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
野猪(学名:Sus scrofa)又名山猪,猪属动物。它们广为分布在世界上,适应多种栖息环境。野猪是杂食性的,什么都吃。无危(IUCN 3.1)
现今肉类食粮主要来源之一的家猪,也是于8000年前由野猪驯化而成。野猪不仅与家猪外貌极为不同,成长速度也远比家猪慢得多,体重亦较轻。
特征
野猪骨架。
野猪的体型粗壮,头部较大,四肢短粗。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年老的背上会长白毛,但也有地区性差异,在中亚地区曾有白色的野猪出现。幼猪的毛色为浅棕色,有黑色条纹。背上有长而硬的鬃毛。毛粗而稀,冬天的毛会长得较密。平均体长为1.5-2米(不包括尾长),肩高90厘米左右。体重90-200千克,不同地区所产的大小也有不同。有些地区野猪的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的野猪体重甚至达到将近400千克。雄性野猪有两对不断生长的犬齿,可以用来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齿平均长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野猪的犬齿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行为
食中的小野猪。
野猪群一般有20只,也曾有超过50只。一般的野猪群有2-3只母猪与一群幼猪,公猪只在发情期才会加入猪群。母猪一般会到偏僻的角落生产,一胎能产8-12只幼猪。野猪为了躲避人类,白天通常不会出来走动。
它们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包括草、果实、坚果、根、昆虫、鸟蛋、大家鼠、腐肉,甚至也会吃野兔和鹿崽等。
野猪会挖洞居住,且是唯一会挖洞的有蹄类动物。
当受到威胁时,公猪会用獠牙来保护自己,没有獠牙的母猪会咬对方。虽然并非致命的,但这样的攻击会导致严重创伤。
野猪的分布
原生种群 引入种群
分布
野猪曾广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西至西班牙与摩洛哥,东至日本,北至北欧地区与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印度与苏丹。栖息环境跨越温带与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温带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踪迹,也经常闯入农地觅食,但就是没有在极干旱,海拔极高,与极寒冷的地区出没。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它们广布在中国境内。
在近几世纪,野猪的活动领域因人类猎捕而大量减少。他们可能是于13世纪时消失于英国;英格兰北部于1610年确定已经毫无野猪存活,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试图重新引进野猪到一些国家公园,但因偷猎而告失败。自1700年后,英国就不再有野猪出没。
丹麦最后的一头野猪于19世纪初被射杀,于1900年代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突尼斯和苏丹等地完全消失。它们已在俄罗斯大部份地区消失,尤其是阿尔泰山以西的地区。不过,在法国仍有很多野猪,且有增长的迹象。
于1950年代后欧洲和中亚的野猪开始回升:在1960年圣彼得堡及莫斯科的郊野发现有野猪出没;1970年再次于丹麦与瑞典出现,可能是从动物园里逃出来的;于1980年代则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电厂周围的撤离区渐渐变成了野猪的生活空间;于1990年又有野猪迁徙到意大利北部。另外在英国也有大量野猪从笼中逃出,在野外成长,数量正在上升。
在香港,由于食物和水源充足,加上绝少人狩猎,野猪的增长颇快,甚至经常走入人类生活的环境。
亚种
德国维森特格黑格·施普林格游戏公园中的年轻野猪。
野猪共有21个亚种,其中六种分布在欧洲:
欧洲野猪(S. s. scrofa),从法国到俄罗斯西部都有分布。
西班牙野猪(S. s. baeticus),分布西班牙与葡萄牙。
卡斯蒂兰野猪(S. s. castilianus),分布西班牙北部。
萨丁野猪(S. s. meridionalis),分布萨丁岛。
意大利野猪(S. s. majori),分布意大利中部与南部。
高加索野猪(S. s. attila),分布欧洲东南部、土耳其、伊朗。
北非野猪(S. s. algira),分布非洲北部。
中东野猪(S. s. lybica),分布中东地区。
苏丹野猪(S. s. sennaarensis),分布埃及与苏丹,已灭绝。
里海野猪(S. s. nigripes),分布亚洲中部。
乌苏里野猪(S. s. ussuricus),分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体型最大的野猪亚种,野生成年雄猪体重平均约在120-220千克之间,最重的将近400千克;野生成年雌猪平均体重约在90-200千克之间。
