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网络劝募效果缘何差强人意

公益评论|2014-5-16 10:25

作者:枫林|1517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微博劝募效果为什么一开始很好,而现在越来越差?你有了解本质原因吗?

 

  原因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很复杂,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自己最早来到微博时的一个状态吧。微博呢,是一个很自由很自主,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声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微博完全不同于传统网站模式,而是是一个可以很个性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个人在上面都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以贴近生活或自己特定爱好与圈子为内容源,发出个性的内容,在这个发声的过程中与相近爱好或圈子,生活状态的人其它人产生互动,于是与陌生人有了交集。慢慢的你也就有了自己读者,有了自己的一个泛圈子。

 

  然后在这个圈子里,你有一些求助出来,大家一个是基于同情心,更多是基于对你的信任,所以能够出钱来。

 

  但慢慢的,他们发现你的微博成为了一个求助专门发布源,完全没有了生活,那么自然就和大家产生了距离。

 

  而且,由于和你保持这种互动关系。导致更多的求助不停的被推送到他的面前,导致他的信息获取反生了拥堵。

 

  错误的传播方式,只会导致募款效果更差,最终实现的结果是,看起来主动的,却失去了更多救助机会。自然募款效果就会很差呀。

 

  在无数的爱心群里,经常看到多是在抱怨自己做好事儿却被人举报骚扰,对方如何如何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直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反馈者进行批判,类似这样的话语:“我也不为为了我自己啊,我这也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呀,而且你不愿意看可以不看……”是最多看到的。

 

  公益慈善,都是一种需求。由其是慈善,直接是以物质为代价实现捐助人心理的一种需求购买。用一个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不太恰当的说法,其实慈善相当于物质有余的人的一种娱乐。

 

  什么叫娱乐?娱乐目前社会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其实娱乐就是指不以物质为回报,以物质为付出,换取精神上的满足。

 

  而慈善其实就是在满足捐赠人的这个需求。所以只打同情牌是没用的。一定要让有能力的人觉得自己有这个需求,而且钱出的很开心。

 

  与传统商业的区别,无非在于没有利润的分成,营销者不在谋取个人利益。其它的方面,其实和其它娱乐行为,文化产业是一样的。

 

  小生认为,首先要有了这个本质的认知,然后才便于更好的理解当前的现况吧。呵呵,包含自己的行为,和如何行为。

 

  那么借着上面的定义,其实大家在推动每一个项目的劝募过程也是属于营销范畴,而捐助人就相当于是你的顾客。

 

  社交网络变的浮躁,各种营销无处不在,看起来好像手法都很独到,但却已经失去了社交网络最核心的定义。是的,慢慢的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互之间的相互营销,而营销的东西从来不是自己需要的,也难以是别人需要的,于是大众开始后退,赫然演变成了营销圈子的营销秀~各得其乐,而顾客们却已经慢慢消失不见了

 

  试问一下,难道大家上微博来就是为了满屏幕的救助信息吗?或者说如果打开微博几乎看见的全是这些信息,你还会愿意继续在微博上面吗?就像你在朋友圈子看到的信息全是各种营销广告,几乎没有其它信息的时候你还愿意在朋友圈子里转吗?

 

  总而言之,虽然是慈善救助,但其实也属于营销的一种,同样属于广告。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的高度,认为自己的推广有区别于其它人。

 

  先要有这个认知,才有可能得到良性循环。

 

  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不能对等的看问题,总认为自己在帮助人,所以就不是营销,就不是广告了。这样的意识,是从根本上认知理解出现了错误。

 

  小生认为,事实上,要改变这个效果,只需要反过来向前推就可以。

 

  让社交网络回归社交网络的本质,才有可能让更多的救助得到救助。

 

  其实任何时候,被劝募对像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在那个受益人可怜,但事实上对于微博或者微信这种圈子来讲,是因为你。

 

  这是与传统媒体和常规公募的本质性区别。虽然网络社会救助项目操作是一种公募行为,但就从操作层面来讲其实更接近于私募。

 

  首先要把自己的信息平台做成大家能够或许自己想看到的优秀内容 ,呵呵 ,让大家在被你的 平台吸引后,顺便关注你的求助信息,本来在很多人的角度,对公益的关注和支持也属于顺手而为 。

 

  就像一份报纸,活着是靠广告,但不能上面全是广告。全是广告,自然没人看,当然也就慢慢没能广告了。

 

  其实做筹款应该怎么做?核心是打动人,打动谁?谁会被你打动?如何让他们和你建立可以被打动的关系?

 

  在这些问题上,思路上,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很多人被眼前的事蒙蔽了。不能站出来看这个问题了。

 

  传播必需有主体,没能主体,全是分散的东西,自然不会有效果,用什么办法去传播也没用。最多只能刚开始因为新颖,所以吸引一些人。但热度一过就不行了。所谓创新,是基于主体的,超越主体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看看现在的朋友圈儿,看看现在所谓的统一发声,导致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呵呵。

 

  要做顺势而为的公益, 要做其需求内的公益,而不是我们强加的需求,强加的慈善,强加的公益。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