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从普氏原羚遇险谈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2016-2-26 21:40

来源:行者物语|2515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纵然我们面临严峻形势,但还是要以人为本(注意不是以利用为本),遵循民生与动物共建设的方向,不断对既有的动保方式进行改变、创新,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偏重任意一方都不是“和谐”的)。

ico

从普氏原羚遇险谈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普氏原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动物,目前共监测到普氏原羚1092只,低于大熊猫现有数量。

背景

2月20日晚,青海湖边的志愿者、牧民南加在青海省海晏县甘子河乡、刚察县哈尔盖等地监测普氏原羚时,发现7只普氏原羚尸体,这些尸体被发现时或在草场围栏下,或挂在带有刺丝的围栏上,“有的铁丝网太高了,普氏原羚跳不过去,挂到了上面或者在旁边被狼吃了。他们的羊角都非常好,应该是中年和青年的(普氏原羚),从尸体来看,应该是这个冬天死亡的。”

这个消息引起国内动保人士强烈关注,一时对青海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的声讨文章纷沓而至,其中呼声颇高的是对网围栏的拆除。拆除网围栏的论据是“原本没有围栏,动物生存得很好”。本文作者以“拆除围栏是否对动物更好”以及对“原本没有围栏,动物生存得很好”的观点进行的一个讨论。

□ 文/北风

“拆除围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生态保护角度,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因为网围栏的最大作用是为维护农民的利益,分隔牧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防患“盗猎者”——当然盗猎者现在几乎不存在,如果有这个网围栏恐怕是无济于事的。下面简单谈谈由这个概念产生的一些讨论。

有点生态保护意识的人都会认同一个观点:荒野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从时间上,它们比人类更先拥有。那么在人类迁徙到荒野之前,动物就是那的主人。既然动物是早于人类的,自然也就没人造建筑物——“网围栏”更不可能存在。一边是没有围栏,一边是有围栏,哪个是更有利野生动物的生存呢?从青海的例子看,答案毋庸置疑——没有。

谈到这个“围栏”的时候,我们不妨说远一点,由此谈谈与之相关的一些保护认知和理念问题。先来看一个例子。在非洲肯尼亚国家公园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可谓是举世之力,非洲大陆被誉为是地球的最后一块荒野之地,全球最聪明的家伙都来了。从上世纪80年代始非洲人口剧增,人类的迁徙占据荒野之地,同时把荒野开垦成农田,不用讲,这一行为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保护层面,这一现象叫“栖息地破碎化”,这也是全球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造成物种灭绝的最大原因之一(除盗猎之外,栖息地丧失也是我国东北虎、华南虎、亚洲犀的灭绝(濒危)主因之一)。

因为人类占据荒野,挤压自然,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锐减,这时候野生动物就会反过来入侵人类的村落,像狮子这类需要一定领地才可以保障食物的大型食肉动物开始捕食当地马赛人的牛、羊,这些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是马赛人会杀死入侵的狮子。同时马赛部落也有一个传统,就是成年人必须猎杀狮子,主要是用来证明这个人已经成年且是个勇士。

由此以来我们发现,动物保护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保护马赛人的财产杀死狮子?还是保护狮子让它们捕食人的牲口?我们知道狮子是重要的,维护生物多样性远大于某一个区域的一部分人的利益。典型的是把这个地区的人实施搬迁(肯尼亚和美国、印度都有这种例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国家公园(动物活动范围)与人的村落间拉上“围栏”。肯尼亚现在还在使用围栏这种保护方式,国际自然保护人士计划在不久后要在肯尼亚进行数百公里的围栏建设。

上面说这么多的重点在于,“围栏”是根据环境出现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想法,也不能拿“野生动物早于我们进入荒野,拆除围栏就是有利的”这种片面的逻辑形式推崇一个观点。当然了,不同区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方式是因地制宜的。

青海也是存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围栏是早期建成的,最大目的是为维护当地畜牧业和实施承包管理,说根本就是为维护当地牧民的利益。在我国,土地使用和农业治理并不是纯粹的,某种程度涉及到政治的问题。“围栏”当初是怎样建立的?取消后对原来的初衷有无影响?这种影响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可以取消的?如果无法完全取消,应该采取怎样的、具有新时代潮势的管理办法?这都需要弄清楚,不能简单以“没有围栏动物更好”来立论。

“动物保护”是一个时代议题,随着工业开发和人口剧增而出现,在工业革命前人类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紧迫性。那么在“动保”的历史进程中,是不是就该做到一次性到位呢?保护的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同样这种方式的改变亦与科技进步(比如采用无人机巡逻、对野生动物植入GPS),在社会关系中,也与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纵然我们面临严峻形势,但还是要以人为本(注意不是以利用为本),遵循民生与动物共建设的方向,不断对既有的动保方式进行改变、创新,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偏重任意一方都不是“和谐”的)。在青海这个例子中,全国志愿者的呼声很有力,直接推动了当地对原羚保护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和改变。从这个角度,志愿者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我想强调的是,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理性和客观事实,只要人们的认识和自然保护意识产生了,就一定会改变的。

2016.2.26 拉萨

作者文集:北风文集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野生动物 栖息地 普氏原羚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