台湾野猪(S. s. taivanus),分布台湾。
日本野猪(S. s. leucomystax),分布于日本。
琉球野猪(S. s. riukiuanus),分布于日本的琉球群岛。
华南野猪(S. s. moupinensis),分布在中国华南与华北地区。
西伯利亚野猪(S. s. sibiricus),亚洲北部。
印度野猪(S. s. cristatus),分布在印度次大陆。
南印野猪(S. s. affinis ),印度南部与斯里兰卡。
喜马拉雅野猪(S. s. davidi),喜马拉雅南坡。
印尼野猪(S. s. vittatus),分布在印尼。
家猪(S. s. domestica),由人类驯养,世界各均有分布。
家猪野生化
在美国野生的猪。
家猪可以在野外生活,而野生猪经常会长成野猪的外表,故很难与自然或引入的真正野猪分辨开来。野生猪、走失的家猪或野猪的特征是由它们所在的地方及所遇到的事情来决定。例如在新西兰,野生猪其实是源自詹姆斯·库克于1770年代送给毛利人的礼物。
家猪与野生猪的另一个分别在于其毛皮。野生猪的毛皮很厚,长满褐色至黑色的鬃毛。它们的背上也会突起,故在美国南部有一种称为尖背半野生猪的野生猪。它们的尾巴也很长及直,脚、头部及吻都较家猪的长。
野猪与家猪混种。
于20世纪初,野猪引入到美国作为猎物,但是它们与家猪进行混种。在南美洲、新几内亚、新西兰、澳洲及其他岛屿等,都有引入野猪及发生与家猪混种的情况。于2004年6月,在美国佐治亚州射杀了一只非常巨大的“猪斯拉”。最初以为这是恶作剧,但经国家地理频道调查及由科学家进行DNA测试后,证实猪斯拉是野猪和家猪的混种。
于20世纪初,野猪也被带到乌拉圭作为猎物。后来在1990年它们来到了巴西,迅速地成为了入侵品种,但要到2005年南里奥格兰德州才容许持牌猎杀野生猪及其混种。从非洲的猪场逃走或放生的野生猪却助长了它们的数量,故在圣卡塔琳娜州及圣保罗州也容许猎杀野生猪。南美的野生猪却减低了美洲豹掠食领西貒及白唇猯的情况。
美国估计单于2008年,就有400万只野生猪造成的破坏和财产损失达8亿美元。
天敌
野猪是老虎的猎物。老虎会跟踪野猪群,逐一地袭击它们,此方法曾完全摧毁整群野猪。老虎也会追捕野猪,但很少会如此对付雄猪,尽管野猪因自卫而杀死老虎的情况极为罕见。
狼也会吃野猪,尤其在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及俄罗斯。狼很少会面对面地袭击野猪,很多时会攻击它们的会阴,令它们失去平衡及大量出血。在以往苏联的一些地区,单单一群狼每年就可以杀死50-80只野猪。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由于野猪大量被狼所猎杀,引发野猪发展出一种对狼及家犬较具攻击性的行为。
条纹鬣狗有时也会猎食野猪,但似乎只限位于非洲西北部、中东及印度的三个较大亚种。
贸易用途
野猪毛在1930年代前未发明合成物料时是用来制造牙刷的。鬃毛多是来自颈部。这些牙刷因为毛质柔软而大受欢迎,但以并非最好的清洁口腔物料,因为鬃毛很难干及容易藏菌。现今的牙刷都以胶来制造。
野猪毛也有用来制造梳,因为毛质对头发较温和,但却较一般的梳昂贵。
油扫也会用野猪毛制作,因为猪鬃毛的硬度足以将油漆散布,而且鬃毛天然开叉可以黏上更多油漆。
在很多国家有养殖野猪。在如法国等地的肉店及餐厅出售野猪肉。不过日本人就认为野猪肉与戊型肝炎传染有关。
希腊神话中众英雄会猎卡吕冬野猪。
希腊神话中有两只著名的野猪,就是被海格力斯杀死的厄律曼托斯山的野猪及被众英雄在卡吕冬狩猎所会猎的卡吕冬野猪。希腊战神阿瑞斯可以将自己变成一只野猪,为免自己的儿子长得太英俊而抢走他的妻子,毅然刺死了其儿子。
克尔特神话中,野猪是奉献给女神的祭物,且出现在多个克尔特及爱尔兰神话的故事内。
弗雷的画象,旁边的就是金猪古林博斯帝。
北欧神话的神祇弗雷及弗蕾亚都养有野猪。弗雷的野猪名为古林博斯帝,是由侏儒辛德里所制造。古林博斯帝的鬃毛在黑暗中会发光,照亮前路。弗蕾亚有野猪的坐骑。根据《辛德拉之歌》,弗蕾亚为了藏起奥特而将他变成野猪。野猪其实在北欧神话中有“肥沃”之含意。
波斯的萨珊王朝期间,野猪被认为是勇猛及勇敢。一些勇敢及有胆识的人的名字上会加上“巴勒兹”一词,意思就是野猪。萨珊王朝曾占领埃及及累范特著名的沙赫巴勒兹,其名字就是“市中的野猪”。哈萨克汗国中玉兹——乃蛮巴图鲁叫卡班巴伊,野公猪。
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第三化身的筏罗诃,就是一只野猪。
野猪(或猪)就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
纹章和符号
野猪及其头是纹章学中普遍的纹章。完整的野猪代表在战争中的胆量及勇猛;野猪头则代表亲切及款待(就像在宴乐中奉上野猪头的菜式),或是猎人的象征。
以下是使用野猪作为其纹章的历史人物:
英王理查三世;及
苏格兰高地坎贝尔家族。
以下是使用野猪作为其纹章的城市或队伍组织:
罗马帝国的第一意大利军团(Legio I Italica)、第十海峡军团(Legio X Fretensis)及第廿瓦勒里亚胜利军团(Legio XX Valeria Victrix);
德国的艾伯巴哈(Eberbach);
德国的Ebersbach an der Fils;
德国的Ebersbach;
塞尔维亚1904年第一次起义的反抗势力;
比利时阿登森林;及
英国甘士比。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