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莫让“催捐”成为慈善的催命符

公益评论|2015-5-26 09:29

来源:慈讯网|1255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英国92岁慈善老人不堪催捐 跳桥自杀

英国92岁慈善老人不堪催捐 跳桥自杀

英国92岁慈善老人不堪催捐 跳桥自杀

图为Olive Cooke面对要求捐款的信件。

  近日,英国慈善老太库克因不堪“催捐”压力自杀身亡,这位坚持行善80年的老人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罪魁祸首就是那源源不绝的“催捐”信件与电话。

  库克早年在二战战场上失去自己的丈夫,在那之后她便开启了她的慈善事业。从最初的卖人造罂粟花为伤残军人募捐,到每年用尽养老金向各大慈善机构捐款。挚爱的消逝让她更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用美好的善举为这世界增添一份暖意。

  她以自己的所有回馈社会,而社会却扔给她无情的重负。库克的晚年饱受疾病的折磨,因而生活拮据,陷入财务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每天却仍收到堆积如山的“催捐”信件,这些冷酷的信件同时也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所有生的信念。

  慈善本是发自内心的善举,源于可贵的无私的美德,然而当有人给它加上强制的标签,无休止地索取时,最纯净的清泉也会被汲至枯竭。“催捐”的行为如今成为了慈善的催命符,一步步将慈善推向深渊。

  慈善人士值得我们关心与尊重,做慈善并不是代表了他们有多么家财万贯,而是证明了他们那颗甘愿为社会付出的心。即使你家徒四壁,衣衫褴褛,只要你心系弱势群体,甘愿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慈善的殿堂中你就是富有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可能只是靠捡垃圾、打扫卫生为生,但是他们却坚持不懈地资助着贫困山区出身的大学生。这些人物质世界虽然贫瘠,但他们的精神家园却是硕果累累。

  用养老金做着慈善的库克老太正是如此,但是她的善意却换来了无休止的催捐,这让我们不禁拷问社会的良心。对待一位病痛缠身的老人,有些人的目光竟只盯着金钱,这不免让人寒心。慈善并不是无底洞,“催捐”行为正是扼杀慈善的导火索,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因浑厚歌喉和优秀唱功走红的“大衣哥”朱之文在出名后不忘本,给家乡山东单县修了公路,还慈善拍卖大衣,做了一系列的善事。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村民的质疑与索取,村民要求他给每家每户买一辆小汽车,每人发一万元红包。这样过分的要求使得朱之文深陷苦恼,郁郁不乐。

  被“催捐”残害的慈善心灵比比皆是,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与人性美德的公民都应该意识到“催捐”行为的恶劣性并作出抵制。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颗颗理解与包容的心。学会感恩而不是一味索取,莫让“催捐”成为慈善的催命符。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催捐 自杀 慈善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