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雕
白肩雕
白肩雕(Aquila heliaca)与金雕非常类似,个头略小,体长为80厘米,翼展为200厘米,属于猛禽家族的鹰科。
白肩雕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西亚和中亚。西班牙白肩雕生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前认为和白肩雕是一个物种,如今由于在形态学、生态学和特征的不同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
冬天,白肩雕迁徙到非洲、印度和中国。欧洲,白肩雕是濒危物种,在它曾经分布的地方如匈牙利和奥地利几近消失。如今欧洲只有潘诺尼亚平原地区白肩雕的数量在上升,主要在匈牙利北部的山区和斯洛伐克南部,其中匈牙利白肩雕的数量约为70-80对。
奥匈帝国的君主曾经将白肩雕选做纹章上的动物,但是并没有对这种动物有所帮助。与其他雕不同的是,白肩雕喜欢栖息在小树林的田野,而不喜欢生活在山脉、大型森林或树木稀少的草原。
白肩雕将巢筑在树上,周围没有其他树木,因此这些巢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白肩雕也可以观察周围的情况。白肩雕用树枝筑巢,加以草与羽毛。
每年3-4月,雌雕产2-3枚卵。孵化期为45天,通常只有一只能存活下来,其余在长成过程中死亡。
白肩雕主要吃美洲黄鼠,也扑食啮齿目、貂属、狐属等哺乳动物及鸟类。
白肩雕
亚种
白肩雕指名亚种(学名:Aquila heliaca heliac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辽宁、河北、河南、青海、陕西、甘肃、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埃及。
种群现状
1990年成立的东鹰皇工作小组于2006年提出保护行动进行调查,在亚洲(特别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确定白肩雕繁殖和越冬地和迁徙路线实现有益的林业政策。提高公众意识,参与保护活动。而且非法砍伐树木影响了它们的生存,导致其生存生境的丧失和改变,人为的干扰,毁坏鸟巢和捕捉非法贸易加上农业扩张威胁等。再加上人类的狩猎,及其他死亡因素也可能构成它们的迁徙路线和越冬区威胁。
1994年被评为全球性易危物种。不常见的季候鸟,种群数量仍在下降且已濒危。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地区。有时迁徙时见于东北部沿海省份,越冬于青海湖的周围、云南西北部、甘肃、陕西、长江中游及福建和广东。每年有少量至香港。见“达贲湖自然保护区”。中国各地发现白肩雕的记录,显示1994年调查总共在6个地点发现11只次。白肩雕在深圳湾东侧的双子鲤鱼山有7只。2005年兴凯湖候鸟迁徙简报记载,发现白肩雕2只。2013年9月在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风景区,发现2只白肩雕,一雌一雄。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
列入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