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到来,街头救助工作再次成为各个救助站工作的重点。与往年不同,今年北京市东城区的救助工作增加了社会组织的参与,朝阳区七彩昀社工事务所与东城区救助咨询站签订购买协议,专业社工将介入社会救助工作。目前,七彩昀社工事务所正在招募社会志愿者队伍,准备在近期开始街头外展救助,并希望探索出一种有公众参与的社会救助模式。
专业性是社会组织的优势
据七彩昀社工事务所创办人樊建兵介绍,东城区救助站正在招募志愿者,马上要展开街头外展工作。“街头救助的工作,政府并不好做,救助要本着自愿原则,政府提供救助比较被动,不提供救助也很被动。”樊建兵说,“社会组织正好可以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也可以慢慢影响更多公众了解流浪乞讨者这个群体。”
此前某公益组织给街头流浪者发了崭新的棉被,转手就又被等在旁边的人低价买走了。对此,樊建兵说,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为他们服务,要充分了解他们,也要周全考虑很多细节。对于不愿意来救助站的人员,可以给与现场救助,满足他基本的衣食需求,但是就没有必要发新棉被棉衣。做好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专业性正是社工的优势所在。
社工介入职业乞讨前期处理
流浪乞讨人员中,对开展救助工作影响最突出的是职业乞讨者。樊建兵指出,严格来说,首先,职业乞讨不是救助对象,因为他是以乞讨为职业,以牟利为目的,而不是以生存为目的。其次,职业乞讨更应该是城市管理中的问题,而且目前法律中对乞讨行为并没有什么规定。“我们的观点是,可以不禁乞讨,但可以禁某些乞讨行为,比如强讨恶要的。”
职业乞讨的处理对于公安部门来说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樊建兵认为这也正为社工提供了一个工作领域:前期可以由社工来对明显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进行取证,然后再交由公安处理,这样会减少执法成本,也会对职业乞讨有一个约束。
还可以通过宣传让公众知道怎么鉴别职业乞讨。怎么辨别?“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问他‘去救助站吗?’职业乞讨者基本会说‘不去’。因为这会耽误他们做生意。”樊建兵说。
个案关怀更重要
除了在街头开展外展救助而外,对主动找到救助站的人员开展个案工作也是社工介入的重点。
很多在其他地方看不起病的人会来北京。“大多是病情比较严重,家庭很贫穷,如果病的是孩子可能会被遗弃在北京,大人的话就自己找救助站了。救助站至少会尽量保证服务对象病情平稳。”这在救助站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樊建兵解释:“每年救助站用于这部分的医疗经费,我了解的,朝阳区大概每年将近200万元。”
除了这一类,主动来救助站求助比较多的是务工无着的人,他们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生活来源。年底还会有特殊人群:没有拿到工资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另一大类群体就是职业乞讨人员,他们很多是公安、城管在执行公务中送过来的。还有就是走失的人。
七彩昀的社工王嘉是救助站项目的负责人,她曾经处理过的一个个案的对象是一位患癌症晚期的老大爷。由儿子陪着来京治病,但家里很穷,带来的钱都花光后,他不愿再连累儿子,让儿子回家,自己留在北京,然后通过医院主动申请救助。在接到医院消息后,王嘉跟救助站的同事前往现场,“从老大爷当时的神态,能看出来他处于一种绝望的心理状态。”王嘉说,“但比较遗憾的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来得及进行临终关怀。”在转到救助站定点医院后,老大爷没几天就去世了。救助站帮老人在北京办了丧事,也想办法联系到了他的儿子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