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英国“合作社集团”(The Co-operative Group)发布的最新一期“良心消费市场报告”(Ethical Consumer Markets report)显示,英国的良心消费金额已经临近500亿英镑大关,且约有半数的消费者避免购买在社会责任方面声誉不佳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察觉并开始重视这样的趋势。
成功销售良心商品的决定性因素是:慈善机构能否凭借平时营运累积的洞察力与专业性,提供更高品质的社会产品及服务。要成为一个有效率的慈善机构,通常需要这样一群专家:他们对于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充分的理解、对服务的社群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并熟知进入市场及目标人群的管道。
那么,慈善机构将其服务商品化是否较商业组织增加社会回馈更为容易呢?
长久以来,慈善机构都是向企业推广他们的理念与品牌而获得赞助,但现在的消费者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模式与行销方法。通过行善社会自给自足、维持良好运作才是现在消费者愿意支持的对象。无论是针对民生消费品、健康或教育产品,甚至是金融服务等,慈善机构都大有潜力进行商业化尝试,也能启发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方向,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慈善机构都不知道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开始“贩售”服务,或是创造产品及服务的生产线,这些都渐渐成为部分慈善机构核心工作的一环,有些也采取在闹市区设点贩售的商业模式,以提升形象与商誉,但目前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当然,慈善机构结合商业活动也有风险,但几个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样的尝试很值得。例如“高龄英国企业”(Age UK Enterprises)利用其对老年人需求的理解,针对50岁以上的人开发高端商品,如旅游保险、行动辅助器材等,并成功在2011年12月累积收入超过2000万英镑。
针对如何将慈善机构企业化问题,“社会投资服务顾问公司”( Social Investment Consultancy's) 提供了以下建议:
1、多与赞助者沟通。如果你的计划具永续经营的愿景,资助者将更愿意提供赞助,这能为组织争取更多资金。
2、做好投入资金的准备。虽然新创企业不一定要砸下巨资,但需要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慈善机构在招聘方面需要有商业化思维,也就是说要聘用最佳人才,而非只重新分配工作给原有员工;另外也要在品质管理、品牌创造及行销上进行投资。
3、最重要的是发挥优势。慈善机构创立的企业应从其相关领域开始,或与其核心工作相关;若非如此,将无法发挥已有资产的优势。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