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锦上添花,只雪中送炭
刚结束环国公益之旅,雅安便发生了420特大地震,刚回到北京的卢柏克立即再次动
身,赶赴震中,看是否能提供什么帮助。
四月二十三号到达之后,芦山县城遍布了救援队伍、公益机构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卢柏克感觉自己所能帮上忙的地方并不多,于是就同几名记者和志愿者徒步进入交通极其不便的宝兴县苟山村。
苟山村本就地处深山,加上震后被泥石流和塌方阻断了道路,所以几乎没有志愿者和物资到达。当他们五六人翻山越岭,背着矿泉水和方便面到达时,村民都感动地留下眼泪。之后卢柏克心中却久久不能平复,他想,这里是最有需要的地方,他应该呆在那里给那些不能下山上学的孩子们开一所帐篷学校。所以他第二天自费买了帐篷和学习用具,带着三个在县城临时加入团队的志愿者,回到了苟山村。
在经过了村干部的同意和乡亲们的热烈支持后,“柏克旅行公益”的帐篷学校正式开课。他们和村民们同吃着泡面和咸菜、同睡在漏雨潮湿余震不断的帐篷里,带着孩子们上课玩耍,随着团队的支教老师们的渐渐到来,帐篷学校的孩子们也逐渐多起来,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到了四五十人。山顶的顺江村看见帐篷学校效果如此地好,就邀请他们上山,提供帐篷、生活用品和教具,这样一来,第二所帐篷学校也很快地开课了。
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之外,卢柏克从网上找到资深的心理专家和幼教师,同时给家长进行辅导,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并明白教育的意义。他与他的团队也为村里在此次地震中失去双亲的两兄弟罗鸿和罗乾丁联系到了直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资助、为天生不会说话的7岁的宋明娇联系到了全额手术费与手术医院、另外一名孤儿的生活费学杂费也已经落实…
卢柏克说,许多人都问他,在苟山村的这三个月到底做了个啥,他每次都会笑着回答:“我们陪伴孩子们和乡亲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722甘肃定西地震”发生时,卢柏克正在从北京前往广州去拜访他佛山咏春拳师父的火车上,手机新闻就刷刷刷地跳了出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一瞬间卢柏克身上的血就热了起来,满脑子除了回老家救灾就再也没了别的想法。于是当到达下个站石家庄时,他便立刻下车转了开往甘肃陇西的列车。
抵达震中梅川镇后,卢柏克发现几乎所有家庭的房子都已无法居住,房屋倒塌的分到了帐篷,没倒塌的那些就没有,但又不敢重新回到满是裂缝的屋子里住,于是只能在自家的拖拉机或三轮车上搭一层塑料纸再垫床褥子,就靠这遮风挡雨,一家人都睡在里头;三家一袋米、一家三袋泡面和一打矿泉水。
有了上一次雅安的经验,他迅速地募集好作为支教老师的队员,并经过两天的考察和分析,最后决定在同样位于山上、几乎与外界隔绝的车路村大子湾社建立帐篷学校。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这一次,他们同样选择去做后者。
一路换了越野车、拖拉机和摩托车,又走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群山中的车路村,村民们极其热情地帮它们开辟出来一块土豆地,并搭上四个帐篷作为课室和老师们的宿舍。
第一天上课便来了五六十个孩子,他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着实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但和他们渐渐熟络过后,就会发现他们虽然不好控制也没有什么纪律和礼貌可言,比城市里的孩子要淳朴天真太多。
十个支教老师中,有师范大学生、白领、美术老师、电脑工程师和文学功底不错的建筑工人,年纪都在二十至三十之间,各自负责孩子们的不同科目,而卢柏克这个校长,则负责帐篷学校总的管理和策划。在此期间,他通过不同渠道给车路村对接到了给受灾家庭按受灾情况不同,以每户从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现金资助,给帐篷学校和帐篷图书馆联系到大批的文具和图书。
直到今天,车路村大子湾社的“柏克旅行公益”帐篷学校和帐篷图书馆依然还在,有志愿者在课后为孩子们进行辅导,帐篷图书馆也经常有孩子在里面阅读。卢柏克说,救灾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他会经常回去的。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