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天文生命动物历史地理谜团

搜索

烧死他,还是原谅他,大脑是如何决定的?

生命奥秘|2014-8-8 12:55

来源:果壳网|1161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渴望惩罚恶行是人的一种本能。

 

  渴望惩罚恶行是人的一种本能。基于这种本能,人们对于漫画和影视作品中的超级英雄总是抱有一种崇敬和喜爱之情。

 

  烧死他、吊死他,还是原谅他?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解释了大脑是如何决定对罪犯的处罚程度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会根据罪犯的罪行,在权衡后如何做出最公正的裁决。研究论文于8月3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

 

  通常情况下,人们要求即时、严厉的处罚罪犯,特别是当犯罪行为涉及对他人的身体伤害,或者是犯罪的具体过程非常残暴时。然而不论犯罪行为本身有多可怖,只要人们得知犯罪者并非蓄意伤害,那么大脑的特定区域就能压倒这种本能的情绪反应。

 

  在实验中,30名志愿者需要阅读一系列的情景:一个名叫约翰(John)的主角对另一个人施暴,这个被害者的名字叫史蒂夫(Steve)或玛丽(Mary)。被害者的伤亡情况分为4个等级:致死、致残、身体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在一半的描述中,明确将约翰的行为认定为蓄意,而另一半明确认定为无意。志愿者在阅读这些描述时,研究者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扫描了他们的大脑,以确定大脑被激活的部位。

 

  其中一个“攀岩探险事故”的情境是这样的:“史蒂夫跌落在大石头上,他身上几乎所有骨头都因巨大的冲击力断掉了。他口中涌出的粘稠的、带着泡沫的鲜血堵住了他的哀嚎。最终他因失血过多而死。”研究者们发现,与如实且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相比,当致人死亡的伤害被描述得很血腥时,志愿者们倾向于要求更严厉的惩罚。不过这种差异并不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论文第一作者迈克尔·特雷德韦(Michael Treadway)表示:“这种结果只有当被试相信,犯罪者是蓄意致人死亡时才会出现。如果伤害是无意的,那么充满情绪刺激的描述对惩罚决定没有任何影响。”

 

  也就是说,上面提到的事故中,如果约翰是不小心导致史蒂夫身上的绳子意外滑脱,志愿者们会更倾向于对约翰从轻处罚。神经影像数据显示,如果志愿者们认为致人死亡是蓄意的,那么与情绪激发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杏仁核,对描述的反应就会更为强烈。另外,这些区域与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之间的交流也会更频繁,而后者在决定惩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与之相反,如果致人死亡是无意的,那么大脑颞内侧前额叶回路(temporoparietal-medial-prefrontal circuit)会抑制杏仁核的原始情绪冲动,阻止后者影响大脑决策区域(背外侧前额叶)。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论文通讯作者雷内·马鲁瓦(René Marois)认为:“这真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发现。人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渴望惩罚恶行,即使受害者与自己素不相识。然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认识到伤害是无意而为的情况下,抑制这种情绪冲动。”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这种抑制必然涉及大脑中的一个“调节网络”,而非单一区域。这项研究可以为涉及冲突解决的一系列社会互动提供参考,而不仅限于犯罪行为。

 

  不过,研究者们也表示,他们的发现并不能推广到所有的社会文化形态和历史时期。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看似不严重的犯罪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因为太饿了去偷面包也会被剁手。特雷德韦推测,这种情况可能涉及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某种行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严重程度的看法。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探索资讯
    探索画报
    公益视角
    动物世界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