,以提供保护管理决策资料;

2. 加强现有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培训人才,给以资金和技术的保证和支持;

3. 通过国际合作,在尖高山中缅边境白眉长臂猿分布地区建立禁猎区和禁伐区,保护其生境和该地区残存的种群。

致危因素

1、本种致危的主要因素在于栖息地被破坏,特别是中缅边境一带,森林砍伐的规模越来越大,且尚未有效地制止。当地民族的刀耕火种也威胁着大片的白眉长臂猿栖息地;

2、狩猎是次要的致危因素;

3、种群分布零碎,群与群之间相隔较远。近交衰退严重,造成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繁殖性能降低;

4、性成熟脱离群体的青年猿,因找不到配偶而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保护级别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1997

IUCN濒危等级: 资料不足 生效年代:1996

IUCN濒危等级:EN 生效年代: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