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地球,到一个文化迥异的国家进行暑期志愿服务,如此高成本的公益模式,值得提倡吗?从经济学视角来衡量,的确有待商榷,但若从影响力考量,这或许是撬动外国志愿者自身和外界大众的一个有力支点。但无论从何种视角,高成本仍需匹配高价值,否则是在侵蚀有限的社会资源,有悖公益的初衷。
抱着探索跨国志愿活动更大价值的想法,7月中旬环球网公益频道和AIESEC主办的《探索中国》公益项目招募了来自波兰、意大利、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希腊、韩国、捷克、巴林、塞尔维亚十个国家的十位青年志愿者来京,按照其个人意愿及志愿岗位需求将其分为4组,分别进入听障、视障、智障、小动物保护方面的中国本土公益组织(天云听力康复、一加一残障、慧灵、幸运土猫)进行暑期志愿服务。
8月22日十位外国志愿者以公益影像展形式将其志愿服务见闻与感悟在北京新水墨意象馆予以真实呈现。希腊、波兰、 意大利 、俄罗斯文化参赞悉数出席,外国志愿者的工作得到合作公益组织的认可,《探索中国》公益项目看似完美收官,但作为活动主办方的我们,却逐渐陷入思考,想在此将项目始末予以真诚分享。
他们探索中国的脚步随着暑期的结束而暂告段落,但我们探索中国公益的脚步才刚刚开始。
思考见闻的价值
在中国境内,外国志愿者并不少见,但多处于“默默来,默默走”的状态,文化差异下的不同视角,沉淀在他们自己的日记或社交网络上,而我们却少有了解,这是中国公益的损失,这也是筹办公益影像展的初衷——见其所见,方能借其所思。
非工作日外国志愿者在京游览的见闻能否被利用,成为中国乡村儿童圆首都梦的一种途径?我们将外国志愿者来京前拍摄的自己家乡视频及在京游览见闻制作成短片,与此同时,少年派(备注)贵州龙额小朋友也将自己乡村生活以视频呈现,通过互联网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眼。
思考不同的真实
十位外国志愿者共在京停留6周时间,这期间并非一心向太阳。与其他志愿者相同,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初期,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期待,习惯从受助者视角去审视公益组织工作,而很少可持续的视角去权衡利弊。作为公益组织与外国志愿者间的第三方,我们试着去呈现被他们忽视的真实,直面质疑。
如他们提到,“当有重要媒体来拍摄,受助者会换上新衣服,而平时他们的衣服两三天才换一次。我们要为这样的公益组织做义工吗?”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我们将更完整的事实呈现出来——这个公益组织为了得到此媒体的关注已经等待了两三年的时间,由于工资待遇低,该公益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远不能应对他们繁多的日常工作,该媒体的报道或将间接带来社会资助,缓解其资金和人力压力,从而为受助者提供更好的生活。
诸如此类抛出疑问,解决疑问的沟通我们每周都在进行,外国志愿者对本土公益组织的了解和认同随之深入,也逐渐开始认识多元中国。
思考服务的高效
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很难让短期志愿者接触更深入的工作,多会直接安排他们从事易上手的简单事务。为了发挥十位外国志愿者的最大价值,此前我们辅助合作的4个公益组织,对志愿岗位需求进行了细化和梳理,希望能做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在外国志愿者来京前,我们将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与公益组织沟通,将相关任务进行前期匹配,如擅长视频制作的外国志愿者会被安排拍摄公益组织宣传短片的具象任务。
此前我们对这一模式较为有信心,认为不会出现志愿者任务不饱和、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但事实并未如此。外国志愿者的高期待和公益组织有限的精力,形成了落差,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外国志愿者的安置依然会对原有团队产生人力消耗,对于人员非常吃紧的本土公益组织来说,这个问题依然没有通过前期的铺垫得以解决——如何发挥短期专业志愿者的价值。
思考社会的参与
1.初尝众筹不易
《探索中国》公益影像展,本想以众筹形式解决活动成本问题,但精心撰写的欢乐众筹文案,却未有欢乐结局。回想起来,因为我们急于以文案的形式彰显活动的不同,却没有给用户一个加入“不同”的理由。与其他成功的公益众筹案例相比,此次我们缺少了带入感,同时作为首期,项目品牌认知度较低,这两点都影响了众筹的结果。
2.与志愿者组织合作
借助好尔公益(本土志愿者服务组织)力量我们招募到众多优秀的中国志愿者,他们的热情和专业程度远超我们的预期。通过此次接触,让我们真实感知到中国志愿者的潜能。其中,海外留学家庭的参与尤为突出,在海外留学的子女回京过暑假,他们英文流利且受其所在院校要求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为十位外国志愿者提供一至两周的寄宿家庭,让外国志愿者服务之余,体验到了中国的家庭文化。
3.借助商业力量
商业领域不乏向善的企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公益项目。《探索中国》虽为首期却得到了澜爵干红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此前没有预想到的,我们的合作可为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计较。对公益的执着,让我们双方快速建立信任。在商业的助力下,让整个项目多了几分底气。
思考项目的效果
公益影像展已过去近一周时间,作为主办发我们仍不能准确评估《探索中国》是否成功,影像展的参观人次,活动专题页的浏览量...这些都不是我们探索的目的,因此无法成为我么衡量项目的标准。
我们要探索的是让公益走入人心的那条小路,让更多人走上接纳、善待不同生命轨迹的大路,《探索中国》还差得很远。
备注:少年派,即为少年派乡村助学项目,提供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环境,招募优秀人才作为长期住校老师,帮助和陪伴教育匮乏地区孩子们的成长。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